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712 1
2016-12-03

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弟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说。配第主张从生产过程来考察经济发展过程,把劳动看做财富的源泉。

把劳动时间看做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这是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当时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还处于初创阶段,配第主要是在分析谷物的价格时,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的。他说,谷物值多少货币,“就看另一个在同一时间内专门从事货币生产和铸造的人,除去自己费用之外还能剩下多少货币。实际上是用劳动时间来确定商品的价值,用配第的话说,“这是各种价值相等和权衡比较的基础”。

劳动价值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现,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威廉、配第的提出阶段。他指出一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所花费的劳动时间的长短。并且指出了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认为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发生反方向的变化。第二阶段是亚当、斯密的发展阶段。斯密指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必要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和尺度,且劳动价值论只适于简单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则是李嘉图的发展阶段。

斯密的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他在考察价值问题时,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的学说,在他看来商品有两种,“一种商品如罕见的雕像、图画、古书、古钱以及珍贵的葡萄酒等,单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因为这些商品不能由人类的劳动来增加他们的数量……”。(1)这类物品的“价值与原来生产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全然无关,而只随着希望得到它们的人的不断变动的财富和嗜好一同变动”。(1)而另一种商品是由人类的劳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它们的数量。他所探讨的就是这种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他写道:“说到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规定商品相对价格的规律时,我们总是指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1)。李嘉图把自己的研究限于能够无限制地再生产的商品的价值,这是他的一个功绩。按照李嘉图的意见,商品的价值只能由耗费掉的劳动决定,而价值的大小则与这种劳动量成正比,他说:“如果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规定商品的交换价值,那末,劳动量每有增加,就一定会使在其上施加劳动的商品的价值增加,劳动量每有减少,也一定会使之减少”(1)。李嘉图的价值学说的主要科学功绩,就在于他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他批评了斯密用购买到的劳动来决定价值。并且一开始就反对斯密把价值由耗费掉的劳动决定与购买到的劳动决定混为一谈,而同时还指出了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和用三种收入来决定价值(即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收入)是错误的。李嘉图之所以能够了解购买到的劳动量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是由于他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由于机器的采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而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降低了。李嘉图把创造商品的劳动看成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他没有研究过这种劳动的性质,只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价值量的分析上,因此,他虽然正确地认为价值不是由某种产品生产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但仍然没有寻找出斯密之所以又提出价值由购得劳动决定的真正错误根源,也就不能科学的解释为何和如何确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由上面分析看出,李嘉图坚持和发展了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从上述论述可见,威廉配弟和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价值就是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没有考虑价值与交换的关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其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有所发展,他不再仅从生产领域考察价值,而且也考察了流通领域的交换价值,他试图让生产的价值与交换价值达到统一。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更接近于现代经济学的价值论,但是李嘉图没有完全从“劳动价值论”脱离开来,其所考察的价值总是在劳动价值与交换价值间徘徊,而不可能形成清晰的认识。

“劳动价值论”与交换价值本来是两个不同的,相互对立的概念,根本无法融合,李嘉图重视了交换价值的研究,却没有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与差别,反而试图寻找他们之间的共性。

李嘉图很有希望成为现代经济学家,但由于不能完全脱离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限制了其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开始提出的“劳动创造价值”还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提法什么时候都没有错,一个人的劳动就是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物品的能用。一个人用一天时间造了一支笔,他制造这支笔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是一天的劳动,这支笔的使用价值的获得是和一天的劳动相联系的。

虽然一支笔的使用价值耗费的劳动是确定的,但我们却不可以说这支笔的交换价值就是一天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的耗费只针对于劳动者个人,与其他的人无关。但是一支笔的交换价值却不同,要同他人发生关系才能体现。此时他人愿意花多少钱买,才是它的交换价值,这个交换价值可能不完全等同于制造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相同的价值量,或者高,或者低,它的交换价值完全取决于交换者当时的心情和意愿,他愿意用多大价值量的物品或金钱去与之交换。

单个的交换过程交换价值是不确定的,对于卖方他是希望卖的越多越好,对于买方他是希望用于交换的物品或金钱越少越好。那么交换的双方会以什么样的成交价格而成交呢?这取决于交换双方的相互协商,单笔的交换价格就是在相互砍价的过程中达成的。

但对于一个市场,所卖同类商品的并不是一家,买货的人不是一个人,成交量不是一笔,通过众多的成交就可以找出合适的交换价格,大家都在遵循着这一交换价值,卖方也不敢高价卖出,你高价卖没有人会会买,受损的是卖家;对于买方,你低价也买不到你想买的东西。此时交换价值就是确定的了,虽然不完全等同于耗费劳动的价值或成本价,也是不会相差多少。

在市场中统一的交换价值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相对于确定的商品,每个人愿意出价购买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商品的价格——购买人数的正态分布曲线。市场上所供应得商品量的多少决定着能够买到该商品的人数的多少,这一供应的商品数与愿意一定价格购买的人数相等所对应的价格就是约定俗成的交换价格。当商家发现他的商品特别好卖,愿意购买的人数远远超过商品的总数,他就会提高销售价,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让他的商品数量与愿意在提高的价格购买的人数相等;如果他的商品卖不动,他就会在原先的价格上降价,以提高愿意购买的人数,增加销售量。市场上的交换价值(或交换价格)是不确定的,一旦确定下来都是由于商品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决定的,由于市场上的商品的稀缺度是随时变化的,从而导致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变化。

古典经济学所说的价值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这样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就是确定的,是不变化的。而我们所考察的交换价值(价格)是随着稀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就不可能让不变的古典经济学的价值与可变的交换价值(价格)相等,古典经济学的价值与价格所说的本不是一个事。

古典经济学所说的价值是在制造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量,这个劳动量只有生产者自己知道,在市场中交换价低于这个价(成本价)他是不回去交换的,但这只是生产者的主观意愿,还不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值(货价格)。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愿意购买的人,生产者的主观意愿同愿意购买的人达成一致生意就成交了,而往往商家的主观意愿不能完全达成。

劳动只创造使用价值,当把这个使用价值等同于变换价值,也就是古典经济学所说的价值的时候,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就暴露出来,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是不可能统一的。

一方面使用价值耗费的劳动量是相对于生产者自己的,生产者自己决定着使用价值的大小,或者说生产者创造着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交换价值是对外的,他人的意愿决定着交换价值的大小。自己决定和他人决定的价值量怎么可以统一?

另一方面使用价值是确定不变的,而交换价值是随着稀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你怎么能够让一个不变的量同变化的量相等呢?

亚当斯密武断地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是统一的概念。

到了李嘉图,对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分歧就开始有了警觉。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的学说,在他看来商品有两种,“一种商品如罕见的雕像、图画、古书、古钱以及珍贵的葡萄酒等,单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因为这些商品不能由人类的劳动来增加他们的数量……”。这类物品的“价值与原来生产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全然无关,而只随着希望得到它们的人的不断变动的财富和嗜好一同变动”。他看到了稀缺性商品的价值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无关,这些商品的交换价值只与稀缺性有关。

但是斯密没有完全脱离“劳动价值”学说,而把大批量的商品交换价值还归为创造使用价值的量来决定。斯密认为而另一种商品是由人类的劳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它们的数量。他所探讨的就是这种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

亚当斯密与“劳动价值说”的不彻底的决裂,使得他的理论一方面接近于现代经济学,你能够在斯密的著作里找到许多现代经济学的痕迹,甚至有些学者把斯密当成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由于斯密在其他的部分又回归了古典经济学,以至于后来的古典经济学这把李嘉图看成是集古典经济学大成者。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片面的抽取了李嘉图学说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只采用对自己有利的,而不能全面的认识李嘉图。

如果在李嘉图的学说上再进一步,能够证明大批量的商品其交换价值也不遵循“劳动价值说”,就完全进入了现代经济学的行列。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经济学者无一例例外都抛弃了“劳动价值说”,他们只是不再用“劳动价值说”,但还没有对其进行证伪,稀缺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员,肩负起了这一使命。

劳动可以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对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就不能为力了,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交换价值的多少,而自己毫无办法。是一个商品的经营者看到其商品低于其生产成本价可以不卖出自己的商品,进而减少自己的生产量,但是商品的经营者单方面的减少商品的供应量并不能保证市场上商品总量的降低。因此他单方面的限产只能够把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位给其他的竞争者,使他的市场越来越萎缩,最后自己倒闭,吃亏的只是自己。

生产者决定不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也就更谈不上创造商品的交换价值,他只是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创造特定的使用价值的商品需要耗费多少的劳动,但是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是否能在交换中实现生产者并不知道,他只能望洋兴叹。

古典经济学的早期学者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搞混了,并天真的以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可以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量衡量,而得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这一“劳动价值说”被后来的古典经济学家这继承了,他们毫不分辨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就以“劳动价值论”做为基本理论营造自己的理论大厦。在古典经济学的学者中,只有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说”产生了部分的怀疑,并指出小批量的商品不符合“价值理论,”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劳动价值说”,又把大批量的商品归为“劳动价值说,”使其为了“颠覆不破的真理。”

“劳动价值说”得以保留下来的危害是:它使得人们认不清价值(交换价值)的本质,而试图在劳动量上根本与价值毫无关系的领域去寻找交换价值,因为不可能获得真实的结果而劳而无功,并出现在经济认识上的混乱,现代经济学要想清晰的发展下去,对“劳动价值说”证伪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正确的说法是: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与交换价值相关的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只与商品的稀缺度有关,与其中的劳动量不发生任何关系,某种商品它的稀缺程度一旦确定,他的价值量就确定了,而与其中包含的劳动量无关,不管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再多,也不会对其交换价值量产生影响,影响交换价值量的只是稀缺性。

即使如古典经济学所说的“劳动创造价值”,也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个搞破坏的人,他的劳动不但不能产生价值,反而是毁灭价值。当然,会有人反驳说,劳动应该是指从事生产的劳动,非生产的劳动不叫劳动(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已经开始给这个命题加以修正了)。那么,我们就退一步说,如果在生产中,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是废品,这样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吗?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不会创造价值,而且是在浪费资源。显然,对劳动不加任何区别,就断言“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至少也是不准确、不严谨的。

并非任何形式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确切的说,‘劳动创造价值’只是对于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才是正确的,而对于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劳动则是不成立的。但是,这样说就好像是在说车轱辘式的废话,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有效劳动创造价值,无效劳动不创造价值’。

劳动的‘有效’和‘无效’该如何判断呢?,现实中人们是根据劳动最终产生的结果来进行判断的。在社会生产中,是用生产出的产品是否合格以及合格产品的数量多少来判定劳动量,在社会服务中,是用被服务者对服务者的服务满意度来判定服务者所付出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在劳动和产品二者之间,是谁来判定谁这一点上,现实与经济学理论全然不同。经济学认为 ‘产品的价值由含劳动的多少决定’,是用‘劳动’为尺度来度量‘产品’。而现实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人们是用‘产品’的量来度量‘劳动’的效用,并以此作为根据判断劳动量的多少。

其实,‘劳动价值论’真正讨论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在讨论如何度量‘劳动’。至于‘商品’的价值则是被简单地用‘与劳动量等’的方法,一笔带过了。明白了这一点,才算真正看懂了‘劳动价值’。”(2)

劳动只创造使用价值,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即使是劳动在创造着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有效劳动在创造,其他的费非有效劳动是不能创造使用价值的。

我们为什么要用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所创造的使用价值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人们看一件商品好是从它的使用价值得出的,但人们从使用价值中得出的好与坏就会在内心中衡量它到底值多少?才会有价值的实现的可能。

使用价值的实现为价值是有一个过程的,绝不是相等的关系。

(1)、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7-9

(2)、lgw470201,《“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不科学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8 08:39:40
13196247281 发表于 2016-12-3 16:25
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弟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说。配第主张从生产过程来考察经济发展过程,把劳动看做财富的 ...
感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