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664 13
2009-11-11
悬赏 10 个论坛币 未解决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里将鞋底成本列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五大社会成本之一,不解的是,书中说通胀预期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名义利率上升又会减少实际货币余额。这个不难理解,疑惑的是,“如果人们都减少持有的货币余额,他们就会更频繁的到银行去提取现金,比如一周两次各取50美元,而不是一次就取100美元。”但是我在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里看到的是:“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必须频繁到银行去存钱,以保证所持资金的市值。这样频繁地光顾银行,必然使鞋底磨损得较快,所以将这种成本称为鞋底成本。”我的问题是,发生通胀时,人们是应去银行存钱还是取钱?如果是取钱的话,为什么是两次各取50美元,而不是一次就取100美元呢?先谢过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1 13:11:33
皮鞋成本的本质是你们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所付出的一些额外的成本。
首先,取钱和存钱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较的资金回报率的问题,应该是假设没有更高的资金回报的情况下,在取钱和存钱之间人们应该更倾向去存钱,因为这个时候存钱相对可以保值。
其次,取钱肯定是分次少取了,道理也是哪个更能保值,你们更愿意选择哪一个。此时因为物价上涨对消费者刺激很大,或者用客户让渡价值最大化中的客户总成本解释,应该是价格因素影响太大了,体力等因素会相对弱化,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分次少取。


我也是初学者,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还请多指教,仓促之间难免有不足,如果有兴趣可以再联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1 15:29:51
两者并不冲突,及时去银行存钱和分多次小额取钱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减少手上持有的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4 23:28:10
2# qqkabsqq
我懂了,谢谢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4 23:31:54
3# 如意通
可否理解成在高通胀预期时,应该尽量一次性多存些钱,而取钱要分批少些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5 17:09:32
如果你有其他手段或方式使你的钱回报率高于储蓄利率,那可以不存在银行,经常可以看到投资房产或黄金等言言抵御通涨;如果没有,那么相比把钱拿在手里放在银行里至少还可以赚到利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