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10 发表于 2018-1-18 21:52 
社会生产,可以看成社会劳动。那么社会消费,可以看成消费劳动。
-----总之,就2个字了:劳动。
我先来讲讲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
1、什么是生产?生产,就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满足人们生存、享受、发展需要的资料的活动;什么叫消费,消费就是人们利用劳动所创造的资料满足自己生存、享受、发展需要的活动。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而消费需要又反过来制约影响着生产。
2、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合一的,也就是说,生产者主要是消费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例如,农业畜牧业时代的农民,主要靠消费其本人或家庭生产的农副产品为生,牧人主要靠消费其自己生产的畜产品为生。在商品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通常处于分离的状态,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许许多多其他人的消费需要,而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各样消费品,也来自许许多多其他人的劳动产品。处于分离状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货币交换,也就是通过市埸,而相互联系起来的。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的比例关系,就是价格。
3、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必须将其劳动分配到多种多样的生产领域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分配自己的劳动,例如,一个农民,可以按照自己需要吃多少粮食,多少蔬菜,多少猪肉等等的比例,来分配自己的劳动,即决定自己应该种多少亩地的粮食,多少亩地的蔬菜,养多少猪,等等。在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处于分离状态的,而且,在私有制度下,生产者又分成许许多多大小企业和小作坊,那末,整个社会如何将其拥有的全部劳动,分配到各种生产领域中去呢?这就要靠市埸的自发调节机制,而市埸的自发调节机制,是靠价格与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和流通费用)、价格与效用、供给与需求、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消费者之间的竞争等关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机制。
4、在生产与消费需要的关系中,消费需要永远是生产的引领者,也就是说,需要的总和永远都是大于人类生产能力的总和。需要与生产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当人类的生产能力发展了,人类的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了,人类又会产生更大的新的需要,而更大的新的需要又会进一步剌激生产继续发展,如果哪一天人类的一切需要都充分满足了,没有更多的新的需要了,人类生产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将停滞了。
在任何时候,人类生产的劳动产品总量都无法充分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社会怎样合理地分配自己现有的劳动,使自己获得最大的需要满足?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提:社会怎样合理地在各个生产领域分配自己的劳动,使自己所能获得的效用最大化?因为在有的生产领域,人们投入较少的劳动即可取得较大的效用;在有的生产领域,人们投入较多的劳动却只能取得较小的效用,那么,如何在各个生产领域分配劳动,便得到的效用最大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这个问题靠劳动者的自主决定来解决;在商品经济中,这个问题也要靠市埸机制来自发地解决。
商品经济中的市埸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构成市埸机制的三种基本关系是:(1)费用与效用的关系;(2)供给与需求的关系;(3)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