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8-3-7 23:05:15
阿梁 发表于 2018-3-7 22:45
不论哪种制度规则,卖家一定要追求利润,这个不能变。另外,卖家支出的货币,必定会被储蓄一部分(比如工 ...
高手!你说的这个原理,是肯定存在的,我也没有说这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的,这个方面完全相同。但是市场的“购买”主体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东西都会发生变化。这样吧,你先看看帖子,然后咱们再好好探讨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23:09:16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7 23:05
高手!你说的这个原理,是肯定存在的,我也没有说这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的,这个方面完全相同。但是市 ...
为了能形象化地说明问题所在,请您设定小环境,模拟现实,或是按照您的规则虚拟,这样最直观。明天我再回复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23:11:49
阿梁 发表于 2018-3-7 23:09
为了能形象化地说明问题所在,请您设定小环境,模拟现实,或是按照您的规则虚拟,这样最直观。明天我再回 ...
好的!期待朋友的参与!今天确实太慢了一点点,每次都让你久等了!实在是需要回复的挺多,有点忙不过来,希望能理解海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23:19:28
1993110 发表于 2018-3-7 21:22
大哥,搞你的方案,国家需要花钱很多。假若每年搞一百亿的规模,你觉得效果不大吧?
哈哈哈哈哈哈!你怎么在这个帖子里面回复了那个帖子的内容呢?刚才不断的回复,我现在才发现你把那个帖子中的内容引到了这个帖子中,弄的高手阿梁弄不清楚我们在说什么!我还在犯迷糊,心想他说的怎么和我们说的一点点都不沾边。

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23:23:2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7 23:19
哈哈哈哈哈哈!你怎么在这个帖子里面回复了那个帖子的内容呢?刚才不断的回复,我现在才发现你把那个帖子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7 23:32:08
阿梁 发表于 2018-3-7 21:35
这样走,在17楼的帖子里讲到车五平一,与此处的车五平三一样,黑方慢一步。
接下来,兵六平五即可。
若 ...
谢谢高手的讲解!我终于也知道这个棋局该怎么样破了!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00:21:55
马歇尔的东西我看不懂,跟看马克思的东西没有两样区别。

我要问的是为什么大米报价在2元/斤附近,而不是20元、200元附近?

可能你会说太贵没人卖,那么我也假设在某个情况下你不吃就会饿死,你买还是不买?当然我不会玩这种无聊的极端假设,汽车那么贵不是都买了?大米买20元,200元算什么?所以你不要用每人买来搪塞我,马歇尔的回答不过是将问题拉回到与他的起点了,回答仅仅为:因为是A,所以是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00:25:26
阿梁 发表于 2018-3-7 22:27
看了您们两人的问答,都进入了误区,都在逻辑错误的基础上辩论。最好做实验,设一个小环境,然后观察买与 ...
看了您们两人的问答,都进入了误区,都在逻辑错误的基础上辩论。最好做实验,设一个小环境,然后观察买与卖。就着数学逻辑与数字,自然能发现自己的错误究竟在何处!
关键在于,一个卖家,生产多少货物售卖,假设是y,为此,成本是多少,假设为x。为了有利润,y一定要大于x。注意,这个卖家创造了y值的卖,而最多也就创造了x的购买力。y大于x的部分可以称为利润。但x在购买货物时,还会有一部分被储蓄,剩下的假设是b,于是,这个卖家所创造的买与卖(y与b之间)将会出现“买卖差”。
将社会所有卖家合并起来,Y就会大于B,相应就是全社会的买卖差。而在这个社会里,B就是用来购买Y的(在单一卖家时,b并不一定购买y,这是要注意的地方,也是最迷惑人的地方)。
既然有“买卖差”,剩余就不能避免。这就是经济周期的根源。
西经所说需求不足,马经说相对剩余,都看到了剩余的出现,但是给出的方案都解决不了买卖差。一说创造需求,一说计划经济和消除剥削。其实都对买卖差没有影响。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剩余还是继续出现。
我这样说,您们也许不相信,那就实验验证,数字不说谎!愿意进行吗?



你好!朋友!首先向你表示歉意!当时你看到的我和1993110之间的对话,是我的另一个帖子中的内容,我当时回复的很多,也就没有发现把另一帖子中的话题弄到这个帖子中了,所以让你误会了!


首先,你说的经济周期原理我也完全明白,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对于这方面的观点,也都知道。
其次,你说到马经和西经目前都没法解决买卖差(也就是“需求渗漏”)的问题,这个我也知道。但马经和西经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不代表没有办法可解。我这样说您也许同样不相信,那就逻辑验证,逻辑也不说谎!愿意进行吗?


朋友如果愿意请到这个帖子来,我在此帖恭候朋友的光临!https://bbs.pinggu.org/thread-6249612-1-1.html


帖子为了吸引大家展开推演,所以只发了一部分内容,如果朋友希望更多的知己知彼,那么建议你先到我的空间中的日志里面先看看,里面有十篇文章,都是围绕“千重锚本位”这一个主题论证,而这个主题要解决的对象就是朋友所说的“买卖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00:28:36
曹国奇 发表于 2018-3-8 00:21
马歇尔的东西我看不懂,跟看马克思的东西没有两样区别。

我要问的是为什么大米报价在2元/斤附近,而不是 ...
看来家门对马经和西经都没有信心啊!呵呵呵!其实我和家门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00:52:24
本质提问,今天哲学的争论是什么?我提出一个总结:是以人为本,从而以人来改造世界,还是以世界为本,从而以世界来改变人自我本身?

如果你把这个问题理清楚了,并能解释清楚马克思提出来的哲学的争论,是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决定思维。学术上,你就能前进一大步。
-
真的没有必要总是把自己笼在别人的套套里不能自拔,同时还自认为自己学到多少知识。

真正的知识并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书,而只在于你懂得多少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13:28:56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8 00:25
看了您们两人的问答,都进入了误区,都在逻辑错误的基础上辩论。最好做实验,设一个小环境,然后观察买与 ...
“……那就逻辑验证,逻辑也不说谎!”

我看了您的原帖。里面所述也没发现直接的错误。于是您说“……那就逻辑验证,逻辑也不说谎!”。注意,这里面含有2个逻辑,您只按照其一推演而忽略了另一个逻辑的存在。第一个逻辑您已经写明了,就是“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体系可以容纳的产出无限大,无论生产者的数量有多庞大、生产能力有多强,都能够容纳,因为市场总需求无限大”。但是忽略掉的逻辑是:产出无限大只意味着剩余而不会有相应的需求。这倒不是人们不需要,而是数学逻辑错误导致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
所以最好请您设一个小环境,给定您的商品,我们在有数字的情况下推演,真伪立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16:05:04
阿梁 发表于 2018-3-8 13:28
“……那就逻辑验证,逻辑也不说谎!”

我看了您的原帖。里面所述也没发现直接的错误。于是您说“…… ...
我看了您的原帖。里面所述也没发现直接的错误。于是您说“……那就逻辑验证,逻辑也不说谎!”。注意,这里面含有2个逻辑,您只按照其一推演而忽略了另一个逻辑的存在。第一个逻辑您已经写明了,就是“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体系可以容纳的产出无限大,无论生产者的数量有多庞大、生产能力有多强,都能够容纳,因为市场总需求无限大”。但是忽略掉的逻辑是:产出无限大只意味着剩余而不会有相应的需求。这倒不是人们不需要,而是数学逻辑错误导致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
所以最好请您设一个小环境,给定您的商品,我们在有数字的情况下推演,真伪立判!


       好的!只要是遵从逻辑和数据说话,那就好办!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等一会回复你,保证令朋友满意!这会得先忙一个客户的事情,一会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0:15:02
阿梁 发表于 2018-3-8 13:28
“……那就逻辑验证,逻辑也不说谎!”

我看了您的原帖。里面所述也没发现直接的错误。于是您说“…… ...
但是忽略掉的逻辑是:产出无限大只意味着剩余而不会有相应的需求。这倒不是人们不需要,而是数学逻辑错误导致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


      其实西经和马经中有些理论和分析方法并不一定正确。所以在我的整个论证中既没有采用西经的理论,也没有采用马经的理论,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论据上的争议延伸到对结论的争议。
      交易中的买者和卖者的身份是相对的,两者彼此都是对方的买者,也都是彼此的卖者,这一点我相信朋友不会反对。假如A是一个卖苹果的人,B是一个卖苹果的顾客,对于他们之间的交易,我们既可以说B用手中的货币买了A的苹果,同时也可以说A用苹果买了B的手中的货币。只要我们认同这个观点,那么在我的假设2制度下,人们用锚去换取纸币,实际上就是用锚去购买纸币。
      所以呢!在将商品和货币分开看的情况下,那么经济人的需求其实应该包含两种需求:1、对商品的需求;2、对货币的需求。所以我们不能单单只分析经济人对商品的需求。经济人用锚去兑换纸币,恰恰就是满足了经济人对纸币的需求。
     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这是毋庸置疑的。生产出一个面包,然后被人消费了,我们就说产出与消费相匹配了,反之,这个面包无人消费,我们就说产出与消费没有匹配。
     在当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之所以始终无法解决“需求渗漏”这个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出和需求之间在时间上具有的跨期匹配能力太弱了。即产出必须要在短期内匹配消费,如果无人消费的话,就会导致生产端无法有序的生产,人们空有生产能力,却必须停下来休息,于是各种问题都相继出现。
     其实假设2这个制度规则下,之所以能够彻底的解决“需求渗漏”,其根本原因就是它使产出和需求之间在时间上具有的跨期匹配能力变得无限大。在假设2制度下,产出分成了锚的产出和消费品的产出,于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就会在这两者之间游走。当期产出如果无人消费,那么生产活动就会渐渐的偏向锚的生产,在未来谋期人们想消费的时候,当期产出的这些锚,又会被继续生产成为消费品,所以当期的产出,就与未来谋期的消费相匹配了,这就是生产与消费的跨期匹配。
      由于在假设2制度下,锚这个东西锚定了纸币,所以整个生产体系与国民的消费之间就具有了无限大的跨期匹配能力。所以呢!市场能够容纳的产出是无限大。


      另外,我只说了市场的容量是无限大,能够容纳无限大的产出,而没有说过生产者的产出是无限大。


      还有,朋友说的“数学逻辑错误导致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这句话,我没有看明白,请问我在论证过程中的哪个地方的存在数学逻辑上的错误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1:42:4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8 20:15
但是忽略掉的逻辑是:产出无限大只意味着剩余而不会有相应的需求。这倒不是人们不需要,而是数学逻辑错误 ...
两个人,a和b,一个买苹果,一个卖苹果。可以看作一个需要货币,一个需要苹果。但这个交易只是局部。但对于全局,通货应该是货币,而不会是苹果。所以,在这个局部是看不到全局的。要想看到全局,则必须有2-3个单位,用货币来购买商品,然后再匹配你的“锚”。(只有一对买与卖,本质上可以说明全局,但我们还是从2-3个单位开始,最后归结到一对。这一对就是卖家与买家。不过卖家本身亦是买家。这里面逻辑有些复杂,所以建议从2-3个单位开始)。
要观察全局,则是小环境中生产单位投资多少,产出多少,希望卖出得到多少,然后再观察会发生多少购买。这就是真实的现状。您所说的锚定,其实不重要。
之后才能推演出“数学逻辑错误导致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的结论,一切顺其自然。
请先给出小环境,我们讨论同意后,再推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2:01:38
阿梁 发表于 2018-3-8 21:42
两个人,a和b,一个买苹果,一个卖苹果。可以看作一个需要货币,一个需要苹果。但这个交易只是局部。但对 ...
       关于朋友的这个说法是存在问题的。首先,人们的消费需求本身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法用具体的数字来定量。那么定量的这种方法根本就没法用来证明这个问题。
        当然,这是我认为定量的方法无法推导和证明
        如果朋友认为一定是可以用数和量的关系来论证对与错,那么朋友也可以用数和量的方法来反证我的推理的错误。这和我来证明它的正确是一回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2:09:0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8 22:01
关于朋友的这个说法是存在问题的。首先,人们的消费需求本身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法用具体 ...
我正是希望通过简单的数字,指出您所忽略的错误。所以建议您给出虚拟数字。如果推论时觉得数字不符合你的意思,也允许修改,但必须要有对利润的追求和储蓄发生,这是客观存在。通过数字,再寻找您所说的“均衡”,锚定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2:21:51
阿梁 发表于 2018-3-8 22:09
我正是希望通过简单的数字,指出您所忽略的错误。所以建议您给出虚拟数字。如果推论时觉得数字不符合你的 ...
说实话,我已经找不到它的错误,正是期待大家能够找出其中有误之处。从朋友的跟帖中来看,似乎朋友已经看出某个地方有问题,不知可否说一下大概在哪个位置?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字,直接指出我所忽略的问题,我必定感激不尽!!
       其实我也希望能把所有部分都用数学来阐述,但我只做到了对“商品本位货币制度的本质意义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组成锚的各种商品之间的市场价格关系”这两个部分的数学证明,而对于生产者的产出与对纸币的需求和对最终商品的需求之间的均衡,却找不到数学方法证明,就只能用文字来阐述其均衡关系。因为我无法知道生产者产出、对纸币的需求、对最终商品的需求到底是多少。       不过我认为,可能谁也做不到用数学方法来证明这之间的均衡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2:48:54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8 22:21
说实话,我已经找不到它的错误,正是期待大家能够找出其中有误之处。从朋友的跟帖中来看,似乎 ...
从这里开始吧:“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体系可以容纳的产出无限大,无论生产者的数量有多庞大、生产能力有多强,都能够容纳,因为市场总需求无限大”。这是您的原话。
这里讲的就是“供、需”。
供与需要达到平衡,则必须价格与购买力相等,否则不能成交,或者交换不充分。
您忽略的就是认为供给的价格会与购买力平衡。其实它们不平衡。因为价格是卖家制定的,为了获得利润,价格肯定要大于成本。而购买力也是卖家创造的,会小于卖家的成本。
也就是说:市场的总需求会小于总供给。(这分明是说萨伊定律有误,数学证明参见https://bbs.pinggu.org/thread-5526556-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3:14:56
阿梁 发表于 2018-3-8 22:48
从这里开始吧:“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体系可以容纳的产出无限大,无论生产者的数量有多庞大、生产 ...
从这里开始吧:“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体系可以容纳的产出无限大,无论生产者的数量有多庞大、生产能力有多强,都能够容纳,因为市场总需求无限大”。这是您的原话。
这里讲的就是“供、需”。
供与需要达到平衡,则必须价格与购买力相等,否则不能成交,或者交换不充分。
您忽略的就是认为供给的价格会与购买力平衡。其实它们不平衡。因为价格是卖家制定的,为了获得利润,价格肯定要大于成本。而购买力也是卖家创造的,会小于卖家的成本。
也就是说:市场的总需求会小于总供给。


     呵呵!朋友!可能你误会了,这个位置是没有错的。当然肯定不是我说没有错,就没有错,咱们还是得靠逻辑来说话。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喜欢用价格来推导。但在我的论证中,我喜欢用利润来推导,当然其实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因为价格本身就是利润的集合体。


您忽略的就是认为供给的价格会与购买力平衡。其实它们不平衡。因为价格是卖家制定的,为了获得利润,价格肯定要大于成本。而购买力也是卖家创造的,会小于卖家的成本。
也就是说:市场的总需求会小于总供给。
     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朋友始终认为“大家的收入,是来自于卖出;而这个卖出又靠大家的收入来买,那么一旦有人存储,市场自然无法出清”,对不对?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这样分析确实没有错。但在我的假设2规则下,就错了。
    在假设2下,生产者的卖出有两个方向:1、生产出的最终商品卖给了市场的需求者;2、生产出的锚“卖给”了ZF。这里之所以要加一个引号,是因为这是兑换关系,但也可以看着是买卖。
    所以呢,人们只需拿出一部分收入来购买最终产品,就可以将最终商品充分交换,那么这个一部分的收入是多少呢?恰恰就等于最终商品的卖出总额。而收入的另一部分又是多少呢,恰恰就等于卖给ZF的锚的总额,所以人们手中留有了剩余。
    在上述的整个过程中,仓库中的锚增加了,市场中的纸币也增加了。其原因是人们对终端物品的需求少,所以生产出的锚一部分被继续生产成为了最终物品,而另一部分进入了仓库,兑换成为了纸币。


      上述这个过程,就是人们消费需求不旺盛的时候,市场的变动关系。
       所以,朋友你还没找到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3:23:28
阿梁 发表于 2018-3-8 22:48
从这里开始吧:“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体系可以容纳的产出无限大,无论生产者的数量有多庞大、生产 ...
简单实验就是设一个封闭环境,内设n个单位,观察一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先假设n为1。就是一个房间里只有1家公司,有雇员。公司生产产品y要获得利润,雇员有工资会储蓄一些钱,储蓄后剩下购买力是b。那么,不出这个房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能不能被该公司雇员买完。若能,则说明供给=需求。


其实如果将我的假设2制度,移植到你这个封闭实验中,就可以很好的说明,朋友有没有兴趣来试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8 23:38:57
阿梁 发表于 2018-3-8 22:48
从这里开始吧:“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体系可以容纳的产出无限大,无论生产者的数量有多庞大、生产 ...

简单实验就是设一个封闭环境,内设n个单位,观察一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假设:一:先假设n为1。就是一个房间里只有1家公司,有雇员。公司生产产品y要获得利润,雇员有工资会储蓄一些钱,储蓄后剩下购买力是b;

假设(二)再假设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Z这种商品,且Z这一产品是从A生产成B,B再生产成C……最后生产成Z;

假设(三)再假设生产过程中的中间物K是一种可以长久保存、计量、标准化的物品;

假设(四)房间里面还有一个自动化仓库。无论谁向这个仓库中放入1公斤K物品,就如同取款机一样自动吐出一单位纸币;反过来,无论谁放入一单位纸币,仓库就自动吐出1公斤K物品。

那么,不出这个房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能不能被该公司雇员买完。若能,则说明供给=需求。


朋友!有没有兴趣来试试这个封闭实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08:28:31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8 23:38
简单实验就是设一个封闭环境,内设n个单位,观察一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假设:一:先假设n为1。就是一个房 ...
您的三个提问一并回复:
请开始试验,就设1个单位。先简单一些,生产1-2种商品,如有必要,则3种也可,然后描述,我需要先了解您要解说的意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19:14:58
阿梁 发表于 2018-3-9 08:28
您的三个提问一并回复:
请开始试验,就设1个单位。先简单一些,生产1-2种商品,如有必要,则3种也可,然 ...
今天白天忙着写一些东西,现在才给朋友回复,理解一下!
朋友可以先看看我新发的一张帖子,你看看能解你心中的疑惑吗?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266016-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19:41:24
阿梁 发表于 2018-3-9 08:28
您的三个提问一并回复:
请开始试验,就设1个单位。先简单一些,生产1-2种商品,如有必要,则3种也可,然 ...

简单实验就是设一个封闭环境,内设n个单位,观察一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假设:一:先假设n为1。就是一个房间里只有1家公司,有雇员。公司生产产品y要获得利润,雇员有工资会储蓄一些钱,储蓄后剩下购买力是b;

假设(二)再假设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Z这种商品,且Z这一产品是从A生产成B,B再生产成C……最后生产成Z;

假设(三)再假设生产过程中的中间物K是一种可以长久保存、计量、标准化的物品;

假设(四)房间里面还有一个自动化仓库。无论谁向这个仓库中放入1公斤K物品,就如同取款机一样自动吐出一单位纸币;反过来,无论谁放入一单位纸币,仓库就自动吐出1公斤K物品。

那么,不出这个房间,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能不能被该公司雇员买完。若能,则说明供给=需求。


       需求渗漏导致经济体系运行出问题的原因,是收入没有全部用于消费,一部分收入被储蓄起来了,但市场中的物品产出,却仍然需要销售,所以就难以出清。如果我们想一个办法,当人们储蓄多少收入,就让仓库存储多少市场的产出,那么剩下的产出自然就能出清了。

      

     1、 在开始的时候,这个封闭系统内没有纸币,所以企业会生产中间物品K,来同自动仓库兑换纸币,于是企业能够得到利润,工人能够得到收入。对不对?

2、虽然大家都赚钱了,但是中间物品K没法直接消费,于是,企业调动一部分工人,开始从中间物品K来生产物品Z,并将生产出的物品Z销售给本企业的工人。

3、工人的收入不会全部用于购买物品Z,所以企业也不会将全部中间物品K用于生产成Z物品,只生产出工人和自己消费所需的数量。

4、于是,无论是企业还是工人的纸币储蓄的增加,实质上是物品K的产出的增加。

5、如果有一天,企业和工人都大量的消费,企业就会拿纸币去兑换出物品K,并将其生产成为物品Z,供大家消费。

       从上面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出,无论大家是消费,还是储蓄,生产体系都不受到影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但往往生产者的产出,并不一定会在当期消费,但他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期消费,否则他又何必生产呢?

       那么在上述的推理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在新的制度下,它使产出和消费之间具有了跨期匹配的能力。


      朋友!其实我觉得我们需要先统一这样一个观点:生产者的储蓄活动,并不代表他不会用于消费,而是他不愿意用于当前的消费。请我朋友认同这个观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19:50:24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9 19:14
今天白天忙着写一些东西,现在才给朋友回复,理解一下!
朋友可以先看看我新发的一张帖子,你看看能解你 ...
看了连接的帖子。逻辑线路复杂!
有错误,但是需要你给出更简单的举例来说明,然后指出错误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20:19:03
阿梁 发表于 2018-3-9 19:50
看了连接的帖子。逻辑线路复杂!
有错误,但是需要你给出更简单的举例来说明,然后指出错误所在。
       呵呵呵 我已经找不出来更简单的阐述方法了,毕竟这是一个新的制度变革,更关键的是,这个制度的变革牵连的太多了,产生了一个新的运行体系,所以每一个地方都需要交代,否则我怎么能知道哪些地方朋友能看明白,哪些地方可以省略呢。我想如果我再进一步简单的话,可能朋友就更难以看懂了。

      我对奥地利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之争的那篇文章,朋友看过了吗?不知有什么建议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20:43:5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9 19:41
简单实验就是设一个封闭环境,内设n个单位,观察一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假设:一:先假设n为1。就是一个房 ...
写的太复杂了。摘一段:“需求渗漏导致经济体系运行出问题的原因,是收入没有全部用于消费,一部分收入被储蓄起来了,但市场中的物品产出,却仍然需要销售,所以就难以出清。如果我们想一个办法,当人们储蓄多少收入,就让仓库存储多少市场的产出,那么剩下的产出自然就能出清了。”
这里有逻辑错误:您只看到储蓄导致剩余,就是难以出清。现在允许你储蓄为零,结果还是有剩余。那个剩余就是利润。这是很假单的逻辑。所以,剩余的出现在于利润与储蓄之和。你光想着解决储蓄带来的剩余,而忽略了另一个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21:10:09
阿梁 发表于 2018-3-9 20:43
写的太复杂了。摘一段:“需求渗漏导致经济体系运行出问题的原因,是收入没有全部用于消费,一部分收入被 ...
这里有逻辑错误:您只看到储蓄导致剩余,就是难以出清。现在允许你储蓄为零,结果还是有剩余。那个剩余就是利润。这是很假单的逻辑。所以,剩余的出现在于利润与储蓄之和。你光想着解决储蓄带来的剩余,而忽略了另一个因素。

朋友!你这个说法我就不认同了!我曾经说过“价格是利润的集合体”,可能这句话朋友并不能理解。
举例来说吧,一个面包如果卖5元钱,那么就代表所有为这个面包的出现作出贡献的人的总纯利润是5元钱。如果朋友不相信的话,咱们可以推理一下:烤面包的人会有利润,但他也有成本。他的成本是供给他面粉、设备、能源等人的卖出价格,这个价格中又包含了他们的利润和成本。所有呢!朋友你只需将这个成本无限推导下去,你将发现,所有为这个面包的出现作出贡献的人的总利润是5元钱,这是绝对不会错的。
     所以呢,卖出价格就包含了利润,价格本身就是商品的所有生产层级的利润集合。

     另外,你说允许假设储蓄为零,结果还是有剩余?请问朋友这个观点来自谁的理论呢?
     如果,我们目前的生产中,大家卖出的收入,都用于买入,就不会出现长期的产出过剩,这个道理我相信是很多学者的观点,而不单单是我的观点。凯恩斯之所以宣扬应当大力消费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其原因就在这里。如果朋友有新的观点,不妨说来听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21:29:07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9 21:10
这里有逻辑错误:您只看到储蓄导致剩余,就是难以出清。现在允许你储蓄为零,结果还是有剩余。那个剩余就 ...
关于“利润”导致剩余,大概书本没有说,这是我的观察结果。是经得起验证的。
我们来做实验验证:
先设一个货架,向货架上放上商品的肯定有面粉、糖等商人,设为a,b;面粉和糖总价100元;假设面粉和糖都是自己做的,没有成本(你要设成本也行,套用下面的公式即可)。
现在c作为商人来买掉面粉和糖,生产面包放上货架,利润为5元。面包价格105元。
假设没有储蓄。
此时货架上就只剩下105元的面包了。但是购买力只有a和b有100元。于是将会发生5元的剩余,也就是利润成为剩余。

公式:每一个商人,成本为x,产出为y。因此每一次用x购买并从货架上拿下x的商品后,货架上都会增加y的商品。y-x就是利润成为剩余并累积。不管你设多少层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3-9 21:51:07
阿梁 发表于 2018-3-9 21:29
关于“利润”导致剩余,大概书本没有说,这是我的观察结果。是经得起验证的。
我们来做实验验证:
先设 ...
关于“利润”导致剩余,大概书本没有说,这是我的观察结果。是经得起验证的。
我们来做实验验证:
先设一个货架,向货架上放上商品的肯定有面粉、糖等商人,设为a,b;面粉和糖总价100元;假设面粉和糖都是自己做的,没有成本(你要设成本也行,套用下面的公式即可)。
现在c作为商人来买掉面粉和糖,生产面包放上货架,利润为5元。面包价格105元。
假设没有储蓄。
此时货架上就只剩下105元的面包了。但是购买力只有a和b有100元。于是将会发生5元的剩余,也就是利润成为剩余。
公式:每一个商人,成本为x,产出为y。因此每一次用x购买并从货架上拿下x的商品后,货架上都会增加y的商品。y-x就是利润成为剩余并累积。不管你设多少层级。



呵呵呵!好的,咱们就来讨论一下你这个推理,咱们来看看结果是怎么的!看看这个原理是否能够引起生产过剩。
       其实整个过程就相当于a、b、c三人合力来生产出了面包,对不对?现在咱们假设每个人赚的钱,都必须拿出来购买产出,也就是说任何人开始有多少钱,最终结果的时候,仍然应该有多少钱,对不对?
      a和b确实无法买下整个面包,但他们能够买下面包的100/105,因为他们的产出(面粉和糖)等效于面包的100/105,而剩下的面包的5/105,就应该由C来买入,也就是说他自己拿出5元买自己剩下的5/105的面包,最终c手里还是剩余100元。
       我这样解释你可能很难以认同,怎么会自己买自己的产出呢?那好吧,在你这个假设中,a和b的产出都让他们消费了面包,请问你打算让c的产出,去消费什么呢?正是因为这个假设的空缺,所以才出现你说的5元对应的5/105面包没有售出对象,只要c有消费对象,这5/105面包就不会剩下,你若不相信,可以试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