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2187 2
2010-01-11



我见我思-打疫苗搭便车
·
2010-01-11
·
中国时报
·
【吴典蓉】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10011100291,00.html

「滥情而理盲」,这句话近来成为解释台湾社会许多集体现象的标准用语,包括近来的新流感疫苗停打潮,不过,恰恰相反的是,拒打新流感疫苗不见得「理盲」,反而是因为人民太理性。



 拒打疫苗是赛局中典型的「搭便车」行为,一个拒打疫苗的民众对记者说明自己为何不打,「别人打了,就有群体免疫效果」,这样的想法其实非常理性,我有一个向来聪明的朋友说,当我们身边的人都接种H1N1疫苗之后,那我们染上新流感的机率就会大幅的下降。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全台湾除了「我」之外,所有的人都去接种H1N1疫苗,那「我」既不会因为接种疫苗而死,也不会因为染上新流感而死。




 我那聪明的朋友也知道,当大家都知道后,就没有人会去打疫苗,这个方法(阴谋)就破局了;结果可能是新流感疫情难以控制。因为,搭便车行为,其实就是「囚犯困局」的一种亚型,典型的「囚犯困局」的局中人,只要是理性的,就会作出背判对方的决定,不过,少数人的囚犯困局,彼此还有一线协调的机会,或用道德压力要求大家合作。



 但是,「搭便车」很麻烦,因为这是无数人参与的赛局,群众可说完全是匿名性的,个人贪点小便宜几乎没有压力,例如,每个人随处倒一点垃圾可能没人注意,但大家都去倒就会变成灾难。这是典型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冲突。


 

而在台湾发生的新流感缓打潮,更为棘手,因为一般人的搭便车行为,通常只是想不劳而获,而会因为逃避风险而搭便车的,就如有名的经济学家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所形容的工会运动,如果不要求强制加入,则多数工人不会加入,宁愿等别人付出,免得被老板盯上,又可取得同样的利益。



 而打疫苗的风险,更是远高于参加工会,因为这攸关个人、或我们最爱的人的生命,官员说因打疫苗至死的机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这完全无济于事,因为就像一个家长投书所说的,对官员是百万分之一的统计数字,对痛失亲人的却是百分之百,这同样是无解的集体与个人矛盾。



 为什么新流感疫苗会掉到这样处处皆难题的地步,有医师形容这种现象,完全是「信心崩盘」,研究赛局的人认为,霍步斯「利维坦」中人人皆自私的社会,最后用GF的权威来解决囚犯困境,而我们的缓打潮,似乎反向证实,GF权威尽失,我们正进入一个信心危机、谁也不相信谁的年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 19:51:59
不知道这种的含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