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新思考
我的国际贸易货币知识还不完整,所以纯理论相关的东西还要等等,不过在系列的货币理论讨论主线下是可以直接有些想法的,但是既然那些想法是直接而没有太多创意的暂时按下不表,这里像所有经济学家在自己的blog里常大谈特谈现而今货币政策一样,提出一些"离经叛道"(这个词来自中下午构思时whisper的唠叨)的想法。
就着中国当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关于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免每日都可能成为舆论话题的焦点,所以这里我给出对付经常项目下巨量顺差或者“热钱流入”的货币政策基本范式。之所以是基本范式,其中每一条都不是绝对,如果能用其他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做出有效替代也是可能的,所有同类政策可以联动也可以某个政策单独成为政府的选择都是正常的。
热钱流入 ~~~~~~ 贷款利率 增加 存款利率 降低 汇率降低(rmb贬值) 适当利用不利因素调低经济增长预期
热钱流出 ~~~~~~ 贷款利率 降低 存款利率 增加 汇率增高(rmb升值) 适当利用有利因素调高经济增长预期
说明
1) 1993朱镕基总理一次性将rmb汇率从1:5.7(dollar : rmb)降到1:8.28,这个一直持续到2005年7月21日央行采取rmb汇率改革(1)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3)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由8.27∶1调整为8.11∶1.现阶段;(4)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这里有几个我不是那么赞同,首先以“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初衷是有利于rmb实质汇率的稳定,不过在改革之初就明确增加篮子货币权重并不有利于整个中国经济体的稳定,直接与美元挂钩更好,当然在“一篮子货币”的提倡下可锁定美元可不锁定美元倒是相当聪明的作法;其次2005年6月26日,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但是,这项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这就明显使汇率改革的突然性荡然无存留给rmb汇率升值的利益攸关人攫取利益的“天上掉的馅饼”;最后,对于rmb采取的每日高频浮动使不可取的,既然提出了“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更好的处理就该是低频浮动,而且不给出浮动的上下限,就算给出来,上下限也不一定要对称,换着说,这里就该学习美联储主席利率调节的“高深莫测”留给所有人充分想象空间。至于调节的时机,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经济学层面上的模型就直接跟控制热钱相关就可以。
2)当然现在又再次回到了固定汇率的机制下面,政府决策者们觉得简单可控,贸易商们觉得简单少担心,可是长此以往就算能控制热钱,顺差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徒然留给美国方面作为贸易不平衡要求改变现状的口实,或者以此为凭借谋取其他利益,中国的政要们也只能一次次大胆回馈。而且两次固定汇率之间的20%变化在初始阶段也非同小可,这直接导致了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的经济小危机。所以我上面提到的不仅仅汇率单独行动就是留给贸易方面给多回旋余地,让中国这批外汇直接接触者们主动去学会在利率变动的条件下保护自己的利益。说得通俗而隐晦,我们更应该像欧盟而不是日本学习。
3)实际操作当中,应该继续让商业银行充当贸易商桥梁,允许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外汇对冲,对已进行每笔进出口交易在未来一定期限给予其外汇对冲限次限额的约束,限制的次数一般2次就行,额度就直接跟贸易额相关。如果政府担心造成缺口,大可以让银行初始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完全保守的策略。
4)思索了很久,没有觉得“藏汇于民”的提法有多大理由,倒是主动给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机会,我以为藏rmb于民永远伟大光荣正确,前提是我们的government不想糟蹋自己的政权玩儿hyperinf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