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033 17
2019-08-31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数量的变化引起的效用的变化。

效用概念自提出后,一直没有一个计量办法。经济学家只是随意假设几个效用的数字例如5030之类。把效用看成是绝对数是无法对效用进行计量的。对效用进行计量,必须引入一个概念:餍足量。餍足量是消费者消费得到最大满足程度的商品量。最大满足程度是多少?100%100%的满足程度是最大满足。那么低于餍足量的消费满足程度一定是小于100%的。效用是从0开始到100%,对应的是消费数量从0到餍足量。

效用递增边际效用递减,一般认为边际效用是直线递减的,也就是说边际效用函数是直线方程,效用函数是二次方程。

假设效用方程为:U=aX22是幂)+bX

则边际效用方程为:dU/dX=2aX+b

假设商品的餍足量为A,当X=A时,有:

U=1=100%dU/dX=0

即:

1=aA2(2是幂)+bA

0=2aA+b

可求出:

a=-1/A22是幂)

b=2/A

效用方程为:U=-X22是幂)/A22是幂)+2X/A=X(2A-X)/A22是幂)

边际效用方程为:dU/dX=-2X/A22是幂)+2/A=2(A-X)/A22是幂)

K=X/A有:

U=K(2-K)

dU/dX=2(1-K)/A

K值、效用、边际效用表

K值        效用U    边际效用dU/dX

0.0      0.00(0%)   2.0/A

0.1      0.19(19%)  1.8/A

0.2      0.36(36%)  1.6/A

0.3      0.51(51%)  1.4/A

0.4      0.64(64%)  1.2/A

0.5      0.75(75%)  1.0/A

0.6      0.84(84%)  0.8/A

0.7      0.91(91%)  0.6/A

0.8      0.96(96%)  0.4/A

0.9      0.99(99%)  0.2/A

1.0      1.00(100%) 0.0/A

不同商品的效用不可以相互比较,因为不同的商品商品品质不同,满足程度的“质”是不同的。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可以获得相等的效用,不表示消费者获得了同样的满足,满足是不一样的。

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喜欢程度可以用偏好表示。可能更喜欢某一种商品,超过喜欢其他商品;可能喜欢某一种商品超过喜欢另一种商品。

偏好不是效用,所谓的序数效用其实是序数偏好。

人们在研究序数效用时把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两种商品组合在一起时,两种商品可以分别计算效用,不同的商品数量组合还可以使总效用不变。无差异曲线与其说是表示偏好一样的曲线,不如说是表示效用不变的曲线。

两种商品的总效用等于各自商品效用之和:Uxy=Ux+Uy

一般商品均是有餍足量的,有餍足量的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的图像是椭圆簇(椭圆的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8-31 16:35:25
论效用(六)——效用可以计量吗?




效用能否计量?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能否相互比较?这个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效用价值理论能否成立的问题。如果效用完全不能够计量,或者不能够相互比较大小,那末,全部效用价值理论将无法成立。



西方经济学中在效用计量问题上,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1、2、3、4……这样的基数来计量;另一种是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第1、第2、第3、第4……这样的序数来计量。

但是,无论是基数效用论,还是序数效用论,所持理由都不充分,难以说服人,更难解释现实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绝对地说,客观的效用本身是无法计量的。

1件上衣,它的效用是多少?20斤大米,它的效用又是多少?1件上衣和20斤大米,何者的效用比较大一些?在现实中,我们能计量得出来吗?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效用是客观的,但是,消费者对效用的评价却是主观的。客观的效用是无法计量和比较大小的,但是,消费当事人对效用进行主观评价时,却是可以将效用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的。



1、在消费者对效用的主观评价中,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效用,是可以排序的。



消费者对效用的排序,是基于他对自己待满足的需要的排序。


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消费者在作购买决策的时候,是可以将自己待满足的需要进行排序的,例如,将他的各种需要分为:排在第一位的需要、排在第二位的需要、排在第三位的需要……等。


举例:一位从外省到北京来打工的大学毕业生小张,他每月的可支配收入5000元。这位小张每月收入的5000元,首先要用于满足他在北京的基本生活需要,如食、衣、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对小张来说,基本生活需要是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必须优先得到满足;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以后,多余的收入,小张可以用于满足他的排在第二位的需要,如果小张是位勤奋上进的青年,他可以把学习的需要放在第二位,他把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以后的钱的一部分优先用于缴纳某个业余培训班的学费;如果小张是位奉行“享乐至上主义”的青年,他也可把满足享受的需要放在第二位,把多余的钱优先用来打游戏、泡吧、好吃好喝等。第三位的需要、第四位的需要可以类推。



在待满足需要排序的基础上,消费者可以对不同商品的效用进行排序。


消费者可以将市埸上成千上万种商品的效用,分为:可以满足第一位需要的效用、可以满足第二位需要的效用、可以满足第三位需要的效用……等,还可以将很大的一部分商品的效用归类为不能满足自己任何需要的效用,即这些商品对自己的效用为零。



2、在消费者对效用的主观评价中,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效用是可以相互比较大小的。



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在经济学上被称作“可替代商品”。


例如,猪肉、牛肉、羊肉,都属于肉类食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而肉类食品、蛋类食品、蔬菜类食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可以相互替代的食品中,哪种食品对食用者的营养价值更高?这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而在消费者对各种可相互替代的食品效用评价中,觉得哪种食品更符合自己的口味?更喜欢吃哪种食品?也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一个消费者来到食品市埸上,在作购买决策的时候,如果他认为哪种食品比较好吃,哪种食品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味觉享受需要,他就可以认为哪种食品的效用比较大;如果他认为哪种食品不好吃,他就可以认为哪种食品的效用较小。



对食品的效用评价是这样,对其他各种商品的效用评价也是这样。



结论:客观的效用是无法计量的,但是,在人们对效用的主观评价中,评价当事人是可以对效用进行排序和相互比较大小的。

在市埸上,买者对一种商品效用的评价结果,是给出对这种商品的可接受价格范围或最高可接受价格。




可以类比的同样道理:


歌唱比赛中,各种参赛歌手的唱歌表演,其客观本身是无法计量的。而评委通过对参赛歌手的唱歌表演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却可以给各位参赛歌手的唱歌表演进行打分,参赛歌手以评委给出的分数高低而决定输赢。


中学生写的作文,就其本身来说,是无法计量的。而在语文老师对各位中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的结果,却可以给每一位中学生的每一篇作文给出一定的分数,以这样的分数来比较各位中学生的作文的优劣,甚至有时还决定了某位中学生语文考试是否及格。

++++++++++++++++++
本文与上文对比看,可以对效用理解更准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31 18:04:26
楼主能否计量一下:打气筒的效用是多少?电视的效用是多少?等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31 18:48:27
qi509 发表于 2019-8-31 18:04
楼主能否计量一下:打气筒的效用是多少?电视的效用是多少?等等等等?
打气筒、电视的"消费"相当于每次的使用。打气打多少下气满了?电视看多长时间不看了?
知道这两个数,效用就可以按公式计算了。你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31 18:57:39
石开石 发表于 2019-8-31 18:48
打气筒、电视的"消费"相当于每次的使用。打气打多少下气满了?电视看多长时间不看了?
知道这两个数,效 ...
“打气打多少下气满了?电视看多长时间不看了?
知道这两个数,效用就可以按公式计算了。”————-看了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效用与使用。

我给你普及一下吧:你早上要上班时,你的自行车没气。如果没有打气筒,你就不是挤公交车就是打的。挤公交车要打票,而且不能保证上班不迟到。迟到要扣工资或奖金。打的虽然能保证上班时间,但是费用要多得多。这时你有打气筒。打几下骑着就去上班了。这才叫效用。

我问你:这个这个效用你如何计算?

你再说说:电烙铁的效用?

你再说说:卫生巾对你的效用?

你再说说:扳手的效用?

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驮着一袋子100粮食。自行车没气了。拧下气门芯一看是气门芯坏了。花了1毛钱买了一个气门芯换上。打上气骑着走了。你给我算算:这个气门芯的效用是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8-31 20:34:59
qi509 发表于 2019-8-31 18:57
“打气打多少下气满了?电视看多长时间不看了?
知道这两个数,效用就可以按公式计算了。”————- ...
一次性消费,效用1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