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618 228
2019-09-02
  商品生产与再生产,是一个完整商品买卖过程,割裂这个过程,只能成为片面性错误的俘虏。
  现在我们不妨以投资者或老板的身份,一步步分析一个实际投资全过程比如养鱼,以便能让大家明白老马的剩余劳动及其产物剩余价值,纯属虚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9-2 06:33:12
  1、首先就是投资养鱼的决策,即要不要与能不能养?假定市场调查即确定市场供需的结果是供不应求,项目有前景能盈利,然后即可据之制定投资详细计划了。这一切都是资本家或老板的责任与工作吧?与雇工完全无关。当然,老板雇佣经理人代替自己做市场调查与决策,也是常见的。不过,不影响最终仍是老板拍板投资与否。
  实际上,这第一步才是决定整个投资成败盈亏的最关键一步。剩下的步骤都只不过是在具体落实执行这一计划而已。大家尤其是当过老板的人,对这一点不陌生吧?所以,项目的盈亏在决策阶段即已定型了:决策正确则会成功、赢,决策错误则会失败、亏。与打仗同样原理。所以说商场就是战场,老板就是决策与指挥打仗的司令员。
  这里还根本没有轮到买卖差价或老马虚构的剩余价值什么事儿吧?那么投资利润源自哪里?事实已经告诉大家:利润源于老板的正确投资决策!反之就必然是亏损。与后面的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还没有搭界,投资盈亏就已经基本定局了。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实际养鱼过程中确实仍存在投资计划能否完全落实的变数。
  2、落实养鱼决策,如购买鱼苗、饲料、租鱼塘等等。自己养,不雇人就没有老马说的剩余劳动与价值。但只要决策正确,养的鱼成功出售,则必然盈利。这证明商品利润与老马的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可以完全无关!对吧?所以,老马说:“剩余价值(利润不过是它的转化形式)”的结论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结论,且铁证如山吧?
  3、现在,按照马克思所说模式,购买生产资料的同时,雇佣劳动力,把鱼养出来了。这样,按照工人养鱼时的市场鱼价计算(马克思也是这样干的),马克思所谓的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都可以计算出来了。假如12小时工作日,5个小时劳动就够了劳动力价格从而剩余劳动时间为7小时,那么7小时劳动力的消费,产出就是老马所谓的剩余价值了。貌似一切自然而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与剥削结论,可不就是铁板钉钉了?且慢,这恰是老马忽悠大家上当受骗的关键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2 06:34:28
  1、首先就是投资养鱼的决策,即要不要与能不能养?假定市场调查即确定市场供需的结果是供不应求,项目有前景能盈利,然后即可据之制定投资详细计划了。这一切都是资本家或老板的责任与工作吧?与雇工完全无关。当然,老板雇佣经理人代替自己做市场调查与决策,也是常见的。不过,不影响最终仍是老板拍板投资与否。
  实际上,这第一步才是决定整个投资成败盈亏的最关键一步。剩下的步骤都只不过是在具体落实执行这一计划而已。大家尤其是当过老板的人,对这一点不陌生吧?所以,项目的盈亏在决策阶段即已定型了:决策正确则会成功、赢,决策错误则会失败、亏。与打仗同样原理。所以说商场就是战场,老板就是决策与指挥打仗的司令员。
  这里还根本没有轮到买卖差价或老马虚构的剩余价值什么事儿吧?那么投资利润源自哪里?事实已经告诉大家:利润源于老板的正确投资决策!反之就必然是亏损。与后面的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还没有搭界,投资盈亏就已经基本定局了。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实际养鱼过程中确实仍存在投资计划能否完全落实的变数。
  2、落实养鱼决策,如购买鱼苗、饲料、租鱼塘等等。自己养,不雇人就没有老马说的剩余劳动与价值。但只要决策正确,养的鱼成功出售,则必然盈利。这证明商品利润与老马的剩余劳动与剩余价值可以完全无关!对吧?所以,老马说:“剩余价值(利润不过是它的转化形式)”的结论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结论,且铁证如山吧?
  3、现在,按照马克思所说模式,购买生产资料的同时,雇佣劳动力,把鱼养出来了。这样,按照工人养鱼时的市场鱼价计算(马克思也是这样干的),马克思所谓的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都可以计算出来了。假如每日工作12小时,5个小时的按酬付劳之必要劳动时间就足够抵偿了老板购买劳动力的工资,从而剩余劳动时间为7小时,那么7小时劳动力的消费,产出就是老马所谓的剩余价值了。貌似一切自然而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与剥削结论,可不就是铁板钉钉了?且慢,这恰是老马忽悠大家上当受骗的关键所在。
  首先,马克思所谓的必要和剩余劳动时间的计算与划分,是以已付雇员工资和当时的市场鱼价为基准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实际决定划分比例的自己养的鱼的实际售价。也就是说,由于自己养的鱼还未能售出,因而真正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此时实际上根本无法计算出来。只有当商品全部售出,整个养鱼项目完成,才能真正计算出所谓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对吧?
  那么,自己养的鱼的实际售价到底会是多少呢?它能达到马克思忽悠的现在的市场价吗?这一点恐怕谁也无能保障吧?马克思自己也说:“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象我在别处说过的,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一跳跃的惊险性,常常被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所忽视。”因此,由于市场的千变万化,自己养的鱼的实际售价也必然同样千变万化,但统计起来不外这几种结果: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供求平衡。最坏的结果当然是无人问津,跳楼大甩卖,赔本赚吆喝。相应的,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因与商品售价相关而会有种种不同结果。最坏的情况,就象牛奶被倒入大海变废品那样,鱼售价为0,老板因投资决策失误而被“摔坏”破产!此时的必要劳动时间会是多少呢?工资/鱼售价=x/0=∞!也就是说,雇员的12小时劳动时间全算上,也远远根本不够偿付老板付自己的工资!那怎么办?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现在老板是否理应找雇员索赔退工资?这当然不可能,因为购买与消费劳动力是老板的决策,与雇员无关!老板亏损破产,缘于自己的投资决策失误!同样的,盈利则是源于老板的投资决策正确!与雇员根本无关。这才是所有商品生产与再生产的真实全过程吧?!
  这个养鱼投资实例虽然很简单,但它的原理适用于所有投资。因而可知,马克思正是用商品市场价偷换商品实际售价的偷天换日手法,以假乱真,这才炮制虚构出了什么雇工的剩余劳动时间与剩余价值,把老板投资决策正确所产生的商品利润之功劳,归功于雇佣劳动者及其剩余劳动时间,忽悠了全世界!而对老板投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亏损破产跳楼则视而不见!仅以一句“摔坏”一语轻轻带过。这样的学问会是科学吗?典型的伪科学而已。不信的话,可以请问老马:商品生产如养鱼盈利,功劳在剩余劳动,那亏损为什么就不是剩余劳动的“功劳”呢?这不是典型的“对错是老子说了算”的强盗逻辑,又是什么?
  当然,老马并非故意虚构剩余价值欺骗大家,但他的理论错误造成了实践中的阶级对立、矛盾与斗争的欺骗效果确实不容否认吧?甚至其既得利益者面对真相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不遗余力封杀学术探索,更是令人发指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2 06:38:22
  最关键的地方是,自己的鱼最后即使卖出了高价,获得超额利润,这也与雇员完全无关,只是证明老板的投资预判以及决策正确而已。所以,商品买卖差价无论盈亏,都源于老板的投资决策及其后的具体落实管理,与雇工、或自己干、或购机器人自动化干,都没有任何关系。它们不过是具体落实老板决策、完成实际投资的工具而已。根本不可能自己干、机器人干,就没有剩余价值,雇人干,利润就是雇工的剩余价值的功劳了吧?
  可惜如此浅显的投资原理与事实,那些被资本论忽悠地没了头脑的脑蚕粉儿,竟然完全看不懂或不看!实际上,有许多人就是根本不动脑子,盲从轻信,因为老马的理论符合与维护了他们的权益,就站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摇旗呐喊,哪里还管他什么真理与谬论呢!可惜这样的人不仅比比皆是,还满口污言秽语,当真符合并兑现了流氓无产者的评语与称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2 06:39:54
那么,财富的增殖是谁决定的呢?
  既然剩余价值纯属老马的幻想与虚构,那么利润到底源于何处?其实老马也早就明白:“商人的出售价格超过他的购买价格的余额,——只有这个差额才是他的利润的源泉”。所以,马克思也承认买卖“差额”才是投资人利润的唯一源泉,那么这个差额到底是源于何处呢?
  一开始,当然是源于投资人的决策,即老板预判其投资比如养鱼能够产生正差价的判断。否则,他就不可能投资了。而他的这个判断则源于他对市场的调查研判。确定会有商品买卖会有正差价之后,然后,当然就是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具体落实这个决策的过程了。所以,老板是雇工,或自己干,或购买机器人生产商品,与他的商品差价预判或他早已在计划中的利润额,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不过是落实生产计划过程中的工具之一而已。当然雇工的话,工资越低,成本越小,差价越大!不过,劳动力作为商品,其市场价格并不是老板可以随意决定的,这在投资计划中早已预定。因此,老板最终能否拿到其预判中的利润额,虽然与他的商品生产能否按计划完成有一定关系,比如鱼没养出来,没能完成原定计划等等,但最关键的问题根本不在这里,而在于对于其商品的市场需求是否依然如其预判那样保持未变或向好转变了。否则,就算其商品生产计划全部按预定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但市场需求变没了从而其商品作为价值的属性消失了——因为有需求的对象才是价值,商品变成了废品,证明他的投资决策预判错了,那么他依然必然破产无疑。也就是说,他只能收获负差价,甚至颗粒无收。
  这证实了一个关键结论,即商品买卖差价,作为利润的源泉,完全取决于老板的投资决策!无论差价正负,都是老板的投资决策的产物!商品生产,只不过是落实老板决策的具体过程而已。生产过程对老板能否获得预期差价的影响,仅限于商品能否按计划生产完成。因为即使老板决策正确,商品生产不出来,没东西卖,也同样无法获得差价。至于商品自身的增殖,比如需求不变时,长大了的鱼,当然比鱼苗更能满足消费需求,或者说,代表着更多的社会财富,这增殖的财富当然也早在老板的投资计划之中。至于增殖财富的分配方式,这才是产生不公平、剥削与两极分化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与随科技发展而来的生产自动化对劳动力的替代导致的劳动力过剩,把劳动力的拥有者——劳动者阶级的分配比例始终压制在最低水平。所以,除非改变按资分配方式,资本主义制度下两极分化不可避免。马克思恰在这一点上画蛇添足,不是去改变按资分配,而是臆想出了一个剩余价值,把劳动者阶级的贫困归结于资本家的剥削,然后鼓动劳动者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完全就是一种擤鼻涕揪耳朵,劲儿用的根本不是地方。所以,他预言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成了笑话。因为只要改变了分配方式,就像现在的先进国家,按资分配之外,广泛实行了按人头分配的人人有饭吃的公有制生活资料分配方式——按必需分配的社会福利,两极分化自然消弭于无形之中。按资分配的原始资本主义也因此而进化为按必需分配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主义,它怎么可能会灭亡?资本论又怎能不成为错谬百出的谬论与伪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9-2 06:40:42
  实际上,老板是物资资本所有者,工人是人力资本拥有者,两资本家合作生产产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按照出资额比例分配产品。这原本没什么不公平吧?那么,资本产出-资本投入=买卖差额,然后按出资比例分配,是否天经地义?根本不存在什么谁剥削谁的问题吧?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单纯市场调节,导致这样的按出资比例分配,产生了原则问题,即比例的确定是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确定的。比如劳动者最终自己自愿占比为x%,而x极小,仅够生存所必须。为什么呢?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机器自动化,不断取代人工,导致劳动力资本严重供过于求!有工人甚至直观地因此而破坏机器,发泄不满。但这样一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就随之产生了,即改变分配比例单纯市场调节模式,增加人为调节比例,比如按必需人头分配。最终使得劳动者阶级的分配比例由x%,上升n倍,到n*x%!而n的大小则可以根据其效果是否达标而人为调节。这样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劳动者阶级没饭吃的两极分化问题。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两资本家合作生产商品,根本不存在什么剩余价值以及谁占有了谁的剩余价值的问题。只不过是消费不同的生产资料,生产出新的商品的问题。关键是产品分配比例不能仅由市场调节,因为这是它无能胜任的任务——必然会造成两极分化,社会破灭。而老马会犯错误,就在于他认定分配不可能人为调节。原文:“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期待产品的另一种分配,那就等于希望电池的电极和电池相联时不使水分解,不在阳极放出氧和阴极放出氢”。这充分证明老马犯错误的根子在于其主观想当然的主观唯心主义。因为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产品的另一种分配”——生活资料公有制的社会福利分配,即人人有份的按必需分配,如今早已经在大多数现代国家成为现实。而这就从理论上完全证实与搞清楚了老马的资本论及其基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政治经济学,会成为谬论与伪科学的思想根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