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22 0
2010-04-01
如果我们把中国改革以60年的跨度来看,过去30年,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未来30年,改革重点是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主要表现在,一是价格自由化,二是企业民营化(包括建立新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化),第三是地方分权,第四是开放国际化。  在科学出版社新书《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中,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乐观地说,中国经济改革,在经济范围能解决的问题,基本上差不多,剩下的是技术性的问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是方向性的问题,而未来改革主要是技术性问题,包括国有股减持等,不需要开大会讨论,悄悄地就可以完成。如果以60年的跨度来看,在2040年之前,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应该降到10%以内,而现在是35%,这将是个非常大的变化。
  张维迎提醒,在这一轮危机中采取的措施,再过几年可能会形成国有体系一些新的不良债务。所以新一轮的债务重组,可能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也会带来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压力。而且,社会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投入的医疗、社保、教育等等领域的支出非常庞大,未来正常财政收入是没有办法支持的。那么,一个可能的办法就是由股份的转卖、变卖和套现,这样能够对社会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未来30年,国有企业所占GDP比重将会降到10%以内。这些问题,不需要经过党代会等进行正规的讨论,就可以技术性地解决。
  张维迎教授强调,未来30年,重点是政治体制改革。第一,经济市场化走在政治民主化之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改革程序。为什么?首先我们一定要厘定清楚,什么是市场做的,什么是政府做的?许多人对民主化有误解,好像民主就可以解决像教育、社会公平这样的问题。其实,民主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办法,能够用市场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民主,因为民主是政治体制下政府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而已。民主必然会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并且损失效率。
  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市场化之前,人们就憧憬政治民主化,觉得民主化可以给人们带来理想的效果。原本个人通过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都堆到政府身上。人们就将希望寄托在民主化上,改革政府的效能。历史来看这是非常不成功的。
  凡是民主化走在市场化之前的国家,它都经过非常长的痛苦的过程。如果国家政府占有的资源太多,民主化政治连腐败问题都解决不了,像印度那样许多民主选举的国家都是非常腐败的国家。它并没有真正经过市场化的过程,直接由政府控制了好多的资源,来搞民主化。
  第二,民主化一定建立在公民的基本责任意识基础上,而公民的基本责任意识基础靠什么?靠中产阶级。其实人类过去两百多年的发展,就是中产阶级不断兴起的过程。现在讲全球化就是中产阶级的全球化。中产阶级是公民意识公民责任最强的阶层。如果这个阶层不够大,民主化社会就会变成暴民社会,实际上被少数操纵。只有这个阶层足够大,才能营造民主化社会公平、公正的过程。人类的历史,基本上也是这样。英国的民主化当然很早,但是民主化是个渐进的过程。英国起初要求有土地的人才能参与选举。没有占有一定土地的人,是不能投票的。为什么有些人能投票,有些人不能投票?只有这个人的行为方式能够表现为一定责任心,能够对投票的后果有责任意识,拥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否则,让无力承担责任的人投票,结果就肯定出问题。
  那么,中国未来改革的核心挑战是什么?精英政治、精英治理怎么能与民主化结合起来?张维迎教授指出,中国必须防止民主化变成痞子民主,变成暴力政治,最后变成专制政治而不是民主。为什么中国发展中产阶层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负责任、有公民意识的中产阶级,那么民主政治导致的都不是精英治理,而是暴民治理。所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市场化都不能着急,不可能很快就完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起法制社会,法制社会的核心是要树立法律和法院的权威。唯有借助法院和司法的权威性,才可以把社会问题分解成每一个个案、每一个个体的问题,这时候社会才可以安定,这点非常重要。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张维迎教授认为,应该探讨像台湾模式、香港模式。我们处理香港问题的思路,对未来解决我们本身很多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建设性意义的。未来30年,即到2040年,中国改革应该基本完成。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2040年,正好两百年。过去30年和未来30年,是中国这200年变革最后的一幕。未来30年,我们需要找到在政治上有效变革的道路。到2040年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是技术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