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762 4
2006-03-23
今天讲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发现它们之间有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建立“节约型社会”是2004年提出的口号,建立“和谐社会”是2005年的口号,而今年的“两会”确立的主题口号则是“新农村建设”。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们之间并不是有机的统一体。
首先看“节约型”社会。若我的理解没错,节约型社会应该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且不论消费必要与否如何判断,单纯从降低消费一事来看,就是对扩大内需的打击。“两会”期间,有资料显示:仅仅2005年我国各级机关公车消费3000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款考察旅游1000亿元。仅此三项合计就达6000亿元,倘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完全奏效,那么今年的政府支出将减少6000亿!由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可知,总产出将成倍下降。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学不会判断哪些消费是应该的哪些消费是不应该的,只有消费者自己知道————他们会自发的按照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行事。那么我该反思的就不应该是公款造成了多大的浪费,而应该是如何调整那些消费者的约束条件。
只是这样一来,就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威胁。正因为目前的社会不和谐,所以才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质上看,还是个经济问题。“没有哪种罪行比贫穷更令人发指了”,经济因素是诱发犯罪中重要的动因。内需的持续萎靡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因此才有近来声势日隆的“藏富于民”的声音。个人支配收入增长缓慢使本就分配不均的收入进一步拉大差距,从而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
再看看“新农村建设”。不管是建设农村还是建设城市,一个基本原则是私人资本(在我国称为民营资本)只会向着利润更高的地方移动。政府今年计划对农村投入的3000多亿元资金只是“输血”,而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在于农村投资体制的自发运转,即“造血”。如果农村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不能自发运转,中央再投入几万个亿也只能解一时之困。这样建设“新农村”可能会有两个后果:一是政府的资金没有投向有更高回报率的城市(仅从资金运行的效率看),造成资源利用未达到最大化(众所周知,目前支持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还是城市工业);二是对农村的“输血”不通畅(这是很有可能的:财政部长曾说那些中央发放的资金到了地方,就象水流进了干涸的河;另外,由于我国特有的四级行政体制的低效率和农村基层组织的腐败可能也会导致资金没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造成新的腐败不断滋生,农民情绪可能会日渐增长,社会又会增加不和谐的因素。
题外话:建设新农村的初衷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但它也是把双刃剑:一旦运用不好,不仅“中国农村的第二次变革”(《南方周末》语)失败,而且会引发更多的新问题,危机社会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12 00:13:00
[em01][em01][em01]分析好象没什么错,怎么没人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2 07:05:00
你说的不错 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很少挂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3 10:54:00
希望不要流域形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5 17:28:00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来说 ,三个口号并不是相悖的,都是为了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只是所处的经济时期有了细微的差别,经济结构中的矛盾方向有了细微的变化,所以侧重点有所不同,口号就有所不同.

就近的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我们都知道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很高的,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如果能把一部分高收入者的所得转向低收如者,那么社会整体福利是增加的.而中国现在收入最低的群体就是农民.剩下的就不用多说了.

第二,中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生死攸关的事.现在农业生产率过低 ,导致农民报酬低 ,种田的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农民都不愿意种田, 而是出去打工.在几年前 ,这还不是坏事, 因为中国那时正需要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现在,如果农业生产率还不提高,等到我们需要大量向外国进口粮食,不但威胁到国家战略安全还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行成本,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第三,能源和核心竞争力的瓶颈作用日益明显,要求中国改变粗放型的产业结构 ,变劳动密集型 能源消耗型为科技密集型和生产集约型. 大量外出务工的农业人口就必须逐渐回流农村.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势在必行的 而且是关乎全局战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