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734 3
2006-03-23
林逸夫提出了新农村运动,主要是用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启动农村的消费,以此来解决制造业的供给过剩,制造业效益好了,农民就业的机会就多了,怎么听还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曲线救国方案,农民不消费仅仅因为没有通电通水通气通路吗,我当然不是说这个不重要。农民不消费的两个原因:一是收入低没钱;一是有钱不敢花,比如子女的上学,主要是读大学,一年一万有几个农民承受的了,再有就是养老和疾病的问题。大学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是不是更重要一些。欢迎大家来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28 08:15:00

虽然消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他的稳定性,但是就中国自己的农村状况来说,起点低,增长难度大,不是短期能够有明显变化的,而且这里还存在一个消费结构问题,在开始的消费阶段与后来的消费阶段所消费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从这一点看,工业不一定与此对口,可能有结构上的矛盾!而且基础设施第一只是促进农民消费的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楼上说的教育,养老和医疗问题;第二基础设施要是配套,不能有了水没有电,这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8 09:45:00
的确你提到的消费结构问题很重要,如果农民收入没有真正提高,这种刺激只是暂时的,不会长久。而且现在的乡官是巴不得有点事做,这样才有捞油水的机会。我的老家就是,新上任的村干部先卖地后卖树,然后美其名曰为村民修路,但后来钱都落到他们手里,但路两三年就报废了。关键不是促进农民消费,而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农民富裕了,消费不用刺激就会增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8 11:10:00
楼上说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目标是那二十个字,但根本着手点仍是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慢慢脱贫直至致富。以为“新农村”马上可以解决“制造业的供给过剩”“刺激内需”是不切实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