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260 0
2010-05-11

今日 我们班篮球比赛   比赛过程中 wo捡到了一元钱,没人说掉钱了,于是他甩出了球场。 、
                       情景一
也许你不会奇怪,为什么捡到了一元钱,不还给丢失者呢?相反有的时候装进了自己的荷包。  原因很简单,通俗的说,一块钱别人怎么会去找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若别人掉了东西对他的效用不大,他也不会花成本将之找回。那么从丢失者和拾到者整体的福利来看,只有上述做法无法达到帕累托改进,于是就是帕累托最优,博弈的最终结果是拾到者选择不归还,丢失者选择不找回。下面我用图示来表示博弈的过程                 拾到者
                 归还                       不归还








R找回,C找回表示丢失者找回所丢东西的收益和所需付出的成本
r归还c归还表示拾到者归还所丢东西的收益和所需付出的成本
一.整体的福利W=R找回C找回  )+r归还c归还  )
若双方的博弈结果是丢失者找回,拾到者归还。可以发现当掉的东西不重要时,R找回<C找回,而归还的收益r归还0.从而整体的福利为负值


二.整体的福利W=R找回C找回  )+ r不归还c不归还
若双方的博弈结果是丢失者找回,拾到者不归还。可以知道C找回远远大于R找回所以即使r不归还>0,c不归还<0.这种选择也使福利减少

三.整体的福利W=R不找回C不找回  )+ r归还c归还  )
同理,若双方的博弈结果是丢失者不找回,拾到者归还。也回使整体的福利减少。
四.整体的福利W=R不找回C不找回 + r不归还c不归还  )
这种博弈的结果往往使整体的福利变化量微乎其微。可以不予考虑。
于是可以解释若别人掉了东西对他的效用不大,他也不会花成本将之找回。博弈的最终结果是拾到者选择不归还,丢失者选择不找回。
                          情景二
但是若一个人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而另外一个人却拾到。那么双方博弈的结果往往相反。 究其原因很简单:从丢失者的角度看,丢失的东西对他效用很大,即使需要花很大成本,他却认为,找回后的收益大于花去的成本,于是他选择找回。而从丢失者的角度看,捡到的东西可能对他效用也很大,但是他要考虑,若选择不归还,他或许有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若选择归还,第一他需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因为他是被动者,无需花很多精力。第二,归还后他将获得道德上的赞赏,和物质上的感谢。于是二人的博弈最终结果是拾到者选择归还,丢失者选择找回。
   那么从情景一到情景二一定会有一个过渡点,那就是“丢失者会出现一个找回与不找回的临界点,而拾到者将会出现一个归还与不归还的临界点”那么就会有以下这些因素影响:1.法律的规范,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可以增加拾到者不归还成本c不归还2.丢失者可以增加对拾到者的归还的奖励,即增加拾到者归还的收益r归还显而易见丢失者的某些行为决定着拾到者是否归还。
   那么 ,社会肯定也会出现一些不到的现象,如拾到者捡到巨额资金不予归还,据为己有。运用经济学的某些思想,这些状况属于丢失者的个人行为,虽然会对整个博弈双方福利不利,但是可能他认为获得这些东西后的收益远大于成本,所以铤而走险。回归到临界点这个层次上,我个人认为由于博弈的双方教育背景,文化层次,性格,胆量等差异,会存在着无数个博弈的临界点。将之连接而成即为一条整个社会博弈临界点曲线。于是可以简化用一系列参数表示列出均衡点公式求得。
  成型后意义深远,可以借助此模型 量化法律的惩戒力度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