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认为,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保存货币,而不消费,对吗?
假如经济到了一种比较糟糕的程度,人们对前景预期非常不好,酒会抛售货币,抢购货物,加大了消费.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大量持有货币和是否消费应该没有关系吧?
我倒觉得如果居民有较高的通胀预期,可能会发生实物资产替代的问题,在高速通货膨胀预期下,消费品甚至也能成为保值的资产,这又反过来加重了通胀。换言之,通胀既和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的过渡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直接关系,也和居民的选择有关。
当利率低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的状况的出现,此时,人们大量的抛出有价证券,收回货币,宁愿持有大量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有价证券,不过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好像只在日本曾经发生过一次。凯恩斯当初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更多的是通过理论推导可能出现这一状态。
这个,好像... ...呃... ...说反了吧... .......
流动偏好陷阱考察的是利率对人民对持币和持券之间的选择的影响吧?
利率水平低到底的时候债券价格没有上升空间,于是人们选择持币,这只是影响了货币需求的投机需求部分,对实际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影响不会太大啊。难道利率低了,人们不买证券了,也不吃饭了么?
至于经济比较糟糕,人们对前景预期不好而选择弃币,选择实物,包括实物资产,那是因为信用货币体系遭到质疑啊,这种情况下,连一级货币都不要了,难道还会去选择M2里面的债券或者其他金融资产吗?肯定不会啊。这种情况下货币需求就不是流动性偏好能解释的了,流动性偏好起作用的一个不用说的前提应该是稳定的货币制度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