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423 10
2010-08-09
分好“蛋糕”,是关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重大课题——分配制度改革谈(1)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两个论断——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和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也是社会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课题:1.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的课题;2.分配(分好“蛋糕”)的课题。

“初级阶段”如何解决这两大课题?

关于第一个课题——发展的课题,如何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我们已经有了答案和办法:

找到了比较好的手段——放弃单一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引进市场机制,借鉴和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因素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积极因素结合起来,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靠广大劳动者“共创”财富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于第二个课题——分配的课题,怎样分配(分好“蛋糕”)?

曾经的设想是,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辛勤劳动和守法生产、经营)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共享”——在发展的基础上让广大劳动者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总的说来,这还是一个始终在探索之中的课题,一个还没有明确具体答案和解决办法的课题。

现实中,多年来累积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的矛盾,仍呈继续扩大的趋势说明,分配(分好“蛋糕”)这个关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课题,已经发展成为是一个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几个问题》人民网 2010年04月01日09:2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9 16:13:48
“众说纷纭”话“病因”

关于分“蛋糕”的博弈——分配制度改革谈(2)


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的原因——“众说纷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但财富分配不均也日益加剧。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贫富差距过大取代了平均主义盛行,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我国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马太效应似乎得到了验证。富二代与贫二代的继承,更加让人们担忧马太效应会进一步放大。但是,别忘了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那么这种马太效应就应当被终止,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共同富裕。

要终止马太效应继续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发挥作用,首先要分析为什么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宋晓梧:弱势群体能否不再为精英埋单 ——论贫富差距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0年07月13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为什么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对发生在我国的差距拉大、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的原因一直是“众说纷纭”,有针对腐败现象及权力与资本勾结(简称“权贵资本”)的“腐败”说;有针对一些行业、领域中(如金融、石化等)国资独大及政企合一(如铁路、民航等)的“垄断”说;还有“公共产品供应不均”说、“再分配调节落后”说、“户籍制度推手”论等等,不一而足。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探寻出了一大堆的原因,也相应地开出了一大堆“处方”。

正如刘国光教授所言:“在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时,举了很多原由,如城乡差别扩大、地区不平衡、行业垄断腐败、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落后等,不一而足。这些原由都能成立,但不是最主要的。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最根本原因被忽略了。”——刘国光《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治病,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就必须先找准“病原体”。

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究竟有没有一个“根”和“源”——根本原因?如果有,那么究竟是“病原体”在作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9 16:20:34
“刨根问底”究“根源”

关于分“蛋糕”的博弈——分配制度改革谈(3)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治病,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就必须先找准“病原体”。

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究竟有没有一个“根”和“源”——根本原因?如果有,那么究竟是“病原体”在作怪?

广大劳动者的叩问:

【年终将至,盘点收入成为热门话题。人们发现,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广西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这位农民工兄弟对分配不公的“诉说”和“质疑”,既表达了广大劳动者对劳动、勤劳能致富的渴望,和现实中“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的无奈,更是广大劳动者对造成分配不公的“刨根问底”的叩问。

广大“朱孔孟”们与“老板”们的巨大差别和贫富分化,根源究竟是啥?

面对劳动者这样的叩问,前面曾提到的“腐败”说、“垄断”说、“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论、“再分配调节落后”论、“户籍制度推手”论的解释显然很苍白;而“社会历史原因”、“体制改革不到位”、“相关政策不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等解释又显然太笼统、原则甚至有些“官腔”味道和过于“圆滑”。

老百姓最喜欢直来直去,说得那么复杂,就是不直接讲出“根源”来,也不嫌啰嗦?根源究竟是啥?咋就不能给个痛快话呢?

请评评他们的解答:

【在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时,举了很多原由,如城乡差别扩大、地区不平衡、行业垄断腐败、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落后等,不一而足。这些原由都能成立,但不是最主要的。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最根本原因被忽略了。

财产占有上的差别,是收入差别的最大的影响因素。连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都承认,“收入差别最主要的是拥有财富多寡造成的,和财产差别相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刘国光《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工资,是劳动成本补偿,而不参加利润的分配,利润几乎为资本独占,这不能算是社会主义应持之原则,利润应在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分配,即大家都有分红才是。为何这些年贫富差距如此悬殊,为官不正和为富不仁除非法所得外,独占利润被视为“合法”,这是一个需探讨的大问题。】——引自黄宗良:《谈谈十七大报告的创新》.

【记者:在两会上,人们对民生问题特别关注,您最牵挂的话题是什么?

(经济学家)陈瑜:最让我牵挂的民生话题是如何解决分配不公。……

记者:假如您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将提出那样的建议?

陈瑜:首先要寻找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我认为,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现行的分配制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现行分配制度藉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失衡的,从而导致了分配格局的不公。在这种分配格局下,货币资本所有者几乎独享企业所有利润……这是社会分配不公的源头和始发原因……是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 新闻中心 > 2010年两会 2010-03-14 09:34: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在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下,劳动和资本的收入差距却在迅速扩大……”“切实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需要系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
。”——摘自《消除分配不公 实现经济公平--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权衡 2010年03月15日09:19 来源:《解放日报》.

盼铁成钢个人认为:

上述4种表述,都立足于劳动与资本的矛盾,直接点出了导致广大“朱孔孟”们与“老板”们有巨大差别和贫富分化的真正根源——依然说马克思早就指出的那个根源——“这些形式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造成了日益无法忍受的阶级状况,造成了人数愈来愈少但是愈来愈富的资本家和人数愈来愈多而总的说来处境愈来愈恶劣的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之间的日益尖锐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90页)。

“这些形式”讲的就是当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行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劳动只能换取大约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薪金,资本独占剩余劳动(价值)——资本独占生产经营的全部收益的分配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9 16:43:39
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曾经的“博弈”——关于分“蛋糕”的博弈——分配制度改革谈(4)

怎样看待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现象?要不要进行调控和分配制度改革?

在改革开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位被人们称为“总设计师”的长者曾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醒、告诫决策者必须把住“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这条底线,“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111、123、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多年来,面对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一直有两种绝然不同的基本态度

一种基本态度是:认为它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不能任其发展,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遏制,创建朝着向共同富裕发展的分配制度。

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从自己得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收入的增加赶不上物价上涨等切身感受中品尝到收入分配不公,也清楚那些迅速致富者得到的百万、千万甚至成亿财富的中,真正属于个人劳动的收入所占的比例很小。大家并不奢望要拥有宝马名车、别墅豪宅、和一掷千金的奢侈消费,但对劳动、勤劳不能致富很有意见和怨言,所以,在端起碗来吃过肉之后会骂娘,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表达对新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期盼。

与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态度相一致的是党和政府。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把“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当作“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来认真对待,提出要了让更广大劳动者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的“共享”和“必须“扎扎实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的要求。

另一种基本态度是:认为收入差距不断拉、贫富分化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反对出台调控政策和分配制度改革。

一方面,他们指责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态度“不理性”。有的说,“在中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不平等因素在加剧,收入差距在拉大,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说“中国刚刚进入一个收入差距扩大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社会不平等扩大的阶段。仔细研究中国的特殊情况,我们发现,中国的这个阶段可能拉得很长。”因为“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收入平等的一个转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中国可能非常之长”。——见中国经济网《政府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缩小分配差距[200-5-8-30]》.有的称,这是社会 “转型期”的必然现象,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必须付出的代价。总之,“理性”的态度就是,要发展就必须承受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包括两极分化的代价,并且要有过程“拉得很长”的长期的“理性”的打算。

另一方面,他们反对出台调控政策和分配制度改革。他们除了从历史的国际的方面一般的论述“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论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之外,还直截了当地提出忠告:“不论我们如何调整政策,这个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除非我们停止了发展,或者把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下来。但是那样造成的问题恐怕就更多了。”(有的网友可能还记得说这些话的人是谁,但不一定知道,说这话的人在前不久还曾做客强国论坛呢).

盼铁成钢个人认为:

这些年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发展到“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几个问题》人民网 2010年04月01日09:25)的严重地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决策者们的决心和行动都受到了“主流精英们”的“不理性论”、“必然论”、“必要代价论”、“必由之路论”、“共同规律论”以及所谓的“忠告”等论调的影响、妨碍和严重干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0 08:45:59
谁来“分”呢?谁能保证政府会公平公正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2 20:17:51
kutuzov 发表于 2010-8-10 08:45
谁来“分”呢?谁能保证政府会公平公正呢?
谢谢您的关注、回复!

您认为谁来“分”合适?其实,谁来分都有可能不公正、公平,包括盼铁成钢,也包括您。

在初次分配方面,政府的职责主要在于1.制定反映社会本质特征的分配制度,2.对分配制度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包括对违反分配制度的惩罚、制裁)。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对“规矩”的执行有有效的监督,违规行为能得到有效的惩罚、制裁,那么,无论分的人是谁,就都得掂量掂量,都不能、不敢轻易背离公平、公正。

谈分配制度改革,重点不在于讨论由谁来分,而在于定分的规矩。您说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