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蛋糕”的博弈——分配制度改革谈(6)
分配不公,都是政府、国企惹的祸?(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深入讨论
[ 盼铁成钢 ] 发表时间: 2010-08-15 10:24:45
分配不公,都是政府、国企惹的祸?
分配不公造成了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是多年来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怎样看待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现象?
在改革开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位被人们称为“总设计师”的长者曾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醒决策者必须把好“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这条底线,“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111、123、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多年来,面对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一直有两种绝然不同的基本态度:
一种基本态度是:认为它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不能任其发展,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遏制,创建朝着向共同富裕发展的分配制度。
广大的中低收入者从自己得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收入的增加赶不上物价上涨等切身感受中品尝到收入分配不公,也清楚那些迅速致富者得到的百万、千万甚至成亿财富的中,真正属于个人劳动的收入所占的比例很小。大家并不奢望要拥有宝马名车、别墅豪宅、和一掷千金的奢侈消费,但对劳动、勤劳不能致富很有意见和怨言,所以,在端起碗来吃过肉之后会骂娘,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表达对新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期盼。
与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态度相一致的是党和政府。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在把“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当作“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来认真对待,提出要了让更广大劳动者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的“共享”和“必须“扎扎实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的要求。
另一种基本态度是:认为收入差距不断拉、贫富分化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反对出台调控政策和分配制度改革。
一方面,他们指责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态度“不理性”。有的说,“在中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不平等因素在加剧,收入差距在拉大,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说“中国刚刚进入一个收入差距扩大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社会不平等扩大的阶段。仔细研究中国的特殊情况,我们发现,中国的这个阶段可能拉得很长。”因为“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收入平等的一个转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中国可能非常之长”。——见中国经济网《政府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缩小分配差距[200-5-8-30]》.有的称,这是社会 “转型期”的必然现象,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必须付出的代价。总之,“理性”的态度就是,要发展就必须承受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包括两极分化的代价,并且要有过程“拉得很长”的长期的“理性”的打算。
另一方面,他们反对出台调控政策和分配制度改革。他们除了从历史的国际的方面一般的论述“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论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之外,还直截了当地提出忠告:“不论我们如何调整政策,这个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除非我们停止了发展,或者把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下来。但是那样造成的问题恐怕就更多了。”(有的网友可能还记得说这些话的人是谁,但不一定知道,在前不久,当年那位直接了当提“忠告”的人还曾做客强国论坛呢)——[ 盼铁成钢 ]怎样分“蛋糕”——分配制度改革谈(4)发表时间: 2010-07-24 17:28:19.
盼铁成钢个人认为:
这些年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发展到“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几个问题》人民网 2010年04月01日09:25)的严重地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决心和行动都受到了“主流精英们”的“不理性论”、“必然论”、“必要代价论”、“必由之路论”、“共同规律论”以及所谓的“忠告”等论调的影响、妨碍和严重干扰。
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
分配不公的“根源”究竟何在?“始作俑者”到底是啥?
分配不公的“根源”究竟何在?“始作俑者”到底是啥?
【年终将至,盘点收入成为热门话题。人们发现,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广西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这位农民工兄弟对分配不公的“诉说”和“质疑”,既表达了广大劳动者对劳动、勤劳能致富的渴望,和现实中“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的无奈,更是广大劳动者对造成分配不公的“刨根问底”的叩问。
广大“朱孔孟”们与“老板”们的巨大差别和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的“根源”究竟何在?“始作俑者”到底是啥?
其实,对广大劳动者这种“往祖坟上刨”的叩问,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已作出简明的解答:
“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造成了造成了日益无法忍受的阶级状况,造成了人数愈来愈少但是愈来愈富的资本家和人数愈来愈多而总的说来处境愈来愈恶劣的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之间的日益尖锐的对立日益尖锐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90页)。
“这些形式”“这些形式”讲的就是当时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这些形式”所“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初次分配中,劳动获得大约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工薪制度工薪制度,和资本独占生产经营的全部收益的收益分配制度收益分配制度。
好不容易,在今年的两会上,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已经成为共识,国家也下了改革分配制度决心。
然而,前述的“两种绝然不同的基本态度”的“博弈”却仍在继续。
改革分配制度,顾名思义,无非就是要对旧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有人很不愿意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于是,就有人总喜欢将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其他制度的改革混为一谈,在谈分配制度的改革时总喜欢将矛头转向并对准其他制度。
日前,来自发改委某研究所的著名专家在《当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的报告中就称:
“中国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是由于初次分配过程中收入分配秩序紊乱造成,其根源在于政府过多涉入到初次分配过程之中”,“尽管政府行政权力是导致收入分配秩序紊乱的根源,但作为政府附庸的国有企业才是扰乱收入分配秩序的始作俑者。”
既然“政府涉入初次分配”和“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根源”和“始作俑者”,那么对策当然“重点要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政府规模,使政府从初次分配过程中退出”和“关键要斩断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
引得众人倍加关注的,不是因为这位“专家”本身有多么“权威”,而是因为发改委这样的政府部门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所担负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很不一般。所以,来自这样的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的声音格外引人瞩目。
初次分配是基础。
从朱孔孟的叩问可见,初次分配中的亲资本远劳动——对劳动的不公才是差距扩大、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真正的“根源”、“始作俑者”。
真正的“根源”、“始作俑者”依然是马克思当年所揭示的两大旧制度:——劳动只能得到大约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旧的工薪制度,和收益由资本要素独占的旧的收益分配制度。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怎么能听任只能导致两极分化的旧的分配制度继续因袭下去?怎么能不“涉入”?
应该说,政府的“涉入”决不是“过多”,而是还很不够,因为六十年过去了,国家还没有实现对这两大旧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面对“乱象”,不在分配制度上找根源,却指责“政府行政权力是导致收入分配秩序紊乱的根源”,巴不得“政府从初次分配过程中退出”,莫非觉得“资本”对劳动的不公还不够肆无忌惮?
现实中,无论是国企还是非国企,因为都还因袭的是旧的分配制度,在分配上都存在对劳动的不公。
“黑砖窑”、“黑矿山”、“地板”工资、同工同劳不同酬、“过劳死”、“N连跳”等等“利润侵蚀工薪”和资本祸害劳动的残酷现象,究竟是多发生于国企还是非国企?谁在分配上对劳动不公更严重?
面对“乱象”,不在分配制度上找根源,非国企难道比国企公道些?为啥单单锁定国企为“始作俑者”?
面对“乱象”,不是在分配制度上找根源,而是指责“政府行政权力是导致收入分配秩序紊乱的根源”,巴不得“政府从初次分配过程中退出”;面对“乱象”,不是在分配制度上找根源,而是锁定眼中钉的国企为“始作俑者”;撇开分配制度谈分配,离开分配制度的改革谈分配改革,把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其他制度的改革混为一谈,仅仅是在误导分配制度的改革,“专家”们究竟是在胡诌,还是别有用心?
无独有偶,最近,有人竟在《学习时报》撰文称:“行政垄断是分配不公的最大根源。”——引自求是理论网杂谈时评《分配不公的两大根源》时间:2010年05月26日 21时20分 来源:学习时报.
更有人直接亮出了实行私有化的改革“对策”。前不久,有人借在做客强国论坛时借分配改革的话题之机,就曾直言不讳地大谈其“私有化”主张:
“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是我过去从2003年、2004年就开始谈的话题。其实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是一种必要前提。以前我写过很多文章,集中推出的一个主要政策建议,就是对剩下的国有资产进行民有化改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终结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引自某人 2010年07月01日做客人民访谈的“高论”.
“曾经提出过把国有资产分掉,估计每户一年可以增加上万块钱的收入,这对解决贫富确实是一个有利的方法。”“我的看法,解决国企的问题,最终还是它私有化”——引自某人 2010年06月09日做客人民访谈的“高论”.
面对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现象,关于分配不公的“根源”与“始作俑者”以及“对策”之争,“专家”们的雷人之说,让人不解的是:这难道真的仅仅是所谓的“学术”争论?面对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加剧现象,关于分配不公的“根源”与“始作俑者”以及“对策”之争,“专家”们的雷人之说,让人不解的是:这难道真的仅仅是所谓的“学术”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