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1,人的两个关系
人的个体有两个关系,一个是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是与他人的关系,都是外部关系。人类也有两个关系,一个是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内部的个体间的关系。人的总体——社会的内部关系,在个人是外部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史,主要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人的内部关系发展史,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社会关系发展史。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都是对社会关系发展史的认识。唯心史观从精神上去找社会关系发展史的原因,唯物史观从物质上去找社会关系发展史的原因。旧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去找社会关系发展史的原因,新历史唯物主义从人这种物质的属性,本性上去找社会关系发展史的原因。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这种物质有意识,人这种物质的行为是由人这种物质的意识支配的,人这种物质间的关系是人这种物质的行为决定的。简单地说,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存在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存在的内涵就是人的生物性,人性,社会性。生产力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作为一种生物,必须与外部世界即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作为人,必须与之交换的大部分外部世界不是原生的自然界。既然人必须与之交换的是改造后的自然界,生产力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必然要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是人们建立社会关系的条件。
2,人的生物性与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人首先是生物,生物性是人的第一性。因为人的生物性是第一性,所以,人的人性首先要表现为谋生性。人的谋生性的不择手段性决定了人首先要建立不平等的剥削关系。人类没有建立起不平等的剥削关系,不是没有建立不平等的剥削关系的内因,而是没有建立不平等的剥削关系的条件。当建立不平等的剥削关系的条件一出现,不平等的剥削关系就不可避免地要建立起来。当生产力发展到有剩余价值的以后,由哪个战胜部落最先把战俘用作奴隶是偶然的,所有战胜部落最终要把战俘用作奴隶是必然的。
只要人还是谋生的人,只要谋生的人还占着社会的主导地位,人类社会的社会关系就只能是不平等的剥削关系。
3,人的社会性与善,善的内在矛盾
人的谋生性的手段无限性使人有通过掠夺满足自己生存欲望的趋势。一个部落可以掠夺另一个部落,一个人也可以掠夺另一个人。被掠夺的另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部落的人,也可以但是同一个部落的人。人的社会性使人的共同体不能允许共同体中的人们陷入无休止的斗争中。因此,人的共同体必然产生对共同体内部的相互掠夺的否定,而这种否定的制度化,就是法律。法律首先是对共同体内部的谋生手段无限性的限制,然后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被法律否定的谋生手段要有个名称,这个名称就是“恶”。
人的社会性的本质是协作。没有绝对相等的交换。协作包含帮助。有的帮助是举手之劳,有的帮助需要帮助者作出谋生性的牺牲。我分给别人一份粮食,我就少一份粮食。人人都有困难的时候,人人都希望有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心态正常的情况下,人人都会对别人的帮助行为表示肯定。帮助别人的行为也要有个名称,这个名称就是“善”。
举手之劳的帮助的作用是有限的。需要作出谋生性的牺牲的帮助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人是一种生物。有向生性的生物只有在为了种的繁衍时否定自身才是合理的。在谋生的前提下,善具有不合理性。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候,一些人作出牺牲是合理的,当一个民族处于常态的时候,还要一些人作出牺牲就是不合理的了。同样,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要求大家公而忘私是合理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要求大家公而忘私就难以被接受了。在流血牺牲的时期,革命者能够前仆后继,在和平建设时期,革命者反而后继无人(在前苏联是事实,在中国,信仰危机就是征兆),这看似不可思义的事实,正是客观规律的表现。
善的基础是谋生性。在善的基础上,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真正平等的社会关系。
4,人性与真正平等的关系的关系
在谋生的基础上,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时说,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是以劳动为第一需要的人,而这样的人从那里来,怎样产生,马克思没有说。马克思主义者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后,立即面临这个问题。在既不能不解决又解决不了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论认为,通过以大公无私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们就能成为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的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论既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基本原理,又使共产主义理想成为空中楼阁。
在谋生的基础上,不能建立起真正平等的社会关系 。要建立起真正平等的社会关系 ,需要以实现自己狭义的人性(以下简称“人性”)的人,需要主张实现人性的人,需要人性主义的人。人性主义的人来源于自然,人性主义来源于对人自身的认识。
因为人有意识,所以,人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与人的物质生活无关,人就是要去数星星。人关于自然的想象,成为自然科学和技术,人对社会和人以外的一切的一切的想象,成为各种思想。人最终要把自身作为想象的对象。于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应该把什么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等等问题就出现了。人的大脑对外部世界的主动反映,使人有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把想象变成现实的需要。人的想象只有在合乎客观规律的情况下,才能变成现实,而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人性决定了人需要真理,追求真理。
人是一个一个的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总是从某个人最先开始的。单个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都终会成为全人类的认识。人对人性和人性与社会关系的关系的认识,也会是这样。任何社会中人都不是无差别的人。任何社会的性质都是由占主导地位的人们决定的。当在某个社会共同体中的人性主义者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达到一定的量,并占到主导地位,就能建立起以真正平等的社会关系为主要关系的社会——人性主义社会。
5,人性主义社会
人性主义社会是以真正的平等关系为主,丛林关系为次的社会。
人性主义认为,因为人有生物性,所以,社会中的所有人不可能都成为人性的人,在人性的人不能覆盖的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就还是丛林关系。
在丛林关系中,只有经济上的不平等关系。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中最平等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财富。人性主义社会需要继承和增加这个财富。怎样需要继承和增加这个财富,是相关科学和相关实践的课题。
人性主义社会是一切自然资源和主要生产领域及主要生产领域的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
在社会生产已经主要是大生产的现代社会,如果人性主义者不能组织生产,又不许谋生主义者组织带剥削的生产,社会生活就不能进行。人性主义者要组织生产,就必须有生产资料。一来人的观点是可变的,二来人的能力和思想不能遗传,所以,人性主义者用于组织生产的生产资料只能社会公有。
自然资源是人的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自然资源私有,则会有人拥有许多自然资源,有人完全没有。在自然资源完全私有的国家,一无所有的婴儿一出世就要躺在别人的土地上,“人人生而平等”的社会原则在他身上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现有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名义上的所有制。如果是事实上的集体所有制,集体的土地在集体同意的情况下,就可以出让,小产权就该和大产权一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没有弄清一系列问题的产物,)
既然人性主义者不能组织所有的生产,就不能不让谋生主义者组织生产。相应地,就不能不让谋生主义者拥有生产资料。因此人性主义社会的非自然生产资料公有,不是完全的公有。
人的肚子饿了会数不清星星。人的物质生活既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础,又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回归。人性的实现是社会财富,社会财富要社会中的人享受。人性主义者和谋生主义者对社会财富的需要的区别,仅仅在于人性主义者不把社会财富的占有和浪费当作精神享受。社会财富的生产永远是社会的第一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能力的标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掠夺欺骗能力竞争机制,也是人类社会的历史财富。人性主义社会也需要继承和增加这个财富。怎样需要继承和增加这个财富,是相关科学和相关实践的课题。
人性主义社会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社会。人性主义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社会不断人性化的历史。不能奢望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是人性主义者。可以争取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是人性的人。
6,社会主义的转化和资本主义的灭亡
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向人性主义社会转化。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接受新历史唯物主义和人性主义。
不管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向人性主义社会转化,不管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否接受新历史唯物主义和人性主义,人类社会终将向人性主义社会发展,人性主义社会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