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 发表于 2010-9-6 07:22 
warrenzhang 发表于 2010-9-5 08:32 
鼓吹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是相对优势理论,而相对优势是由生产不同产品的机会成本决定的。的确,这种提法比较学术,因为你怎麽能轻易地知晓多生产一门大炮意味着少生产多少黄油。只要在国内市场多做调查,充分利用大炮与黄油的市场信息,应该是可以推断出两者各自的机会成本,而未必非要开放以后通过与外商的竞争才能知晓。注意到李斯特的理论是主张对外实施保护主义,对内实施自由贸易。所以,国内市场的价格是自由竞争的结果,是合理的。问题在于相对来说,很难搞到国外的信息。不过这也不是难事,你可以雇员经济间谍去了解这些信息。
一个国家发展经济,首先要考虑的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做道德标兵。想想当年的大英帝国为了打开市场而肆意掠夺殖民地,既可以获得原料,又可以倾销自己的工业制成品。历史上的大英帝国有一段时间是禁止殖民地开设工厂的,美国独立战争就是大英帝国这种专横的政策所引发的。当时的大英帝国甚至不许美洲殖民地打造一枚铁钉。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殖民地的工业制成品逐渐获得相对优势,从而威胁本土商人的利益。所以,如果被迫开放,以至于丧生自己发展投资某些产业的机会,那么这种开放对该国是有害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很明智。不是简单地开放市场,而是想方设法地忽悠外商到中国建厂、并且提供核心技术给中国本土的工厂。这样做即可以享受比较优势理论带来的消费者效用的提高,又可以提高本土产业的相对竞争优势,是很高明的一步棋。如果大清在19世纪初能同大英帝国达成类似的开放改革,那么近代史将要被改写。遗憾的是,大清被迫开放以后,进口的是鸦片,出口的是白银。当然,像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现在正遇到越来越多的阻碍,最明显的就是军工制品。所以,现在对某些行业实施保护是有必要的。
只有下水游泳,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开放了,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不要自以为自己睡在床上想就能想出什么优势来。这个道理你似乎还不深刻理解,只是表皮地套用什么“相反优势理论”。中国人有背书考试的优势,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中国的发展是依靠“忽悠”别人得来的,那么你怎么不想想,这会长久吗?你再笨也不会容忍30年的“忽悠”吧。
正因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正因为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不可能容忍畸形的贸易政策,不能容忍某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你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保护自己“盗窃”别人,那么别人呢?难道他们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说,保护主义历来是一个国家内部某些特权领域侵犯自己国家中其它人的一种手段,借口保护某产业来保护这些特权的利益而已。因此不要象书呆子那样乱看书,要洞察到其内在实质。
的确,需要下水才能学游泳。盲信相对优势理论是不对的,可是我并没有完全照搬相对优势理论啊。正统的相对优势理论鼓吹绝对的自由贸易,不正是你所鼓吹的政策嘛。你说要洞察实质,不知你洞察到了哪些实质。
中国的发展并不全靠纯粹的“忽悠”,我所谓的“忽悠”是指以市场换技术。随着市场基本上饱和了,所以忽悠老外的难度越来越高,比如中国想忽悠德国交出磁悬浮的核心技术,就遭到失败。以后这条路会越来越狭窄,只能通过自主研发和工业间谍来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那么,用什么来鼓励国人发展核心技术呢?就是保护主义,使得国产设备比外国设备显得便宜,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研发->利润->进一步研发良性循环。至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国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西方国家至少没有动机这么做,倒是要警惕比中国更落后的国家会对中国来这套。
保护主义完全可以做的很隐蔽,从而尽量避免被WTO指责。即使遭到起诉,也可以用各种办法化解。欧美不都是提供农业补贴嘛,其它国家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多哈会谈总是以闹剧收场。所以,绝对的自由贸易是不存在的,每个国家都会想法使得世界市场的秩序有利于自己的经济。
至于“保护主义历来是一个国家内部某些特权领域侵犯自己国家中其它人的一种手段”,这是对的。但是无论何种改革都是有代价的。如果实施保护主义的确能提高某些特权领域所控制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至少可以权衡实施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好处与坏处,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保护主义。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