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934 7
2010-10-03
高鸿业书上P523,关于财政政策效果那一节提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挤出效应问题,他描述的作用机制是这样的:当经济已经实现充分就业(即y为潜在产出,即总供给既定),此时政府支出增加会加剧产品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竞争,从而使得物价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即M/P)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等消性地减少私人投资进而消费与收入。。。

然后,在货币政策效果那一节P526,又提到了挤出效应的问题:书上说,LM垂直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0,此时持有货币成本极高,而债券价格极低,人们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此时政府若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要向私人部门借钱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这样只有当私人部门认为将投资支出减少等于政府借款数目是合算的时候,政府才能接到这笔钱,也就是政府必须为此提高利率,这样的结局就是等消性地削减私人投资换的政府借款,即挤出效应为完全。

我的问题,LM垂直时,正是所谓的古典区域,即古典的充分就业时,我的意思,这两节讲的挤出效应应该是同一种情况,即都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完全挤出效应问题,它们的传导机制应该是相同的啊,可是这两节讲的表面上好像不太一样,财政政策哪里是从价格—实际货币供给——利率——投资;而下面讲的是从政府借款——利率——投资,没有涉及产品价格问题,谁能替小弟指点一下,怎么将这两个挤出效应统一起来,二者有无内在联系,或是本质是否相同??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3 17:16:48
怎么没人呢,自己顶一个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5 20:03:10
前者是挤出效应在商品市场上的一种反映,后者是挤出效应在货币市场上的一种反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5 21:05:49
财政政策那里是从价格—实际货币供给——利率——投资;而下面讲的是从政府借款——利率——投资,没有涉及产品价格问题.
看来你已经很接近问题的真相了。仔细看你这两个式子,其实是一个意思。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钱,从哪来,三个途径,印钞票,征税,发行债券,前两个运作有缺陷,第三个相对可取,这就是政府借款,殊途同归了吧。
其实前面主要是通过价格影响货币供给的角度谈得,后面偏向于从利率影响货币需求角度谈得。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一个变量动而满盘皆动,作用机制虽然不同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不要把思路限定死了。
其实,总的来讲,就是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增加就业,只能使物价上涨,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用y=c(y)+i+g来看更清楚,y不变,g增加,i等量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5 22:04:39
高鸿业解释的真烂,根本不用引入M/P,长期情况的挤出效应,直接用Y=C+I+G解释就可以了,财政赤字必然导致筹资,筹资来源于储蓄,而储蓄=投资,所以筹资导致储蓄减少,等同于投资减少,即挤出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6 21:44:50
狂晕,财政赤字一定要向银行借钱?我印钞票可不可以啊?
储蓄等于投资?储蓄真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