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7899 16
2005-09-28

高的书中在谈到挤出效应的时候说,因为政府支出导致竞争性价格上涨,导致实际货币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利率上升。

按之前的挤出效应定义,该效应是发生在LM曲线不移动的状态下---而一旦把该效应看做是供给减少,那就意味着LM曲线的移动。

在曼昆的书中,就没有提高货币供给的变化,而直接说挤出效应是因为财政支出增加了国民收入,导致货币交易需求的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我认为这种描述更为合理。

高的问题,应该不仅仅是个语言性错误。因为在华东师范大学某年的研究生入学考题中就涉及到一道选择题,里面问及挤出效应的原因,其答案就选择了货币供给减少的那一个---有意思的是,高鸿业第三版中的新增课后题居然把这道题目给收录了,一模一样---只是没有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28 21:28:00
我认为是利率的升高导致的挤出效应,应为它导致自发投资需求的减少,高书的问题我也发现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另有深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8 21:32:00

LM曲线的斜率对挤出效应有影响(高书),我看过西南财经大学的西经原理他写的是利率上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8 23:09:00

东北财经的教材上是这样解释的:政府财政支出增加, 商品市场竞争加剧,物价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因而用于投资目的货币量减少,利率上升.

问题是:LM曲线到底是由实际货币供应量决定,还是名义货币供应量决定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8 23:10: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9 01:16:00
以下是引用croove在2005-9-28 23:09:24的发言:

东北财经的教材上是这样解释的:政府财政支出增加, 商品市场竞争加剧,物价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因而用于投资目的货币量减少,利率上升.

问题是:LM曲线到底是由实际货币供应量决定,还是名义货币供应量决定呀?

我认为是实际供应量,因为如果价格p总归是一个外生变量,它决定的总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9 21:21:00

不许你说高老师的不是啦!

学长你说,"政府支出导致竞争性价格上涨",但挤出效应的分析是建立在IS-LM模型基础上的,IS-LM模型的重要假设是价格不变,所以高老师从来不会说"导致实际货币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而是财政支出增加了国民收入,导致货币交易需求的增加,要使平衡,就要要缩小流动性需求,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影响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曼昆书中也是这个意思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