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铁路私有化改革失败的启示
文/国家发改委研究员 高梁
1990年代中期,欧洲各国在铁路、电力等基础工业领域纷纷推行改革。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实行网厂分离、路网分离(对原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的网络系统中,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网、轨道系统与电厂、运输公司等运营部分分离),在运营部分引进竞争机制。
其中,英国铁路部门的改革相当彻底,连路轨系统也实行了私有化。但仅实行5年,政府就被迫收回路轨经营权,重新回到国营体制。这是值得深思的。
英国铁路改革的起因和改革措施
英国是铁路运输业的发源地。英国的铁路系统发达,营业里程1.
1960-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兴起,铁路运输每况愈下。在英国,私人小汽车承客量等于铁路的10倍以上,货物运输量的85%转移到公路运输。政府不得不关闭许多亏损线路。
到1993年,铁路运输业在客货运输量总量仅占10%左右。国家铁路重外部效益,轻内部管理,特别是英国工会力量很强,工资缺乏弹性,成本居高不下,亏损增加,铁路成为财政的沉重包袱。
1993年11月,在保守党政府的推动下,英国议会通过铁路改革法案,1994年实施,1997年完成。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网运分离和企业私有化,将铁路分拆为1个全国性路轨公司(railtrack)、25个客运公司、6个货运公司、3个机车车辆租赁公司以及多家设备改造、维修服务公司,原来的国铁公司被120多家私营企业取代。
路轨公司负责管理经营全国铁路基础设施(轨道、桥梁隧道、车站、信号),向运营公司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该公司是全部私人股份的上市公司。其余运营公司也全部是私人企业。
铁路管理机构,包括政府的战略铁路管理局、铁路监察员办公室,和铁路旅客理事会等官方、半官方机构。
私有化后事故频发,导致信任危机
铁路私有化后,主要是融资投资渠道增加,服务改善,运输量有所扩大。但同时管理不善的问题也随之暴露。
私有化后,1997-2002短短5年中,接连发生13起严重事故,其中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有7起,共导致5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7年,两列车相撞,7人死亡,150人受伤。
2002年初,数家客运公司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待遇未果,陆续罢工,部分列车停驶。
2003年10月18至19日,在英国连续发生两次出轨事故,7人受伤。
1999年事故后,迫于各方压力,路轨公司全力投入大规模的紧急铁轨检修,列车运行紊乱,普遍晚点,许多人转乘汽车,又造成公路拥塞,百姓怨声载道。
社会反应和原因分析
铁路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工党政府的信誉,受到在野党的猛烈批评,并引发公众对铁路私有化本身的质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根源在于私人企业利润目标和公众安全利益目标的冲突。1999年10月事故后一项民意调查表明,3/4的英国人希望政府对铁路系统重新实施国有化(《新民晚报》1999.10.27)。2000年10月事故后,民意调查显示56%的受调查者认为铁路系统应该重新由国家控制(
综合各方面情况,铁路私有化后运行质量滑坡的直接原因是:
1.私人企业重短期利益,忽视对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
英国铁路设施年代久远,急需更新。但路轨公司私有化后,作为上市公司要优先照顾股东权益,过分注重眼前赢利。各运营公司不断加大运量,更加重投资不足带来的基础设施隐患。据调查,在欧洲各国早已普遍采用的新型路轨和列车安全控制系统,在英国铁路上根本没有安装。运输工会指责:政府长期给路轨公司补助,但公司浪费纳税人的钱,不把利润投资于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只顾增加股息;要求加快把路轨公司的权力交还政府(2001)。
2.铁路管理不善,安全漏洞多
据统计,私有化后几年中,火车闯红灯事件不断上升。有关方面一再指出铁路设施隐患多,要路轨公司加强管理;2002.年5月惨案前夕,曾有工人报告事发地点附近铁轨有问题,管理方未予重视(《泰晤士报》2002.513);而路轨公司为节省成本,将一些路段的检修任务外包,因为“有3000多家代理处和8家铁路基建公司从事与铁路网有关的工作”,他们竞相杀价,且雇佣了不少缺乏经验和责任感的短期工,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金融邮报》2002.5.14)。而且“铁路运营部门每天卖出4万多张错票”(《泰晤士报》2001.6.12)运输大臣公开承认,铁路服务情况可悲。
3.私营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依靠政府补贴
私有化初期,路轨公司经营状况尚好,政府补贴减少到改革前的一半。但1999年后,经营每况愈下,最后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度日,负债总额高达33亿英镑。
铁路维护工程管理不善,显然是路轨公司亏损额大增的重要原因。1999.10.5大事故后,政府与路轨公司商定了总额达150亿英镑的财政投资五年计划,要公司在2000年底完成钢轨紧急更换任务,尽快恢复正常运行。但工程拖到2001年4月才勉强完成,被罚以巨款。
2001年4月,政府向路轨公司拨付15亿英镑,后追加5亿英镑。两个月后,该公司董事长要求政府追加7亿英镑,并要求公司继续保持私人控股、由政府资助。政府断然拒绝了援助请求,中止了投资计划。这标志着政府部门对路轨公司彻底失去信心。紧接着公众也纷纷抛售该公司股票,造成股价暴跌。
路轨系统重新转归政府控制
曾经设想新的管理体制是:建立一个包括运营方、旅客方和政府机构三方参与的非赢利信托公司,监督将利润投资于设施维护,不得分派股息。但是内阁大臣们“更倾向于建立一个直接的行政管理系统”。
此后接连出现的铁路事故,加快了政府接管的进程。
英国铁路协会秘书长认为,这是英国铁路重新走向国有化的重要一步,“铁路私有化已经寿终正寝”,并认为,部分私有化的伦敦地铁也应该国有化,并建议政府支持全部铁路网络重新国有化,包括由政府接管列车运营公司(2003.10.24,中国新闻网据英国《独立报》)
几点思考
首先,英国铁路私有化碰壁的事实警示我们:市场化、私有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旧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确实有很多问题,但不分条件场合,都来个“一卖了之”,反而可能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第二,基础设施不能私有化。欧洲很多国家的铁路改革,都实行“网运分开”,但铁路网由国家控制,安全状况都不错。唯独英国将铁路网也卖给私人甚至上市,这是最大的败笔。重要的基础设施(如电力网、铁路网、电信网)本身具有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如果让私人企业拥有和管理,赢利目标和纯公益目标是无法调和的。英国铁路私有化前,财政每年补贴铁路20亿英镑,私有化后每年达29亿,用于线路维护(铁道部,2002),等于政府要多花一笔千支付私人投资者股息。改革初衷是“卸财政包袱”,但私有化使目标越来越远了。
第三,私有企业运作基础设施,难免管理混乱和大锅饭弊病。一些人认为,英国路轨公司的失败,是因为承担了国有铁路设施的投资欠账(“产权残缺”),是政府不好。但英国铁路私有化后,不仅出现管理滑坡,私企唯利是图的本性可能更加无视公共利益。如为节省成本雇用廉价临时工、甚至滥用垄断地位不断要政府追加补助,将更新设备的政府补助支付股息,等等。可见私有与垄断的结合,甚至要支付比政府直接控制更高的“交易成本”。
第四,分拆过细、过度竞争是英国铁路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铁路是一个整体,运行要统一调度,路轨、车站、乘务、仓储、结算等环节要高度配合。英国铁路分割为100多家公司,各公司各环节的关系都要以合同形式规定,权力义务复杂,超出管理能力,导致效率降低,错误增加。如线路公司很难得到客货运输公司有关线路质量的信息,妨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原国铁的工作人员过去是同事关系,因公司划分转为合同关,配合反而困难。
高梁:英国铁路私有化改革失败的启示
看看中国的铁路状况把, 国有化,但是事故频发,英国所出的事故,中国是照搬,例子我就不举了
是举不过来。不比英国逊色,是有过之而不及
按照高量的一套推论, 国有化完全错误。
同意一点,基础建设的东西必须是国有,由国家非利益性的 <强制>维修。
英国到目前,营运还是私有化,并没有国有化,
实行私有化来提高效率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基础设施最好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关键在于怎么管理?
竞争上岗,社会监督,强化激励机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7 15:02:40编辑过]
看看中国的铁路状况把, 国有化,但是事故频发,英国所出的事故,中国是照搬,例子我就不举了
是举不过来。不比英国逊色,是有过之而不及
你这不是造假说瞎话吗??????
请问你的数据哪的得来的???
中国铁路系统的的安全率比英国高得多!而且列车的安排效率也有要英国。
在此领域效率最高的是苏联,苏联全国统一的数控系统,要比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高4倍的效率!
你是效率主义者吧?
只要提高效率,我想你不会反对?
我要说的是苏联铁路系统的运输效率,是西方最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4倍。
那么铁路系统全面像苏联学习,你不会反对吧?
这么有效率,如果你反对就是你脑子就问题!你就是自己打自己耳光的杂种!因为你反对了效率!
因为这样有效率,我们理所当然的应该学习苏联!全面的全国有一体控制!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原苏联和我国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国土面积巨大,人口分布不均。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的国家领土面积小,而且公路体系很完善。公路运输已经可以替代一些铁路运输,我国的公路运输和他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铁路是比较适合远距离运输的。
顺便说一句,手还是要干净点的,别把屏幕给弄脏了。你说我可以,别带上我的父母!!
大家在这是为了交流思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1 16:56:01编辑过]
原苏联和我国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国土面积巨大,人口分布不均。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的国家领土面积小,而且公路体系很完善。
这是道理么?
可苏联的在单位时间的运输量总是最大的,你到底懂不懂数学哟,这和领土面积大也有屁的关系!
领土面积大,那么单位时间内完排列车运输的流量会小么?面积大和安排的流量有屁的关系呀。真不知道这人脑子是怎样的,苏联那种调拨物资的运输量,比我们国家的春运就要高出好几倍,苏联可是计划经济,那么多全国性的资源配置就是需要非常密集的资源调度的。
苏联效率高得利于,苏联的统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最优化的计划安排,那是计算机系统自动解出来实行的最优安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2 12:50:17编辑过]
致精忠岳飞---一个响亮的名字!
我一直都没有否认苏联在铁路运输方面的优势。见到你所写的,我又上网查了查,你说的确实正确。
而且,我跟的第一个帖子的意思就是提倡国家统一管理基础设施,提高其使用率。你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原苏联和我国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国土面积巨大,人口分布不均。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的国家领土面积小,而且公路体系很完善。---也是为了说明我国和苏联有着相似的情况,可以借鉴苏联的相关经验。
我觉得你可能没有理解我所写的意思,感觉在和自己人在“打架”。希望以后能向你多多学习--不干净的话就不用学了,我也挺会说的。 很高兴认识你。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2 15:10:55编辑过]
中国和苏联之所以公共服务领域应该比西方国家有优势是因为一党专政,专政了就意味着要追求长期的利益,而不会只顾着眼前的利益。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负责任,只要负责任了,公共服务领域私有化也会有一定的空间。
西方国家一天到晚换执政党,想不私有化也难。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负责任,只要负责任了,公共服务领域私有化也会有一定的空间。
看来你们这些是不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只不过是一个谎子,而是一些汉奸卖国份子想瓜分社会的财产而已。
市场经济是提高人的效率,而计划经济是提高机器效率,人的效率再高就算一天24小时不停的干也不能与机器对抗。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负责任,只要负责任了,公共服务领域私有化也会有一定的空间。
西方国家一天到晚换执政党,想不私有化也难。
那么法国呢?法国的重工业领域几乎就是国有企业,法国的国有企业占到了30%以上。
而且二战后西欧也实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价格管制,通过倾斜生产来发展重工业等基干产业,有意思的是国有化全是民族主义政党的右派推动的,为什么现在西欧反全球化这么激烈,因为全球化只会对美国有利,美国已经在开始对付欧洲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负责任,只要负责任了,公共服务领域私有化也会有一定的空间。
看来你们这些是不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只不过是一个谎子,而是一些汉奸卖国份子想瓜分社会的财产而已。
市场经济是提高人的效率,而计划经济是提高机器效率,人的效率再高就算一天24小时不停的干也不能与机器对抗。
但是机器也需要人来管呀,人的集合就要人说了算,民主,民主,官也是民的一种呀,要尊重民意、关注民生,也要考虑到官的利益呀。改革本来就是将国有资产进行全民分配呀,就是要将国有资产分给社会各个阶层,让转让出的国有资产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负责任,只要负责任了,公共服务领域私有化也会有一定的空间。
西方国家一天到晚换执政党,想不私有化也难。
那么法国呢?法国的重工业领域几乎就是国有企业,法国的国有企业占到了30%以上。
而且二战后西欧也实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价格管制,通过倾斜生产来发展重工业等基干产业,有意思的是国有化 全是民族主义政党的右派推动的,为什么现在西欧反全球化这么激烈,因为全球化只会对美国有利,美国已经在开始对付欧洲了。
如果法国的重工业领域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那他就是用效率换取了公平,因为经常换执政党的国家权力交替会产生大量的权力交易,财富是越流动越少的,当然了,损失财富是上游的事,下游的财富会相应增加。比如说一个新头头到了A厂,为了建立威信,“新官上任三把火”,必然会为企业的员工带来好处。
全球化必然是一场强者游戏,因为强者制定了游戏规则,然而弱者必然要保持人文的个性以及扰乱全球化新侵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请看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文章:
经济全球化作底,经济一体化在上
经济全球化的任务是大家都走出国门,经济成果不翼而习。
经济一体化的任务是大家都在搞建设,经济成果不请自来。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自然是强国要经济侵略弱国,要把弱国逼出来,
但是弱国在经济节奏上跟不上,在经济步伐上却可以做一些文章的。
也就是说强国将全世界的经济打乱,任其波动,从中寻找别国的价值以进行经济侵略。而弱国也可以用假的经济波动让强国的价值分析出错,以至于出现了错误的决策,进而有利于弱国的反制,从中获得相对于全被动而更多的利益,减少损失。
而一旦这种由乱而波动,进而进入攻防战的经济增长方式失去了其主体目的和主动意义,则会达到一个很高的经济境界。这么说吧,当没有了经济利益的主体效用,又没有经济流动的主动价值,于是全球化必然会变成只能用效用换价值,或只能用价值换效用的地步。再换句话说,你的经济信息我全知道,我的经济信息你也全知道,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完全是在经济信息共享的现实中。此时的经济格局称为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里,不存在强者和弱者,因为大家不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而巨大的经济差异也会被勤劳所拉近,因为只要勤劳就会致富,而其中的方法完全是大家共享的,所以这些方法也不会有被强国买断的情况出现了,而且由区域差异和民族差异使得某域内的人可以把共享的可以接受的方法用于学习,最终实现域内的共同富裕。
自然社会总是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但在某一层或某一范围或某一角色群集内可以做到共享的,于是经济一体化也许会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技术。这种分布式的技术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之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机器也需要人来管呀,人的集合就要人说了算,民主,民主,官也是民的一种呀,要尊重民意、关注民生,也要考虑到官的利益呀。改革本来就是将国有资产进行全民分配呀,就是要将国有资产分给社会各个阶层,让转让出的国有资产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
全民分配财产,就是要对一切联合起来的企业实行社会化(国有化),
私营企业就是私人的企业,不是全民的私业,必须实行社会化.
不要乱用什么"民"营,那个是"民",全体老百姓才是民,而不是少数的私人。真正的全民所有,就是社会化(国营化)。
如果法国的重工业领域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那他就是用效率换取了公平,因为经常换执政党的国家权力交替会产生大量的权力交易,财富是越流动越少的,当然了,损失财富是上游的事,下游的财富会相应增加。比如说一个新头头到了A厂,为了建立威信,“新官上任三把火”,必然会为企业的员工带来好处。
让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私人手里,这叫公平?应该说是最不公平的政策。
在私人手里即没有效率,又不公平,为什么要私人化?
只不过是官员想分财产而已,这些贪污份子早就该抓起来枪毙或送进集中营了!
如果这样继续私有化下去,那么人民别无出路,只有起来暴力革命!
但是机器也需要人来管呀,人的集合就要人说了算,民主,民主,官也是民的一种呀,要尊重民意、关注民生,也要考虑到官的利益呀。改革本来就是将国有资产进行全民分配呀,就是要将国有资产分给社会各个阶层,让转让出的国有资产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
市场经济下只是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赚不赚钱,而不是去扩张生产力。
市场经济的起点是收缩,而社会化的计划经济的起点是扩张,扩张后轻工业再进行补给。
市场经济的起点是收缩,饱和了再扩张生产力(重工业等基干产业领域),但是这个世界是分国家和民族的,这样就使得发达国家一直在扩张生产力,而弱势的非工业化或工业体系不发达的国家,始终是人去拼人家的机器。
GDP再多有个屁股,钱是和生产力能联系在一起的。伟大的希特勒就说过,“钱是和生产力能联系在一起的,把生产能力(重工业体系)放在别人那里永远不保险”。
精忠岳飞:
激励的源头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激励是可以组织的,比如说市场经济把激励组织成竞争,组织的方法是通过需求的弹性(需求的竞争:市场需求小于生活需求)来实现供给的弹性(供给的竞争:企业供给小于市场供给)。
请问,计划经济如何组织激励。
GDP再多有个屁股,钱是和生产力能联系在一起的。伟大的希特勒就说过,“钱是和生产力能联系在一起的,把生产能力(重工业体系)放在别人那里永远不保险”。
请问希特勒懂社会主义吗?
激励的源头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激励是可以组织的,比如说市场经济把激励组织成竞争,组织的方法是通过需求的弹性(需求的竞争:市场需求小于生活需求)来实现供给的弹性(供给的竞争:企业供给小于市场供给)。
请问,计划经济如何组织激励。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傻,就依着西方经济学的假定,人是自私(是不是所有人还要打一个问号)的嘛。
物质刺激就行了,计划经济下的运行是行政指令,也就是说,你完成了任务或按程序进行有利操作,那么你就有奖励,相反没有完成任务,你的职务就可以丢掉。而程序或指令又是按信息反馈程序产生的。
这就不像“市场社会主义”(计划市场经济),由于存在交易式的决策,也就是说存在企业和企业家,那么就存在不确定性(按西方经济学的人是自私假设得出的)。
好像你们这个假设对纯计划经济不起作用吧。
请问希特勒懂社会主义吗?
至少是个伟人,能看清现代化的本质,就是重工业体系,因为现代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重工业创造。
那些自由经济学家想把中国变成依附型的殖民地。
自由经济学是有害的,在卑斯麦时代,德国就有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了,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说得很清楚,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学那是强势国家的经济学。
中国现在就算要搞资本主义,相反重工业领域不但不能私有化,而且还是重新国有化进行整合、合并,不然就会成为依附刑国家。
我这个人首先是民族主义者,才是社会主义者。
奴役西方搞资本主义和把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是等价的,我们皇汉人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我们理所当然应该去奴役西方,而不是相反。
下午五点左右,
| |
目前,两名伤者已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其中一名伤势较重。
据了解,事故火车上当时装满了焦碳和化肥。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了施救,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事故原因尚不清楚。
2。京九铁路火车追尾事故系司机违章操作造成(你自己可以搜一下这个专题)
9。汽车与火车“交火”
新疆:28人死11人重伤 广东:货车司机当场死亡
12。
| 沈阳两列火车发生相撞事故 搜救工作已展开 |
16。
| 火车撞坏卡壳大货 事故现场拥堵两小时-搜狐汽车 |
17.http://www.kytk.com/Article/wangyou/buzhi/200605/20060503062903.asp(看看近三年来的火车事故把)
我就不从1997开始了
还有什么说的
这可是都是你要的数据压
那么,中国的铁系统列车相撞过翻过车吗?
私有化的英国、铁路系统经常撞车翻车!
你说的是汽车和人的交通问题不是铁路问题,
铁路上的火车相撞要死多少人?中国发生过火车相撞么?
这种也算铁路事故,那么外国的相当事故就更多。
如果把铁路系统条块分割了,那么由于信息也被分割了,没有统一的调度,事故更多。
为什么苏联的铁路系统效率那么高。
近三年来的铁路上的事故,正是一些货车的车皮被私人承包了,没有统一调度的结果。
如果把铁路系统条块分割了,那么由于信息也被分割了,没有统一的调度,事故更多。
为什么苏联的铁路系统效率那么高。
近三年来的铁路上的事故,正是一些货车的车皮被私人承包了,没有统一调度的结果。
还有英国的营运虽然是独立的
但是调度是统一的
所以请你调查清楚了再说,
而且火车这东西,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调度都必须统一
要不然,不是事故更多,而是成天都是事故了,车都不用开了
事故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缺少必要的维修监测
象中国,这儿山体划拨,哪儿什么地基有问题
这些都是基础建设的问题
还有
谁说英国铁路的火车经常翻车,前面的例子是从9几年开始的,才那么一点
我可以搜出比那多得多的中国的事故,从同一年代开始
告诉你,我现在就在英国,我一个星期要做两次火车
从英格兰到苏格兰, 到现在为止,还没见到出事的
晚点是有,听讨厌的
但中国也一样啊。
私有化了,竞争激烈了,私人为了赚钱,谁会把钱用在铁路维修上(英国的事故通过就是这样发生的)?而且私有化了效率会大大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效率是重要的!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