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812 2
2010-12-08
 经济学家Silvio gesell(1862~1930)说过:凡是不能带来经济利润的东西,都不会被生产出来。gesell这个话,其实也就是注释了“理性人”概念和理性人的行为方式。
 理性人,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功用主义者”,任何不能带来效用、价值即有用性的事情他都不会去做。当然,格赛尔将功用两字狭义到“经济利润”,是针对商品生产者而言的,广义来说,功用,不仅是经济利润,还包括所有的“好处”,如名誉、自尊心、安全、情感等等。在经济学上,商品生产者当然是被认为是理性人。因此,理所当然地,任何不能为厂商带来利润的物品都不会被厂商生产,这就是格赛尔言论的根源。

 更早的对商品生产目的的阐述,如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目的的论述,都可以看作是“理性人”概念的理论源泉。
 关于理性人,可以借用电影“矩阵革命”当中的一句台词来说明:“每个程序都有存在的目的。如果没有的话,就会被删除”。也就是说,程序是为一定的目的而组合起来的一系列命令。因此,没有目的的指令堆砌也不会被称为是“程序”。
 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I,ROBOT》(又名“机械公敌”、“智能叛变”)当中也有类似的台词。当NH-5机器人桑尼在被问及“兰宁博士制造你的目的是什么?”时,它回答说:“不知道,但每个人都有个目的”,“我们被创造出来总是有目的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关于理性人的这种趋利本能,中国人早有认知。《货殖列传》中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谓精辟之极。而民间对此的说词法则更加通俗形象,即“无利不起早”。

 理性人的行为动机“需求”就可以被看作是一段有趋利避害目的的程序。人的行为受到这段程序的控制,即行为动机具有逻辑一致性。或者说,人的行为是需求动机的外在表现或者称为“程序的运行”。
 心理学上将这种受目的动机控制的行为称之为“操作行为”。“操作行为”对应于“反应行为”,即建立在“智力”之上。如果人的行为不符合需求动机的要求,则它就不会存在即发生,或者发生,但是行为人此时不会被视为“理性人”。因此,当我们对其他人的行为不理解时,我们就会追问“他究竟是为什么?”,就是要追究其行为的动机或目的。
 显然,“趋利”实际上是对“正常”和“理性”的惟一解释。我们每个人只要还被看做是正常的,他就是一个功用主义者,就是趋利避害的理性人。经济学研究的理性人,就是这样的行为和动机具有逻辑一致性的人,而非无目的行为、逻辑混乱错误的人。如果有谁把“理性人”解读为异于正常人以外的假想的模型人,则为误入歧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9 08:34:52
生产本身是有目的的,但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达到目的却不是生产者说了算。在宽泛的“理性”界定下,所谓的“理性”在多重标准下仍然显得模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9 12:01:54
lijunjie555 发表于 2010-12-9 08:34
生产本身是有目的的,但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达到目的却不是生产者说了算。在宽泛的“理性”界定下,所谓的“理性”在多重标准下仍然显得模糊。
理性是针对个体行为而言的,因此,理性与否只能是以“动机与行为的逻辑一致”来判断,这是因人而异的。但因人而异并不否定“动机与行为逻辑一致”这个判据。
是否理性,和有没有达成目标无关。例如,你去买肉,这个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你想吃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买到肉,不能因此说你买肉的行为是非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