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5876 23
2004-10-19

左大培问:9-11事件中,撞大楼的飞行员是理性人吗?

同学甲:不是,因为死亡是效用负无穷大的,自利的人不可能为了任何利益去死。

同学乙:是的,因为他觉得无上光荣,精神上很满足,后半辈子的效用贴现也不超过这个。

同学丙:不是,因为他是利他主义者,把他人的效用(如家庭、团队)作为自己的效用。

大家的意见?这种行为该如何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0-19 19:02:00
好问题,这类下定义式的成本收益分析是套套逻辑,至于人的行为动机是自利、利他还是多种组合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吧,我的看法是同意周其仁老师的看法,稀缺+具体约束条件就可以解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19 20:35:00

1、因为他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不懂效用,

2、没有人教他贴现效用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0 08:31:00

的确可以按照标准的偏好序加预算约束来推测,但这个地方的偏好序已经是被一种意识形态改造了。行为经济学告诉俺们,一个人的偏好序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按照各自的情景和经历内生出来的。这意味着后天的意识形态教育能够形成某种特定的偏好序,按照这种偏好序决策的结果看似非理性,其实对决策者来说是理性的。

偏好内生的理论可以解释早期希特勒领导下的群体歇斯底里以及俺们国家的文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0 17:35:00
“按照这种偏好序决策的结果看似非理性,其实对决策者来说是理性的。

偏好内生的理论可以解释早期希特勒领导下的群体歇斯底里以及俺们国家的文革。”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解释的?愿闻其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0-21 14:41:00
[Point=800]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里俺们可以做一个近似的理解:

行为经济学看待一个人是否理性的思考,是说心理层面的东西会在生理层面反映出来。如果一个人是理性的,那么其大脑的思考方式也是理性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脑有序地处理相关的信息;二是大脑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采取类似成本收益的考虑,即会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从现有研究看,这两个方面一般都能满足。也就支持了一般情况下理性具备的生理基础。即大脑有序的有选择的处理信息,形成了理性的偏好序。

问题在于:当大脑通过信息处理形成某种偏好序时,依赖接受的信息本身。行为经济学并不假定人们天生具备某种倾向,而是强调后天的学习的重要性。大脑的基本机能和环境的反馈形成一个互动过程,这个互动过程也就是偏好序不断内生的过程。和计算机一样,如果大脑接受的是垃圾,输出的很可能就是垃圾。

这个互动过程如下:假定人们天生具备一些品质,在其基础上人们接触环境,获得信息,并通过大脑理性的处理这些信息,形成某种判断。如果在以后的环境反馈中,不断出现一些肯定这种判断的信息,那么这一判断就会稳定下来,并进化为一种行为习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按照某种习惯来思考,这样可以节约大脑资源。这种行为习惯就是经济学家先验获得的稳定偏好序。可以把这个正反馈过程理解为合并同类项。

如果人们接受的新的信息不断推翻原先的判断,那么就会出现判断的更新和处理信息方法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人们的行为创新,也就是偏好异常。

在个体和环境的不断交互过程中,偏好的形成和偏好的异常都是共存的。

如果存在某种强大的意识形态控制了个体外部的信息源,那么就会形成持续的正反馈,从而迫使人的大脑形成稳定的偏好序,和外部的信息源一致。这就是所谓洗脑。

个体是有限理性的,在受到严重干扰的事后,无法识别这些外部信息源的道德界限,依据这些偏好做出的决策在后果上看就可能是不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但肯定是理性的。

这就是俺所要解释的。[/Poin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