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764 14
2011-01-16
在复习政治经济学,看了两本书,一本是人大宋涛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一本高教吴树青,逄锦聚版的政治经济学,在供求关系和价值的问题上,个人有些不解,望大家帮忙解答。

宋涛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中说供求关系只是影响价格,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决定价值量的价值规律,供求的不平衡会导致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浮动。

高教版中在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却说供求关系会影响价值量。具体说法是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给超过需要过大时,优等生产条件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

第一个问题: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吗,还是像人大版中说的那样只是影响商品价格,价值本身不受影响,这两个教材的说有冲突吗,还是说高教版的说法是比较新的解释?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理解高教版中所说的供给超过需要过大会使优等生产条件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平均生寒条件不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这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吗,和供给需求有什么关系呢?

请大家帮忙解答,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6 11:36:46
第一个问题:供求关系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因而它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我当初学的书本上没有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现在书上的说法不准确,比如说全球服装的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结果是生产率高的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可能会降到平均水平;但是生产条件是不会下降的,因为它是客观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1:39:42
1# czho_econ.
第一个问题: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吗,还是像人大版中说的那样只是影响商品价格,价值本身不受影响,这两个教材的说有冲突吗,还是说高教版的说法是比较新的解释?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理解高教版中所说的供给超过需要过大会使优等生产条件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平均生寒条件不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这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吗,和供给需求有什么关系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14263&page=1&from^^uid=1123236

1 供求关系原则上只影响商品的产量,不过短期内也会影响产品价格;……这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高下。
2 供大于求时,会首先淘汰比较劣等的生产条件,从而使比较优等的生产条件成为“平均生产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3:44:22
1、供求是不会影响价值量。准确地说,是不能。如果能,马克思的分析框架就坍塌了。
2、供大于求的意思是会引起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导致劣等生产条件被淘汰出局或减产,最终价值由那些少数优等生产条件决定,成为社会水平。反之,供不应求,价格高,会导致更多劣等生产条件进入转入和增产,而优等生产条件是个别,则劣等生产条件成为普遍变成社会水平。

优等生产条件说明生产效率更高,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可变资本越少,所以,单位商品价值越低。劣等生产条件,反之。

以次来说明,价格的波动不是任意的,其实还是围绕着价值在变化的。并且即便个别商品价格和价值有偏离,但是从社会总量来说确是趋同的。


关于2,是一个其他学派剔出马克思理论问题时,为了自圆其说的理论。但是很多自圆其说的理论不是来自马克思本人,而是后来追随者。

仅结合1 和 2 来看矛盾的问题: 只能解释为,供求影响了价格的变化(货币现象),在竞争条件下,价格又引起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从而又影响了商品价值的变化。

所以,结论是供求不直接决定或影响价值,而是间接,决定价值本身还是劳动量。

至于这个分析牵强与否,对错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4:28:46
czho_econ. 发表于 2011-1-16 11:02
第一个问题: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吗,还是像人大版中说的那样只是影响商品价格,价值本身不受影响,这两个教材的说有冲突吗,还是说高教版的说法是比较新的解释?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理解高教版中所说的供给超过需要过大会使优等生产条件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平均生寒条件不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这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吗,和供给需求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复:供求关系的确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据说,这是逄锦聚教授的发明。马克思还没发现这个问题。应该说,这两个教材的说法有点不一致,不过还算不上冲突。因为逄锦聚并没有否认劳动量就是价值量的观点。
        第二个问题答复:3楼的赫赫铭儿0版主答复的已经是很清楚了,即供大于求时,会首先淘汰比较劣等的生产条件,从而使比较优等的生产条件成为“平均生产条件”。这样当然会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3:22:49
嗯,谢谢各位的回复,太困了,明早起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