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后简称劳动价值论)再学习漫笔(0)——前言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学习;术语
鲁迅谈《红楼梦》时说 “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于马克思《资本论》等等著作而言,也存在“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而有不同的解读!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论坛一直热闹非凡。这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及“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新的一年中,我想再学习马克思有关劳动价值论同时以轻松的“漫笔”形式谈谈本人所想到的一些问题,就教于网友们。
一词多义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用同一名词术语来表示不同的内容也是许多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存在着的现象。用同一名词术语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学科发展过程中都不能完全避免。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表面到本质的发展过程。只有在人们对原用同一名词术语所表示的不同的内容之间的本质差别能够清醒地把握住的时候,才会用不同的名词术语表示不同的内容。反过来,注意了用同一名词术语表示同一事物;同一事物只用同一名词术语来表示,又会促进学科长足的发展。自然科学中的各个分支大多在名词术语上都有共同的认识,只是在经济学中,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名词术语很少取得共识,难怪有人质疑经济学是否称得上是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中有许多名词术语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但各派政治经济学赋予它们的含义却是有些不同的;还有一些名词术语,虽然是同一学派的人们都在共同使用,但各人都还有细微的不相同的理解和用法;更有一些名词术语,即使是同一作家,也会在不同的意义上混用这同一名词术语。这就使得许多问题的讨论,容易出现偷换概念的争论,形成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名词术语),谁也说服不了谁,难以形成共识。马克思主义经济论坛热闹了这么多年,正是这样在常用的一些名词术语上产生颇多的歧义及争论。本系列“漫笔”中包含有本人对一些名词术语的通常认知。由于本人不善于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术语的问题下定义,特别欢迎善于定义的网友们给予完善!
因为是“漫笔”,就不存在先谈什么,后谈什么的顺序性系统性,而是随着再学习进程而议论!我是2015年来到本论坛的,当年连续发了71帖“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2016年连续发了45帖“学与思”;2018年连续发了45帖各种问题的思考;2020—2021年连续发了78帖“另解《资本论》”。许多问题在本“漫笔”中想通过重写略有拓宽与深化,把没有突出强调的观点予以突出强调。
欢迎各抒己见。欢迎挑错补漏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