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 发表于 2023-4-23 13:38 
价值论的正解来自比较优势原理。楼主稍稍摸到点门道,但还是欠火候。
价值多少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别人说多少就多少。
更加不是自己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多少。
一个猎人将猎物送到寺院说自己打猎劳动多少,僧人吃素才不会买。
一个种稻米的农夫想吃肉,他可能会跟猎人交换,但该交换多少米呢?
而猎人也想吃米,他可能会跟农夫交换,但该交换多少猎物呢?
没有农地和经验种不了稻米,而农夫也把握不到狩猎的技巧。
于是他们根据自己对交换物品的效用大小而协商,然后达成交易。
总不能一只兔子换100斤大米,也不能1两大米换一只兔子。
没有交换说劳动价值或者商品价值等于自说自嗨。
因为这个价值无法证明,你爱说多少都可以都可以,但别人不同意,不接受交换。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人人拼命赚钱?不择手段,
想象一下有一个猎人,有一个渔夫,有一个菜农,有一个米农,大概像渔樵耕读。
他们同建了一个小社区,天天将收获一起共享。
有一天很大浪,渔夫没法捕鱼,但不怕,当天不吃鱼,还有其他食物。
有一天水浸,菜坏了,但不怕,还有其他食物。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福利制度,所有人唯有拼命赚钱,先为了自己生存和保护自己。
如果一个福利完善的社会,人不需要担心经济和生存问题。
政府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就是衣食住行这些。
而人民生活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民有言论和思想的自由,这种社会才是多元化。
可以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可以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喜欢运动也可以,喜欢读书听歌也可以。
无论人生的意义能不能找不找到,不枉此生。
西方民主社会的人相聚聊天,不会谈职业,收入这些话题
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不到两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很多德国人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完全不读书的只占不到10%,
大部分德国人的年阅读量在15本左右,而25%的德国人的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相当于差不多三周读完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