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今日公布了7月相关经济数据。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这个数据。服务零售额主要是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的总和。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统计局没有发布7月单月的服务零售额数据),服务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例为40%,从这个数据看消费并不差。
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7,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 5.5 9.2 13.5 11.7 6.8 5.7
2022 4.2 -0.9 -6.1 -5.1 1.3 0.6 1.8 1.3 0.1 -1.9 -0.8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7,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 2.4 3.9 5.6 3.5 4.4 3.7
2022 7.5 5.0 -2.9 0.7 3.8 3.9 4.2 6.3 5.0 2.2 1.3
零售增长2.5,
零售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12月
2023 77067 37855 34910 37803 39951 36761
增幅 3.5 10.6 18.4 12.7 3.1 2.5
2022 74426 34233 29483 33547 38743 35870 36258 37745 40271 38615 40542
增幅 6.7 -3.5 -11.1 -6.7 3.1 2.7 5.4 2.5 -0.5 -5.9 -1.8
1-7月投资增长增长3.4,继续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增 速 5.5 5.1 4.7 4.0 3.8 3.4
从细分项目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下降,房地产投资回升乏力。
基建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2023 9.0 8.8 8.5 7.5 7.2 6.8
2022 8.1 8.5 6.5 6.7 7.1 7.4 8.3 8.6 8.7 8.9 9.4
制造业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2023 8.1 7.0 6.4 6.0 6.0 5.7
2022 20.9 15.6 12.2 10.6 10.4 9.9 10.0 10.1 9.7 9.3 9.1
房地产投资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12月
2023 13669 12305 9540 10187 12849 9167
增幅 -5.7 -7.2 -16.2 -21.5 -20.6 -17.8
2022 14499 13266 11389 12980 16180 11148 11347 12750 10386 9918 9032
增幅 3.7 -2.4 -10.1 -7.8 -9.4 -12.3 -13.8 -12.1 -16 -19.9 -12.2
房地产投资回升乏力,国内贷款继续萎缩是一个重要原因。
房地产企业国内贷款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 3489 1506 1149 1031 1516 1041
增幅 -15 6.1 -12.4 -14.7 -13.9 -15
2022 4105 1420 1312 1208 1761 1224 1250 1381 1125 1037 1565
增幅 -21.1 -29.7 -28 -34 -32 -36.8 -17.6 -25.4 -18.4 -30.5 -5.5
7月地产竣工面积虽然回升,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竣工面积增幅 8.0 32 37.2 24.5 15.2 32.7
但地产销售数据回升乏力,
房产地产销售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 15449 15096 9205 10037 13305 7358
增幅 -0.1 6.3 13.2 -4.8 -25 -24
为什么竣工面积上升没有换来销售的回升???,推测可能与7月19日中植系停止兑付有关,据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署名为恒天财富理财经理梁亮的自白书透露:单个300万以上的投资有15万人,涉及金额2300亿(这个金额可能不准确,现阶段没有官方消息,姑且听之)。该消息对市场情绪影响较大,7月20日沪深股市联袂大跌,估计对地产市场也有不小的影响。7月的金融数据低于预期,显示由于风险事件不断金融机构现阶段更趋谨慎。进入8月以来又有两个坏消息,央企背景的远洋集团债务违约和碧桂园未能按时支付美元债利息,从高频数据看近期地产成交也不理想。如果放任不管,不仅违约的地产商会越来越多,导致消费者更不敢买房。而且地产风险已经出现了向金融领域蔓延的危险趋势。怎么办???接下来讲几点建议。
一、各地需要尽快落实7月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在不引发房价大涨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房地产政策,促进地产销售。
二、当前随着生产者物价回升,估计工业企业利润可能在8月转正。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 -23.3 -19.8 -19.4 -12.7 -8.7
工业企业利润转正,对经济增长有何意义?简单计算,一季度GDP为28499亿,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减少4145亿,拉低了经济增幅1.5个百分点;二季度GDP为308038亿,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减少2772亿,拉低了经济增幅0.9个百分点;上半年GDP为593034亿,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减少6917亿,拉低了经济增幅1.2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三季度经济还会继续好转。
但同时需要看到,由于近期房地产违约企业继续增加,理财公司停止兑付理财产品等风险事件频发,导致金融机构更趋谨慎,社融等金融数据低于预期,处理不好,经济也有进一步下滑的压力,当前情况下需要财政加快支出进度,尽力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
三、建议国有房企稳健经营,维护好央国企的信用。除远洋集团外,央国企房地产企业还没有违约,老百姓对央国企还是比较信赖的,反映在销售上央国企普遍好于民企,但也有少数央国企没有汲取民营房企的教训在经营策略上比较激进,如果后期央国企连续违约,对市场信心打击会比较大,老百姓会更不敢买房。对于远洋集团,建议有关方面尽快帮助其恢复正常经营。
四、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据经济观察报报道6月以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昆明、贵阳、郑州等地采访,随机询问近十位不同房企人士——估算近两年购房的同事中买到停工/烂尾楼的比重,答案普遍在一半以上。一家头部房企郑州区域公司,买房员工中超8成无法获得如期交付。(http://house.hexun.com/2023-06-16/208990587.html)笔者在上月的文章中指出:2022年地产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暴跌至13.3万亿,并不是需求都没有了,而是老百姓害怕了,不敢买房了。只有下大力气,认真解决好“保交楼”问题,让老百姓放心买房,房地产市场才会回升。有券商估计全国逾期未交付面积高达2-4亿平方米,如果假设每套房的面积为100平方米,逾期未交付的住房高达2-4百万套,换句话说就是有2-4百万个家庭在为他们的住房交付而担忧,这种情况对整体的购房情绪影响非常大。当前“保交楼”央行给了3500亿专项贷款,但是这笔钱根本不够用。原来设想是专项贷款投下去后,商业配套贷款会跟进,但当前房地产开发贷不良率非常高,四大行平均为5.8%。都不愿意跟进,建议对跟进专项贷款的商业配套贷款,如果形成不良,财政补贴80%。假设跟进专项贷款的商业配套贷款不良率为5.8%,财政补贴80%,不良率只有1.16,而当前银行的不良率为1.6,金融机构对于配套贷款的积极性可能会有明显提升。假设配套融资金额为3500亿,不良率为5.8%,不良贷款为203亿,假设不良贷款的回收率为30%,损失121.8亿,财政需要承担97.4亿元的损失。财政可能不愿意出这笔钱,但如果地产市场继续下跌,演变成系统风险最终损失可能会大得多。
五、鼓励央国企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下场购买出险房企的资产。当前由于房价和地价都没有大幅下跌,违约房企的问题主要是流动性问题,如果相关房企的土地等资产能卖得出去,债务问题会缓解。央国企购买违约房企房企资产后,拿地支出会减少,拿地支出中净收益大致只有15%,假设今年卖地收入减少2.5万亿,地方政府的净收益大约减少3800亿,由于今年以地方平台企业为主的国有非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增加,偿债能力增强,商业银行增加对平台企业贷款可以帮助地方渡过难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