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480 3
2011-09-12
呵呵!把这个帖子做为主题帖再发一遍,在我眼里也是十分应该的。因为这个问题使被那些信奉主流经济学的人弄得五花八门,但是虽然解释互相对立或者互相吹捧,但是掩盖不了思想的低下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的无能。
另外,与此贴有联系的另一个帖子,关于萨谬尔森的《经济学》第十二版有关研究经济学的逻辑方法问题,我挑出了两项进行了批判,因为一些人盲目信任萨谬尔森,而不能对其的思想低下有任何判断能力,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至于萨谬尔森的整个逻辑思维方式的那种方法实际上不过是物理学上常用的方法,但是那种方法对于物理学虽然有特别的方便,但就物理学研究的历史可以知道,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不足用的,徒然使人类在研究物理现象的背后的规律时走了不少弯路。他那种方法说起来就是通过对某一种经济现象形成假说,然后在这个假说的基础上研究各种条件的变动的影响。其实,从辩证逻辑来看,这种方法,当这个假说形成的时候,那后面的一切推论都可以自然而然的出来,但是实际上前面的那个假说倒还要后面的结论做为支持。所以,这里有关于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的混乱他们是理不清的。不过,我暂时在这个总的方法面前打住,仅就下面这些个逻辑错误指出一下,以飨读者!

如果说,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只不过是对同一事物的二律背反的现象之间的循环论证,那么,说多和说少就是一样。
比如说那个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
说是通货膨胀高,就业也增加;而通货紧缩,就业也减少。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具此,这些形式逻辑主义者竟然就在两者之间的内部关系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开始划个曲线,然后开始就这两种现象的表面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所谓的经验观察来设计出一种函数。而函数的应用,学过的都知道,这种关系在物理学上应用最多。比如在速度和时间和关系问题,就可以用一个函数来表示。但是可以根据某种函数的系数不同,求得在一个小时内某一物体的运动的距离,但是根据这种函数却不能得出什么是运动的概念来。而且这种表面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并不就是运动的真理,而且表现也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因为即就按这种函数来说,也不能把运动的距离关系完全表现出来,而通过那种函数只不过是表现了运动的其中一种运动形式。比如说,在一个小时内的按这种速度的运动,前半小时向前,后半小时向后,那么,运动的距离为零;或者前二十分钟向前运动了100米,但是后四十分钟又向后运动了200米,结果两者相加,只不过从原地向后运动了100米。而这种通过改变条件,比如向前和向后时间的不同,可以产生许多极不相同的结果。可以说,这样的结果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对于什么是运动这个事物的本质性的观点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所以,用这种外在的表现来解释事物的本质关系,或者再加上数学的外观来吓唬人,那么,我们只要明了事物的真正本质,一切问题就很简单了。
还是那个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通货膨胀和就业增加以及相反其实都不过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现,因此,关系是相当多的,而不是这种形而上学的看法。所以,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做了一个不正确的思考,而通过数学或者通过设计一个函数的办法来给这种假象以真理的外表,则表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无能。
所以,如果简单的把通货膨胀和紧缩与就业增加和减少联系起来,就会犯上面那个速度和时间关系的矛盾。所以,当后来现实经济生活中竟然出现了滞胀这一问题,这些经济学家们就不能解释了。于是就会突然的用其他的条件或者现象来说明这个现象。当然又会由于只注重外在的关系,又会犯下形而上学的毛病。造成一些其他错误。而一当现实的经济现象与他们提出的假说或解释不相符的时候,他们就一筹莫展了,要么就是转移命题或进行武断的说法:理论就是这样。
所以,一旦现实经济现象与他们的经济理论不相符,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不是他们的理论错了,而只不过是现实错了而已。

其实,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里完全不需要靠这么多的外在的杂碎来掩饰,事实情况是很明显的。

通货膨胀(除去那种恶性膨胀,那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一般是生活必需品的长期上涨)的外在表现一般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长期的上涨,但是请注意,这种上涨并不排斥其他的一些商品是不断下降的。所以, 仅从这一点事实来说,那种说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超发的解释就是站不住脚的。
而这种所谓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若是长期的现象,那只不过表明生产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力相对下降了。最根本的原因只能这样来解释。
但是也不能排除物价的暂时的上涨是由于暂时需求的增加。所以,这里的前提是要正确的理解价值的由来,以及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的波动。所以,一部分生活必需口的物价也会由于消费的暂时增加而增加。所以,也只有在这一点上,才和就业的增加有点关系。因为就业的增加,这总是表明是投资的增加结果,这种善可以使得工人得以充分的就业或者由此而使工人的工资增加一点,那么,由于工人的就业人数的增加,所导致的这种由于就业增加而使得工人的普遍收入也增加的情况下,消费的需求一般也会增加。那么,在需求暂时增加的基础上,造成一部分物价的上涨,这完全是正常的现象。而把这些现象归结为货币超发,那是作为不正确观察的结果。
说到货币超发,这是一个使大家误解的观念,实际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印钞票,而是把一些零散的资金合并成资本放贷出去,这样的贷款并不是直接用于消费,而是先进行投资,然后才有这种投资所产生的就业的增加来使工人的收入也增加,从而使得消费增加,从而造成物价的上涨。这个刚才说的是一样。分散的贮藏货币进行集中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超发,但是能够引起物价的上涨,并不是这种直接的行为,而是通过了上面所说的间接的有中介的行为。
所以,所谓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只不过是一事物的反映,但是主流经济学家们竟然把他们当成有因果关系的公式了。
所以,通货紧缩只不过是这种事情的反面。

但是还有一个所谓的滞胀,不能用上面的说法来完全解释。不过,问题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那只不过是在投资增加,工人工资增加,或者也由就业增加,但是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同时提高,造成工人的就业并不是绝对增加,而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增加比重和这种就业的规模相适应或者比这种就业的需要要大,工人的就业就会保持不变或者甚至是减少。那么由于工人的工资虽然增加,但并不是普遍的增加,而只是一部分人增加,一部分由于失业减少了。但是由于暂时的投资的增加,所以,能够领得工资的那部分工人有消费能力,甚至有增加,但是没有消费能力的工人也增加。所以,物价虽然保持不变或者也由于这些工人的工资增加而上涨,但是由于刚才所说的原因,那么,整体经济也就表现为滞胀了。物价虽然上涨,但是就业却是停滞的。就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2 10:05:08
对于楼主的看法我不表态,但经济学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定性分析,另一种是定量分析。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10:12:52
恐怕问题还不止于此,主流经济学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好,穆勒的工资铁律也罢,都是一个思想,潜意识的从资本家的角度表达这样一个个观念,资本家的利润和需要的劳动力,和工资及辞退的工人之间存在必然的货币联系而不是价值联系.这样才能掩饰剥削的合法性.主流经济学用了一百年最终发现,第一个货币联系是不确定的,比如很难说哪两个经济学者的这条曲线是相同的.其次,关于价值联系,成了意识形态的遮羞布,谁都不敢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10:16: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10:22:06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9-12 10:16
很赞同这个意见!
30的论述一向缺乏(甚至拒绝)定量的分析;……而一旦 ...
定量分析当然是需要的,不过不是建立在荒唐的基础上的数据分析,那是欺诈和无用功.像菲利普斯曲线充其量只是工资铁律的现代翻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