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价值,与所谓使用价值,是对等的。这种对等,是人类劳动过程的自身对等:劳动过程=具体劳动过程=具体劳动产物=劳动结果。这种形式的对等,构成自然价格。自然价格概念的涵义,相当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人类抽象劳动。马克思这里说的,就是对等关系。
把凝结一词,做一下变形,更容易看到这一点。例如把凝结换成融化融合等词汇,则得到:价值是融化在商品里的人类劳动。
继续变形: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融合在使用价值里---->价值融合在使用价值里---->一定使用价值对应一定价值,一定价值对应一定使用价值---->相互对等的。
进而,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互相对等的。但是马克思侧重于说价值,而没有说使用价值。而这就相当于,我们只说一张钞票的正面,没去说反面,其实是同一张钞票,同样面值。其实是一体二面,互为表里,是一回事情。
劳动的价值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劳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这才是全面(说二遍)的说法。
但是有一个问题,其实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是人类付出具体劳动,换来具体产物。彼具体劳动并不等同于此具体劳动,这个具体物品并不等同于那个具体物品。而马克思说的不是产物是商品,不是具体劳动而是抽象劳动。
产品与商品的区别,就不说了。
主要的问题,是由具体劳动到抽象劳动。马克思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为什么不说是具体劳动呢?马克思为什么无视任何具体劳动之间的不同,而偏偏去说抽象的人类劳动呢?马克思又为什么不在乎具体使用价值或抽象使用价值呢?这是由于交换,由于一般等价物,由于一般等价物本来就是抽象的。
交换的实质,是物物交换,而交换物背面是人类劳动,或直接就是人类劳动。当交换完成,交易量就形成,交易量形成,交换价格就产生。
交换价格的形式是:A物=B物。其实A物是A物,B物是B物,如同具体劳动之间不同一样,物物也是不同的。之所以可以等同,是由于自然价格(即劳动价值):劳动过程=劳动结果---->A具体劳动=A物,经交换把A物置换为B物,则A具体劳动的。。。结果是B物,即:A具体劳动。。。经由交换。。。结果是B物。
假定A物的具体劳动时间是6人天,B物的具体劳动时间是4人天,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从劳动过程上来看,或劳动结果本身上来看,明显的有:A物≠B物,6人天≠4人天,A劳动≠B劳动。
但是现在经过了交换,产生了交换价格了,从而有:6人天的A劳动=A物=X=B物=4人天的B劳动
上面使双方相等的X是什么,是多少呢?那是一般等价物,但是,这个一般等价物是抽象的,不一定会表现为金属货币、钞票等形式。
当交换发生,双方的财富就成为社会财富。
那么这个2人的社会里,总自然价格为:(6人天的A劳动+4人天的B劳动)=(A物+B物)
把上述等式的两边同除以10天(或100人天,或56天,或10,都不影响分析结果),
可得:1=1*(0.6人天的A劳动+0.4人天的B劳动)=1*(0.1A物+0.1B物)
把上述1个单位的等式,规定一个名称,叫:1元。而上述0.6人天的A劳动,仍旧不等同于0.4人天的B劳动。
由此可见,这个2人社会里共有10元的劳动过程即劳动结果:A物+B物=10元。
现在,把交换关系A物=B物代入,得到:A物=5元=X=5元=B物
至此一般等价物产生,其中一个单位的一般等价物为1元,这个2人社会里共有10元的一般等价物,且对应着(A物+B物)=(6A劳动+4B劳动)。
回过头来,看那10元,是什么呢?就是抽象的时间、抽象劳动了。具体劳动象抽象劳动的转化完成了,并且在这时候,伴侣着这种转化,并且在一般等价物的意义上,具体商品的具体质量数量也不重要了,随便它是鸡蛋也罢,面粉也罢,盐也罢,牛奶也罢,老鼠药也罢,皮鞋也罢。。。都不重要了,我们可以把它们都混杂在一起(例如在多人社会、多种劳动下,某特定1元会这样:1元=0.0001只鸡+1克面粉+1斤盐+半桶牛奶+1升老鼠药+0.006双皮鞋。。。。。。。。。。。),也可以根据人类劳动情况随便增减任何商品,尤其是,那已经是抽象的使用价值了。
当上述抽象形式的1元,采取了石头、贝壳、金属、纸张、电子等形式的时候,货币产生了。而以抽象形式存在的一般等价物一旦获取了具体的形式,货币一旦产生出来,情况又发生变化了----货币是实实在在的物,并且不随货物的消费而消失,按上述例子来说,也就是:货币产生之后,现在这个2人世界的“财富”或价值,变成共有20元了-----(A物+B物+10元的货币)!
当然,发行货币也是需要耗费人类劳动的,并且,例如钞票这种货币看上去是可以印刷的(针对10元的一般等价物,可以印刷10张钞票,也可以印刷一万张,并且可以在钞票上分别随意印制上面额,这本来是没有区别的,就是说,张数、面额的总值仍旧是那10元的财富,但是,如果张数太少就会限制交换的,如果发行速度太快就会引起恐慌,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考虑到货币的上述特点------“从天而降、凭空分肥、长期有效”,那么,发行钞票的人类劳动耗费其实是相当小的。这里的“凭空分肥”,不是指“铸币税”,而是指:即使针对10元社会财富就发行10元钞票且没有任何耗费,钞票都已经在参与分摊劳动价值、分享社会财富了。
所谓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的具体化,就是虚拟增加的人类劳动,货币分占了社会财富,吸附了平均了劳动价值,方便了交换的进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货币的真实币值,受一般等价物总量的约束,而一般等价物的总量,受劳动生产率及其发展变化的约束。
美国发行美元肯定发财吧。
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价值转型问题,是伪问题吧。
以上,对劳动价值的量纲、具体劳动到抽象劳动的转化、一般等价物、货币、价格等问题做了解释。谢谢楼上网友的发言,兄弟看后在这里发言的时候把上述认识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