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185 2
2006-12-31
<P>我对剩余价值的新解:我很奇怪人们到现在还在争论研究有没有剩余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刚学经济学时就己经知道,在某些情况下,肯定是存在的,如何确定?这里我有3个公式:</P>
<P>①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客体(物品)的功用价值,</P>
<P>②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不能完全转化为功用的成本损失</P>
<P>③剩余价值=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P>
<P>(不过我的劳动功用价值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有点不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主要偏重于劳动耗费成本价值)</P>
<P>在上两式中:剩余价值、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客体(物品)的功用价值都可以是有<、=、>三种情况,而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一定>主体(劳动者)的功用价值(这是由价值不可逆的原理决定的),不能完全转化为功用的成本损失一定>0(这是由熵增原理决定的,好像科斯的交易费同也类似于此)。我们从③式:剩余价值=总价值—主体(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成本价值可知剩余价值并非劳动者独立所创,而是由主体与客观环境系统(客体)共同所创。</P>
<P>当然,上面只是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因此,这里的剩余价值其实应为功用剩余价值!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效用论出发的效用剩余、利润其实应为效用剩余价值!以后再谈!</P>
<P>请各位赐教!</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 16:38: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31 15:24:00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总价值不仅是主体(劳动者)个人创造的,同时,也是与客观环境系统(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当然,从被雇佣的劳动者来说,这个客观环境系统(客体)包括资本家的体力、脑力付出、资本家自已承担资本夸损的风险付出以及排除人(被雇佣的劳动者、资本家)的因素之外的包括土地、工具、资本、环境等因素(也即国学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可见,有没有剩余价值的问题并非就是资本家剥削被雇佣的劳动者的问题,倒是资本家与被雇佣的劳动者的财富分配涉及到公平或剥削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 16:43:00

奇怪!这么新的见解怎没有人反对我?难道都默认了?我希望能被证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