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韩哲
北京今年的经济发展,消费仍然是头号引擎。在昨日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向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的《ZF工作报告》中,“充分发挥消费主导作用”成为着力扩大内需的首要工作。
北京去年的“促销费”着实不易。在主动寻求的转型中,在北京市机动车销售量下降44.3%、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左右的情况下,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取得了预计增长10.8%的成绩。这也让公众对于北京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目标设定为12%有了底气。
这样的底气,有赖于北京在“战略”和“战术”上双管齐下促销费。报告指出,扩大消费的关键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这就是一个总的“战略”原则,在此之下,报告也在“战术”层面更加成熟,比如提出完善便民消费体系,加快培育老字号等消费热点,以及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的带动作用。
收入当然是决定消费的根本变量,即使是边际效用递减,消费不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等比例的提升,但消费仍将是趋增的。因此,依托国家的政策方向,对中等收入群体给予减税,来扩大他们的支出。对于低收入群体,则通过制定合适的最低工资线以及直接的财政补贴,来提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乐观预期。弗里德曼对于收入和消费有这样的论述,决定消费水平高低的不只是眼前的收入,而是其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通俗地讲,有信心就敢花钱。就在去年,北京市ZF就以实际行动来增强群众花钱的信心。为缓解物价上涨给低收入居民带来的生活压力,北京市“破例”在过去一年内两次上调城乡低保、基础养老金、福利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待遇等4项社会保障待遇,对居民收入进行财政补贴。
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战术”工作同样重要,这体现的是ZF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科学与艺术。尽管当前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出现了凯恩斯所说的消费需求决定论,但同时,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偏好,又是被生产所引导的,iPod、iPhone、iPad的需求就是被苹果“创造”出来的,从而打开消费市场的一片广阔蓝海。这也说明,居民的消费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弹性,购物便捷了、新的消费业态出现了、更吸引人的消费产品推出了,都将提升消费的潜力。这也正是当前北京市ZF孜孜不倦地在扩大消费“战术”方面的工作。
罗马城和北京城都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一个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但北京已经树立起以消费为取向的发展路径,一个正确的方向要比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比例重要得多。消费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结构在一点点的升级,环境在一点点的改善,观念也是一点点的进步,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其不仅支持着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而且经过量的积累,产生消费环境的质变,实现消费经济的真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