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善解人衣写的,他的马甲很多,比如吴川浪子。。。等等。。。。。。。偶不想知道他到底是谁,他的观点是否与偶一致,只是欣赏他的文才,他把经济学运用的游刃有余,偶想比大学教授更有水平,可惜了人才浪费在 民间,。。
做爱分析 可以说,性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当然,我指的是性生活,而不是性别,性别我自己也有一个,这是我快乐和烦恼的根源,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成本,这成本在有生之年能给我创造多大的价值和效益,或者赔个一毛不剩,变成呆坏帐和闲置资产,我心中还十分没底。 波茨纳说,性是人类理性的实现。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知道茱迪;福斯特染上了艾滋病,那么不管我多么仰慕她,也不会跟她上床,这事风险太大。这说明做爱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有需求,有供应,有风险,有收益,还要计算投入产出比,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贝克尔断定: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那么毫无疑问,深藏床帷之后的性爱和农贸市场上的萝卜具有某种共性,这也符合波普艺术家们的价值观,1954年艾伦·金斯伯格接受记者采访,说世上并无尊卑,如果有不平等,那也只是价格上的不平等。我觉得既然谈到价格,那其实还是一种平等--钞票面前人人平等,比如香港的淫媒组织就曾经列过一张菜单,把演艺界的女明星一网打尽,我心中的那些偶像,从清纯玉女到三级肉弹,谁值多少钱标得清清楚楚,如果我手上有一亿美元,那感觉就象走进了超市。 不考虑宗教信仰和道德的负面影响,那么一次单纯的、形而上的性爱就是一个契约,酒店里的桑拿小姐问先生要不要服务,可以视为一个要约邀请,至于老婆掐着老公的脖子发令:官人,我要!就明显是一个标准合同,不明白标准合同的朋友们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你反对手机双向收费,也不满意中国电信的服务,但你还是要入他们的网。 合同订立后的性爱象一单混合了FOB和CIF特征的国际贸易,FOB的意思是船上交货,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前,发生任何毁损灭失、遗弃泄露都不能算是交易成功,失败后的男人们一个个垂头丧气、额头冒汗,这充分说明做爱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而"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保险",于是就有了杜蕾丝、拉士丁和杰士邦这些品牌,根据弗里德曼的"假设不相关论题",我们可以断定杜蕾丝和中国人寿作的是同样的生意,而第一个把避孕套叫作"保险套"的人堪称伟大,他要不是天才,就一定是个经济学家。CIF术语指的是货主承担成本、保险费和运费,所以到药店里买避孕套的大多都是男性,交易过程中,出力最多、忙前忙后的大多也是男性,货主嘛,规定要承担运费的。 如果探究到细节,性爱合同比其它合同更加完备:除了交货、验收,它还有交易后的信息反馈机制,电影《一声叹息》里,张国立问刘蓓:好不好?刘蓓娇喘一声:好死了。看得人心潮激荡。当然,这种反馈机制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对称,上海有个美女写了一篇文章,大标题就是:《伪装高潮也快乐》,这明显是在号召提供虚假信息,如果这种作法如果被会计师事务所学了去,必然会引发信用危机,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我在此要引用的第二个案例是美林证券,这家世界闻名的证券公司因为提供虚假投资评估,2002年被罚了一亿美元,那笔钱如果给我,我就有能力去逛逛超市了。 对体制内的交易双方来说,性象一块永远嚼在口里的口香糖,它的好处是随时都东西让你咬,不至于空虚,不至于闲得牙疼;缺点是越嚼越无味,到最后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习惯。"七年之痒"的说法,不仅说明消费者对单一产品、无差别服务的厌倦,也证明了性资源使用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最开始拉拉手精神抖擞,亲一下浑身颤抖,但后来拉得越多、亲得越多,这事就越没有吸引力,美国一个无聊的民间调查机构统计了三百多对夫妻的睡姿,最后得出结论:婚龄半年以内的夫妻,大多是面对面搂抱着睡,婚龄超过2年的,几乎百分百是背对背睡。这些姿势和体位,我们可以看作是人性化的市场需求信息。还有一位专攻下三路的诗人说,他在婚姻中唯一获得的"体制性的阳痿",看来他需要到消费者协会去投诉。 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就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薛兆丰说婚姻是"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这些都说明婚姻是一个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单干户相比,优势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成本小,没结婚的两个人需要两张床,结了婚就只需要一张;二是可比价格低,香港报纸上有很多色情广告,广告卖点多是皮肤、身材,或者武功,从来没见过有小姐宣称自己价格低,"跳楼价、大出血、拆迁甩卖"什么的,因为她们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老婆是不用花钱的,所以只好在差别化服务上作文章。 性市场大概是唯一一个供应不足的买方市场,一方面,小姐们纷纷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体制内外的男人们都在进行着DIY,这情形有点象我们经历过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我表哥那时候曾因为"投机倒把"坐了几年牢,出来后赚了一点钱,据说养了好几个二奶,然后我表嫂就开始留指甲,时常偷袭他。这两种审判说明投机倒把始终是一种背德恶行,而走私更加不可饶恕。但根据我表哥的供述,他也确实值得原谅,我表嫂出身名门,教养过人,对做爱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洗澡,要关灯,要遵循法定程序,要正面交流,决不可暗度陈仓,等等。这大大提高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高关税壁垒,我表哥不懂经济学,他用最朴素的话表达他的意见:真他妈没意思。其实他讲的是一个利润问题。 张五常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交易成本越高,人就越穷,交易成本降低一点点,人民生活就会快乐很多。这话简直就是我说的。法国人心中的完美妻子是"客厅里的贵妇、卧室里的荡妇、起居室里的仆妇",这其实也是在响应张先生的理论:降低交易成本。我表嫂因为她长期供应的质次价高的性产品,终于在1999年被我表哥取消了交易资格,他们离婚了。这对一直持币待购的投资者,我,是一个沉重打击,从那以后我见人就说我是一个独身主义者。 前些日子各地都有"换妻俱乐部"的报道,我这个人有点趣味低下,遇到这样的新闻,总要反来复去地看。《圣经》上说"亲近邻舍之妻的,不免受罚",所以搞换妻俱乐部的这些家伙,最后全都被捉将官里去,打板子,捱班房,我是一个独身主义者,没资格参与这种非法活动,见了总不免有点幸灾乐祸。 换妻这事可以算是一种等价交换,稍具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交换是一种增值行为,农民拿粮换布,是因为他织布要比种粮食花更多的时间,这种交易让他节约了时间。由于没有人想作亏本买卖,所以换妻肯定也是一种增值行为,前面说过了,夫妻之间有个"性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而换妻则可以解决生产中的设备老化问题,以自己的不新鲜换别人的新鲜,使效用大大提高。萨缪尔森有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欲望不变的情况下,效用越高,就越幸福。所以换妻事实上是一件幸福的事,但这结论显然不符合上帝的旨意。 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帕累托优化",是指在资源分配中,不损害他人福利而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福利,1980年华罗庚数学竞赛有这样一道题目:大家排队取水,桶各有大小,怎样排列才能保证总体效率最高?答案很明显:小桶在前,大桶在后。但这损害了大桶者的利益,所以它是一个伪帕累托。阿瑟•奥肯1975年的"漏桶试验",损害富人的利益来帮助穷人,是另一个著名的伪帕累托。照我看世间真正的帕累托优化不多,而换妻就是一个。它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大家自愿,换过后也不影响使用,但每个人得到的效用都大大提高,当然这里必须排除性病传染的因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13:48:24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13:49:29编辑过]
由婚姻组成家庭还有别的社会与经济功能。虽然不是每个婚姻与家庭都可算“成功”,但希望作者多尝尝homeless的感觉。在作者生病时是谁首先发现的?
这里不是想给出什么“温情脉脉”式的说教,只是想强调一点:只从一个角度(即便做经济学分析,也不只有一个角度)去理解或定义婚姻与家庭,你也只能得到这样的婚姻与家庭。
希望作者不会得上只有高贵的人类才频繁患有并传播的疾病。
对于任何生物种而言,任意扩张式地繁衍只会导致资源紧缺而使该物种(乃至其他物种)面临灭绝的境地。——这里不卷入任何道德意义上的内涵。
人类只想繁衍的话,幼年时扔进深山老林里作“狼孩”就可以了,何必披人衣,讲人话呢?作者之所以有“经济学思维”并有如此“精彩”的言论,最首要的前提是,作者还属于人类,还知道人类除了繁衍以外,还有许多别的事要做。
从纯科学角度讲,所谓“杂交良种”是经过数十甚至上百次试验才得到的,“杂交=良种”这种观点不是无知就是故意。杂交培育会出现大量的失败案例(以甚至出现有害于人类的物种),是一种艰辛的尝试性工作,否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袁隆平了。(如果作者不明白的话,就请知道为什么“骡”必须是公驴与母马生的)
也许“正大的爱情”一定与性无关,但乱性一定损伤“正大的爱情”。
这句话倒让人有一种“既想做***又想立***”的感觉,如果有人说这种话,似乎此人“正大的爱情”与“偶尔的放纵”都想要,天下大贪也许莫过如此吧?
而“倒贴”又作何解呢?倒底何算“正大”呢?
我这里更关心的是,如果被调查者真地做出选择,调查者(也许就是这位作者吧?希望作者不要写小说,表示“我”与作者未必是同一人,或者肯定不是同一人)能否兑现自己的“***万”??
如果调查者是在“耍戏”,被调查者为什么就不可以耍戏调查者呢?——“你与我们说着玩,我们也就与你说着玩,你还当真了?!”
调查者“不当真”,被调查者凭什么“当真”呢?而广大读者更凭什么“当真”呢?如果只有调查者以此当真并“没事偷着乐”,真不如没事看看《葵花宝典》吧(反正都是莫须有的东西)。
保險套的起源:在一千多年前古代埃及人就用動物(羊腸、豬腸)的腸子做成保險套,除了預防懷孕之外還可以預防疾病感染;在法國康普利的一個古老洞穴裡,發現一幅保險套壁畫,作畫時間大約是西元一百年,是歐陸使用保險套最早的一項證據。
近代保險套的起源的說法有兩種,其一是在法國Condom (英文condom為保險套之意)地方,該地人用山羊的盲腸做成避孕用的器具;另一種說法是英國有位醫生叫Condom的,他利用魚腹中的浮鰾做成的。
因一隻山羊僅有一部份的腸子適合做保險套,所以只一隻山羊僅能做出一個保險套,因此保險套相當貴,且洗乾淨可重複使用。但是羊腸不像橡膠一樣有彈性,所以後來就在根部加上橡皮,以便使用時可以將它固定套在陰莖上。近代在1843年,固特異和漢孝克發明用生橡膠與硫磺加熱處理的橡膠硬化製程,將橡膠變成強韌材質,到了1930年,製作原料又被液態乳膠取代一直沿用至今。
保险套没考证它的中文来源,但大抵是台湾的译法,其实,论及英文翻译成中文,至今台湾的很多译法远超过大陆水平.

引用作者的第一句(太长,就不摘录了)
“可以说,性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当然,我指的是性生活,而不是性别,性别我自己也有一个,这是我快乐和烦恼的根源,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成本,这成本在有生之年能给我创造多大的价值和效益,”
按作者的话来看,怎么看也觉得性别不是成本,而是资本,“有生之年能给我创造多大的价值和效益”,这个价值和效益应该是租值吧。
个人观点:作者经济学理论学得很好,但是是否忽视了一点,经济学之所以形成的原因,即它的服务对象。夫妻与感情及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拿这样的事情用经济学分析的话,我想你可以分析一下你父母亲是否应该生下你,以及在什么情况生下你,以及生下你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你觉得还可以分析下去吗?
sungmoo斑竹的批判也是很有力的。如果楼主能够正面回应,整个帖子应不失为一个好帖。如果仅凭原发的几个帖子,那充其量只算是一个有趣的灰色幽默了。
毕竟分析中的漏洞是一目了然的。
哈哈,还是忍不住趟了这把混水。
[em01]
[em02][em02][em02][em02][em02]原来在SINA有这个帖子,叫《作爱的经济学分析》什么的。我不是经济专业的,不过觉得挺好的,或许友人觉得这样要可以分析那其他是不是也可以或者不可以分析...我到觉得,分析了再说。而且大部分都OK好文章,获益蜚浅~`
看了后,文中举了个“杂交水稻”的例子,但如果是举“狗”为例子,它是越纯种越有价值的,而且都是动物,更接近人类,这样笔者的观点不就站不稳了吗??
请教~~~~~~~~~~~~
这种分析只是站在男人得角度,并没有男女平等得看问题,做爱是男女共同的需要,如果不用在赢利为目的! 如果是赢利的目的,那么就是简单的做,并不存在爱.那么就和其他的服务业是一样的,和需求,服务质量差异有关.
还有一个边际效用问题!如果一个人结婚,固定了性伴侣,那么效用递减,但是男人或女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他们就要寻其他性刺激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