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223 26
2012-01-16
所谓的抽象使用价值,马克思有没有说过,我还没查到。不过与之类似的东西倒是有。第二章交换过程中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作为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如金可以镶牙,此外还具有一种形式上的使用价值,至于所谓的形式上的使用价值,恐怕又是一个让人难以论述的东西。
然而事实上,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货币。金银不过是切割方便且贵重,历史上用牛羊、贝壳等等做货币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可以把任意的商品看作是货币商品,那么所谓的特殊使用价值和形式使用价值的二重性恐怕对于每一个商品来说,或者说可以做为货币使用的商品来说都存在,亲 ,你还看得明白所谓形式上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6 22:45:04
这个概念我早就提出来了,所谓的抽象使用价值,就是社会的平均必要使用价值,是一种人们把它当作为交换价值参照系的商品使用价值,它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使用价值形式的体现,一般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而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实体来表现,历史上大米、金属等等都有充当过这样的角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6 22:48:33
亲,我不明白。
谈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就是指商品的两个视角,可是二重性会严重影响理论的严谨性,一方面以价值为主线进行等价交换,更一方面,又认为交换的目的是有用性,那我就纳闷了:等价交换相当于左手换右手,有啥说的,偏偏成了经济运行的主线,而交换的目的却避而不谈,至少是没有价值那么重视。为啥不将有用性定义为价值呢,为啥不把有用性作为经济运行的主线呢?无非就两个原因:有用性无法度量以及等价交换的目的性不强。但不因这两个原因就把严谨性给扔了呀,交换之后的分配,消费过程那是必须要以交换具目的性作为前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6 23:21:09
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抽象,是对感性的存在的一种抽象,这种抽象形成概念,形成事物“类”的表述,因此,它本身还是感性的存在。而抽象的使用价值,你就不能从感性的角度去看待它,即不能从具体使用价值的角度去看待它。否则,这种第二次抽象,就使得事物的存在变得很荒谬了。没任何可使用特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语词的矛盾。可见,我们不能从直接的角度去考察抽象的使用价值,而应该间接地去考察它。抽象的使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一种特殊的存在,这种存在不具有犹如桌子、板凳等直接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是使用价值的一种活动的“类”存在,是不同的使用价值彼此不断通过运动而发生的彼此联系的这样一种存在方式。因此,抽象的使用价值从一开始就只能放在使用价值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放在诸如1件衬衣=X匹麻布这样关系式里去理解。抽象的使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社会存在,使用价值通过它们的某种社会运动过程,来达到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表明他们是同一类事物。使用价值正是在这种社会过程中才真正成为使用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是单一体的存在物,而一种复合体的存在物,它是一种过程的复合体,是一种“映现”的存在。

自然物是不能自动实现上述联系的,只有人才会实现上述联系,因此,物的联系的本质就是人的联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6 23:38:06
如果作为满足交换者个人的自我或者本我的需求角度,把商品A交换了别人的商品B仅仅是因为,B商品的个别具体使用价值(相对于自我和本我的使用价值)比商品A大,从而实现商品对于自身使用价值的增殖,但有时候人们交换得到的商品对于自身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增加,人们还是去交换,这是因为其抽象的使用价值大于自己原先拥有的商品A的使用价值,他可以在实现其抽象的使用价值的增加之后,再用它交换给社会上对它有更加需要或者使用价值更大的人,从而实现利润和拥有的社会财富。
如果不明白,我再举个例子,比如,尽管对于此时此刻口渴的人来说一公斤钻石比不上一公斤食水的个别具体使用价值大,但是,由于这一公斤钻石对于社会的抽象使用价值要比这一公斤食水大很多很多倍,因此,口渴的人可以舍弃暂时来说更大的食水的使用价值满足,而选择一公斤钻石,因为他知道如果挺过去之后用用这个钻石可以交换的更多的个别具体使用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6 23:39:29
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的性质,交换价值是商品的性质,如果不这样规定就会出现悖论。
所以当一个劳动产品变成商品的时候他是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的。
其实这样定义是为了满足内涵公理。否这他对价值的一切命题将是伪命题。
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我们不能说交换商品的价值,价值把劳动产品分成一个类,而不可以用来描述商品,如果价值同样可以描述商品,那么就变成了一个性质可以确定2个类,这就违背了内涵公里,因此使用价值就被用来描述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这样对于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定义就没有违背公里,就可以用命题真假的判断。否这就会出现我和一个网友讨论的命题,互免社会中货币是不存在的,这样就否定了价值的客观存在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