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一直很困惑
学人力资源的
导师给指定的一个研究方向我觉得价值不大
而且缺乏稳固的理论根基(有关对某种文化进行经济学分析)
自己想研究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
因为人力资源这东西教材上写的那些到工作时候才会真正用的上、真正理解好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候应该着重探求
其中包含的经济学原理
于是我找到了制度经济学
很想在这方面研究一下
但是导师可能对这方面的东西了解的较少
每次找导师请教
感觉他总是说不到点子上
听着挺有道理 但是回来一看书发现完全没这么回事
现在只能自己找一些东西看
感觉就是在自学一样
怎么办啊?难道我的研究生阶段就这样自学了?
那我交这学费干啥呢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楼主导师是老一辈的还是新生代?大学以后主要靠自学了,不过楼主还是非常有自己想法的,这是好事。可能你的导师对你感兴趣的方向真的了解不如你多,你可以适当反馈一下他的说法有哪些不足之处,多探讨。另外自己所在的方向是否还有别的同门?大家也可以相互探讨,一定多讨论,有条件的话,自己或者请导师帮忙牵头组织salon或seminar,对你作研究都有好处。
另外对于导师原来给的想法,是否也可以考虑一下,如你所说,没人做过,如果自己能够做成功的话,那就是一种创新。还有你也可以请教别的老师,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不足。
除第一二(三年制)学期每周三次课能与老师经常见面外,到第三四学期每周见一二次面,再后时间就是预约了。交给你要阅读书籍,同时你自己汇报学习情况,交流一下,就算结束了。所以,研究生是主要靠自学,但老师“导”得要有点水平,这主要反映在“交流”上。否则……
我是过来人,体会是“选择”导师很重要。读硕时没法自己选择导师,但读博则要考虑再三,一定要找个认真负责的。
我的理解:有一句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导师的作用首先是“导”,有的时候也是“师”;“修行”“修”到什么级别就看你自己了。
可能我的理解跟某些朋友的不一致,但这是我心里的想法。我在其它论坛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结果被许多网友一致讨伐的。所以我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但希望不要用太难听的话。
导师的作用其实是给你指引道路,让你少走弯路
并且,导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研究起点水平
好的老师的对所研究领域的前瞻性和深入性可以让你直接站在世界水平
不会出现你所研究的东西已经过时或没有前途
当然你可以凭自己的天赋决定自己的道路
那是另外的事情了
我能理解lz的心情,如果自己的兴趣与导师的方向不一致的话真的会很麻烦的,特别是到毕业论文阶段.但是lz也应该知道,大学阶段就已经是靠自己学习了,更不要说研究生了,所以楼主也不必太担心,其实每个导师都是有些水平的,如果能和他的方向适应的话,建议还是跟随导师的方向走,那样做起来会比较顺手,和导师交流也有话题,也会有很多收获,毕竟这可能是他多年的积累.但是实在没兴趣就不要勉强了.也不用太担心的,路还是要自己走的,虽然导师很重要,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大学,研究生阶段主要靠自学,主要学习导师的为人处事,学习他的研究方法,学习方法,当然还有导师的学识.
可以请教其他老师,研究好方向外,请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老师们的智慧.
我也是学人力资源的,研究其中的一个方向,但感觉更多的还是管理和管理学是不一样的,管理和实践联系多一点,而学好管理学不见得会管理好.
困惑的一点就是,在管理实践上,知道怎样来管理,学管理学也许就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管理.在实践上,"知其然"也许就够了,"知其所以然"有时也许真的不需要.
谢谢大家~
不是不理解大学的学习方法,我知道自学是必须的
我的想法是既然是导师就要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吧
但是我没有这方面的感觉~总感觉使自己在不断的摸索
然后自己在看
究竟摸索出的东西适不适合作深入研究没有人给我明确的指点
我导师应该算新一代吧,五十出头
以前是学历是出身 真正做经济研究开始的很晚
所以总想把经济上的东西往文化上联系
对文化进行经济学研究虽然看起来比较好
也是个创新点
但是在国内好像还没有这方面的丰富资料吧
而且最令我郁闷的是
我和导师交流 说要是我研究文化了 以后做什么工作啊?
导师说 以后做宣传挺好的
。。。
这里声明我没有瞧不起宣传工作的意思
但是这样一来就真的陷入一个很狭隘的范畴
因为我觉得要是真的对文化进行经济分析
其中的文化必然不是宣传工作涉及的那些文化
而应当是文化关系吧
而且我觉得这方面没有很牢固的学术根基
不好研究文化这东西太大太宽泛
通过我看的一些资料
我觉得制度经济学很有研究价值
在坛子里制度经济学板块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想在这方面多学点东西
现在就是在自学状态
看来只能自我严格要求了~
另 导师虽然希望我研究文化什么的
但是并不强求 所以还是好协调的
关键就是我真的感觉他老人家在我感兴趣的方面指导能力有限
我有个同学没考研,直接工作的
在工作中觉得理论不够用了
正在自己看各种hrm教材和论文
我感觉真的和我没啥区别
我导师主要研究管理学,而我是学金融的
那么我的论文就是公司金融、财务方面的,这方面老师也不是很专业,主要是自学,而且感觉还很自由。求同存异吧,有时候还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理解,也是一件美事
制度经济学我也很感兴趣,可以自己慢慢自学,并不一定非要用上,关键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增加看问题的角度,最终加强自己的思想深度
而且文化和制度经济学也有相关联的领域吧!
文化的确的制度相关联~
就是因为以前导师指明了文化这个方向后
我才找到的制度经济学
这样看来
也许这就是 导
吧
研究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于与导师双向交流,事行约定好交流内容,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这个交流最为重要。通常为准备交流内容,双方都花了一定的时间,准备得越充分,交流效果越好。
这就是“导”。
我看管理心理学不错,不如研究这个。洞察人心世事才是最大的学问阿
研究生确实主要靠自学
至于导师就看老师的"导"的水平如何了
只要导师负责
只要导师会"导"
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博览群书
在学术上总会有所成就的
当然主要是靠自学,其次就是问,学与问之间要会“寻疑”与“质疑”。借bbmmff发言:
胡适说:“我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这是治学的不二法门。学问始于怀疑,这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的共识,也是真正的学者与御用文人的分水岭。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也断言:“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于光远先生的生动比喻:“为什么疑问号是一个钩子?只有怀疑才能钩到学问!”
如此这般,便是研究了“学问”了。
研究生都在自学,这个基本上说的通的.
导师的优势在其研究的前沿性、方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研究生感兴趣的很多领域,导师所了解的信息很多时候是没有研究生多的,但是,只要你提出自己的思路,导师就可判断你能否走下去,会遇到哪些困难,目前都有哪些前沿的人把某某问题研究到了哪一步。然后,可以根据导师的意见,自己决定要不要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