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072 55
2012-07-05

  马克思推出劳动价值论,已有一个多世纪。在这个理论盛行之时,马克思的支持者们把这一理论奉若神明,从来也未曾想过它有什么关键问题,存在什么主要缺陷。

  
  至此,本文就从常人的眼光,通过常识再来剖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文之所以称“再批判”,是因为跟以往不同,是从另一种角度对该论进行批判。也就是,资本所有者参与生产的经营管理过程,作为生产者之一来考察。
  
  要生产,就有投入。投入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我们把这个投入称之为资本,并设资本为A。有了资本以后,还需人来利用,亦即生产。进行生产的人,我们称为生产者,并设生产者为B。有了资本,有了生产者,便能生产出收益。我们设收益为C。于是:
  
  (1ABC
  
  这里的算术式仅为理解式表达,而非真正运算,也就是说,重在,而非。此外,我们设定是营利情况,即C>A
  
  生产者既有受雇的工人,也有资本所有者本身,即资本家。因此上述(1)变为:
  
  (2AB1B2C
  
  B1为工人,B2为资本家。
  
  接下来,我们设工人的收益为W1,资本家的收益为W2,得:
  
  (3AW1W20
  
  注意,这里的0表示收益C已转化W,分别分配给工人和资本家,表示工人与资本家一个环节合作和分配的结束。收益在不断分配下去,合作生产一环接着一环,直至结束。但对此,马克思认为收益C除工人工资外,全被资本家占有了,资本家的收益应是工资加利润。我们相应设资本家的W2xy两部分,得到:
  
  (4AW1+(xy)=0
  
  如果等式(4)成立,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资本家收益(xy)中的x必须得以确定,然后才能Cx,得出占有的y。那么,xy能确定得了的吗?也就是说,资本家给自己开出多少的量作为工资,作为生活资料?资本家可以跟工人一样生活得很简朴,也可以花天酒地、纵情消费,把己方收益花光。另方面,资本家又如何确定得了下次扩大再生产需用多少资本,即Ay呢?在生产环节尚未结束之前,y只能是估算、推测,不代表确定,没有应不应该,或合不合理之说。因此,等式(4)不成立,是站不住脚的,只有等式(3)才正确地描述资本家和工人合作生产的一次分配环节或过程。
  
  实际上,工人的收益也已经包含了工资和利润两部分,由资本家跟工人共同商定,确定下来提前垫付或预付给了工人。等式(3)演化为:
  
  (5A+(W1C1)+(W2C2)=0
  
  此外,资本家可以用其收益满足其生活资料和投入下一环节的生产,工人也可以用其部分收益满足其生活资料外,剩余的可投资创业,成为资本家。事实上,工人不知,也无需关心资本家的收益将拿去干什么,同理,资本家也不知,也不会关心工人将用其收益干什么。于是:
  
  (6A+(x1y1)+(x2y2)=0
  
  大家用其收益干什么,属于私人领地,谁也无权干涉,干涉私人领地,就是侵权。因此,如果工人说资本家剥削了工人,资本家也同样可以说工人剥削了资本家。尽管资本家看上去是拿大头,工人拿小头,但剥削与所得大小头无关。(资本家为何拿大头,属于另外的话题,此文不表。)
  
  世上有没有资本家社会平均消费水平从而确定x呢?有,肯定有,但只有神才能找到,人是找不到的,它跟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一样,只代表一种虚拟,不代表现实。同时,现实中这种虚拟也仅仅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家和支持者内心的剥削依据有指导意义。此外,就算这个可以找到,也只是一个技术性用途,做不了道德判断的依据。资本家花费自己的劳动所得,是简朴是奢侈,与道德无关。
  
  综上,马克思关于资本家占有除工资外的全部剩余收益(利润)根本站不住脚。
  
  正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谬误不在运算上,不在逻辑推理上,而在认识事物的方法上。他的运算和推理很完美,如同建造了一栋豪华精致的大厦,但楼基却建在沙滩上,一推就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7-5 22:58:30
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非被人们所歪曲的“所谓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即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这意味着它代表的是人支配人劳动(行为)的权力或者说社会关系,与具体财富(使用价值)无关。商品(货币)拜物教之谜就是把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说成是物质的属性或者物质属性的转化率。并且政治经济学的错误,都多源于价值和财富的混同。
正如阳光、空气有用,但阳光、空气不包含任何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即不包括金钱关系,不包含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诚然,在这里价值的定义与植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语言中,价值的俗约定义——“有用性”相冲突。但劳动价值论是冲着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去的,因为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就是金钱,劳动价值论正是揭示这种金钱游戏的。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自然就成为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

商品,即卖出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
物的使用价值成为具体财富,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即商品“体”这个物质的有用属性。物质的有用属性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作为自然力一部人类劳动只能改变其形态引起属性转化,通常人类劳动在改变其形态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其它自然力,因此劳动并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仅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二节、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引用彼得罗。维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说明物质的使用价值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通过交换形成的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它意味着权力。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商品体(使用价值)同另一种商品体(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社会关系中的人支配人劳动。

不仅商品本身具有二重性,商品中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
第一重性,劳动本身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具有改变物质属性的使用价值,改变物质属性的过程,即引导其它自然力来改变其形式。作为与物质的使用价值(具体财富)转化率相关的劳动,这种劳动,在不同商品之间不可计量,也就是说这种具体劳动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中,存在不同性(异质性)。这种劳动是具体劳动与价值(交换价值)无关,仅是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与使用价值的转化相关。
第二重性,就是作为价值(劳动),即以金钱所计量的原子。它本身代表的正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换、买卖支配对方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的权力。正如市场中的消费行为,只不过是劳动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交换罢了吧,“有效需求”的真实含义是“一种可供交换的雇佣的劳动时间”。
并且资本主义追求的不是具体的财富(使用价值),而是以金钱形式异化的劳动力支配关系——价值。正如产值5000万,并不代表多少架飞机或裤子,只是代表所有这些生产中相同的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如:异质的被卖出成交的1磅牛肉与N吨牛屎的价值量(交换价值量)相同,你不可能说两者价值量相同,就让某个每天需要吃1磅牛肉的人不吃牛肉,而去吃N吨牛肉。两者价值量相同,是因为两含了相同的,人支配人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异质的物质的有用性。
也就是说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所谓的生产总值或者说总生产涵数是压根不存在的,如所谓的GDP,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应该叫做“生产了资本的雇佣劳动时间总和”。因为异质物是不可加总的,如异质的苹果和梨,都增长了10%,你可以说经济增长10%,但一个增加5%,一个增长1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指数的,同样所谓的物价指数CPI,也是如此。说经济增长5%,还不如说某种卡车的载重量从5吨增加到10吨。并且10年前生产的消费品与现在生产的消费品可能完全不一样,即然有可能基于不同的物质属性,又有何比较性呢?现代经济学或多或少,就是马克思批判的商品(货币)拜物教。由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劳动价值论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货币理论。如果说货币是符号,那么商品也可以看成是符号,其数值的增加,只意味着人支配人劳动时间的时间的沿长,不包含涉及具体的物质财富多少。正如汇率包不含任何物质性一样,实际上代表的是两国雇佣劳动交换的比例。

价值(交换价值)的总量与生产力无关。马克思有一个结论:“同一社会性的劳动,不管生产力如何变化,其提供的价值量是相同的。” 这个结论,是通过不同物质生产效率的行业存在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得以完全排除。证明价值总量及利润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与技术因素、物质生产效率(使用价值转化率)因素无关。如某一行业的资本利润率较低,它就会立即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时,就会选择出售此领域一定的资产,而购买较高利润率的资产,这样就导致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正如房价上涨,其它行业也会涨价对抗。对资本来说必须有高于平均利润率(剥削率)的积累率,不然资本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危险。如二十年前有50万元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小雇主,而现在50万元在大城市还不够买一套住房,这就是资本积累式竞争表现,与流行经济学宣传的市场是以技术为主的竞争格格不入。积累式竞争是资本竞相直接或者变向的压低劳动力价格过程,积累式竞争不断加重剥削。资本之间会比,有更高的剥削率(利润率),如果没有更高的剥削率(利润率),资本就会失去原有资本的地位。在现实中表现为逼迫劳动者(消费者)用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去交换(直接或变向压低劳动力价格的过程),这样价值量就得到增长,资本就得以增值,市场经济的金钱游戏得以继续。当交换遇到人们的生理极限,危机就开始了,最先从马克思指出的金融体系爆发,最后出现列宁、斯大林所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无论生产力如何变化,同一劳动相同时间内所提供的价值量是相同的。”自然推出,价值的增值,实际上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生产,即现在所谓的GDP增长。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生产只要不能继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得瘫痪。
剩余价值非具体的剩余财富,只不过是交换中,剩余劳动时间支配的权力,利润是它转化形式。如:如以前需要5年劳动时间交换的住房,现在需要10年或者20年,就是逼迫人们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工作时间)去交换,自然,价值量就得到增长,所谓的GDP增加,GDP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价值量的概念,一个钱的数字。现代拜物教经济学确把它说成是总生产涵数,代表具体的财富,可异质属性的物加总在一起能表述什么?总生产涵数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错误,它实际代表的是总劳动时间支配之和。(当然交换体系内,钱的数值越高,代表能以这种比例支配越多的劳动力,自然,力量就越强大,但交换体系以外,就是另外的一回事。)同样,教育、医疗市场化也是把公众的资源私有化,逼迫人们用更多的工作时间去交换
在马克思看来,利润显然是一种社会关系,一个与产权相关的问题,这一点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观点没有什么不同。即明析的私有产权会阻进更多的利润。
由于企业追求的不是具体的使用价值,而是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因此马克思得出一个结论,企业造就了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很显然价值(交换价值)就如同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一定距离所消耗的汽油能量一样,消耗越高罪过越大,资本因吞噬劳动,把其奴役成价值,因此资本有罪。

马克思认为终结这种人压榨人的方式,在于根除追求利润的极恶制度,让人们个人按需分配自身的劳动时间,个人按需分配劳动时间成为社会生产有计划有比例发展的依据,时间从而得到最大化的节约,从而使个人赢得自由。 自身劳动(行为)的个人所有权是悠关每个人的自由,没有自身劳动的个人所有权就没有个人自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对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权的第一个否定。
自然力作为转化物质的使用价值的要素,并不是因为拥有权,自然规律才改变,但无疑私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会逼迫人们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根本不涉及具体财富(使用价值)的增加,只涉及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的增加,即金钱游戏的增值。因此所谓的按要素分配,其实质就是按要素支配人的劳动力,正是资本主义所有权的体现,是统治阶级通过暴力形式确定下来的社会关系。只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个人才能按需分配劳动时间,在社会交换的关系当中,反映为不再为利润而生产,时间的节约成为最高的规律。
另外,价值与价格是不同的,并不仅仅表现为价值是价格在统计上的平均。实际上有价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如商品渡让的过程中只要不吞噬劳务(劳动与可变资本相交换),本身是不会增值的,如艺术品卖家把出土文物渡让给,艺术品买家,如没有出现资本吞噬劳动的新增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量是不会增值的。出土文物本身不属有价值,只有可能有高价格,消耗在其中的劳动是历史上的死劳动,不是与现在的社会发生社会关系的劳动。当艺术品行业,利润率较高,就会在大量的资本拥入此行业,这样就会改变劳务与资本交换的比例,资本就会吞噬劳动使系统整体、社会整体的价值量增值,相反如何利润率下降,或者亏损的人较多,就会有大量的资本流出此行业,同样劳务也会减少。因此价值应该看成某种量所计量的原子,这种原子即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22:59:11
我看你什么也批不了,我第一页回贴,你的文宣性就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23:00:02
:难道亏损企业的资本家真没有剥削工人?
   首先要搞清楚,剩余价值是什么?剩余价值是交换中剩余劳动时间支配的权力。(因为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代表的是人支配人的劳动(行为)的权力。
   在这里雇员不是奴隶,他给资本家工作,也就是自身的行为(劳动)时间归资本家支配,而资本家支配给雇员的工资所能兑现的劳动时间,无论亏损与否,通常低于工人给资本家工作的劳动时间的,也就是说资本家并没有用相等的劳动时间来交换。打个比方,如雇员给资本家工作2小时,而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能兑现的社会性劳动的劳动时间通常是低于2小时,而且某些亏损的时候,资本家还拖欠工资,也就是说没有用任何劳动时间去交换,这时的剥削已不是剩余价值式的剥削了,亏损的情况下还是奴隶式的剥削。
  在劳动产品还没有交换出去已前(交换出去的称为商品,资本论中的定义),剩余价值(剩余劳动)就已经存在,商品交换出去,只不过是利润的实现形式。当然也有亏损打旧处理的,这时剩余价值是被其它消费者(劳动者)支配了,但资本家还是剥削了雇员的剩余价值。因为存在不等的劳动时间交换。

   并且资本家之间存在着以平均利润率(剥削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只要利润率(剥削率)太低,资本家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危险。如只要利润率太低,资本家就会直接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对抗时就会,出售此领域一定的资产,而购买较高利润率的资产,这样就会导致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均衡。如同房产地涨价,其它行业也会涨价对抗一样,这就是积累式竞争的表现,并且20多年前几十万元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小雇主,而现在几十万元在大城市 还能不够买住房,这就是积累式竞争的充分表现。对于资本家来说必须有更高的剥削率,不然随时都有失去资本家地位的危险。追求利润的社会制度,逼迫人们用越来越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邪恶就在于追求不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财富,追求的是以价值(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权力。”
   如:如:以一套住房来说,只要不毁坏,其使用价值是一定的。但以前普通工人需要5年的工资,现在确需要10年或20年的工资。价值量增加,是因为大量的工人被资本吞噬变成价值。价值量的增加根本就与具体财富增加无关。而是追求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的生产方式会吞噬更多的劳动,让劳动者要得到与原来相同的财富会越来越累。利润压根就与具体的产出无关,而是交换中的劳动剩余。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以说利润压根就与真真正正的效率无关,真正的效率是以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取最大化的产出(满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23:04:55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2-7-5 22:59
我看你什么也批不了,我第一页回贴,你的文宣性就废了。
那是,因为被垃圾挡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7-5 23:08:05
he_zr 发表于 2012-7-5 23:04
那是,因为被垃圾挡道了。
掩盖人支配人行为的社会关系的人才是垃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