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17:53:03编辑过]
据认为,马克思之所以在生前未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是因为发现了其逻辑上的问题.当然,也是据分析,事实上马克思是因为身体等原因而如此的.并有书信为证;同时似乎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有所考虑这一点.本人可能是既偷懒且愚钝,也许未看仔细,也许未看出来,这就以后再说了.
此文发表后,曾有网友提出一个问题,即我的固定资本用语与马克思的不变资本不相对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本人对此实在是欠考虑.,只是注意了与生产成本相对应及其通俗性问题了.而忽视了这位网友提出的这个问题,并这个词也实在是太粗糙了.在这里发的,是已经改过用语的了.在此,我再一次向这位网友表示感谢.这位网友还提了另外的问题.原文就不录了.只把我的回复贴这里罢.明眼人一看就知原文是怎么回事:
对于第二个问题.马克思并不承认自然力可以创造价值----尽管他这种说法无论如何都会让读者易于产生这样的看法.他认为问题在于垄断.然而有限的东西必然要垄断啊.垄断只有程度和方式的不同罢了,问题不在于垄断,而在于垄断价格的真正后果是什么.有限的东西不垄断,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十件商品一百个人想要.怎么办?如果这些人是一个社会,那么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才有利于这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抗拒的. 马克思恰恰就是基本上你说的那个意思.我在文章中指到了.他明确地指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然而,同样的生产一种商品,越落后却越在事实上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而先进的企业不是由于先进而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而是由于先进而剥夺了更多的别人创造的价值.也就是说,它的先进在于善于剥夺而不在于善于创造.你不觉得这很可疑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当一种商品生产企业的先进的生产条件相类似时,他们所创造的价值是最低的了.我们时刻不要忘记,价值的载体是被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劳动本身.劳动,我们要从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对社会的满足水平来判断.而不是从所谓的劳动时间及强度等来判断.后者恰恰是要被判断的.马克思在第一卷中,指出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而不论是什么样的生产条件,一种商品的价值是惟一的.而在第三卷中,则成了市场价值为一种一般的商品价值的中间状态,而最不好条件的个别价值是大于这种中间状态的,从而使最好条件对之进行剥夺成为可能.在这里,各种条件的个别价值都是价值,但不是市场价值.而在那里,则没有所谓的个别价值的地位.你说,这是不是前后矛盾的? 2008-6-11 |
现在,让我们假设一种雇佣劳动者劳动之外的形式上的原因比如自然力所导致的生产成本的节约:
如果原先生产100件生活资料商品价值1000元,其中不变资本400元,可变资本即雇佣劳动者工资400元,利润200元。那么,雇佣劳动者工资相当于40件生活资料商品,而归生产者的是60件商品。现在假设因为利用自然力从而使不变资本节省四分之一,这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就可以下降到9元/件,我们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相应地雇佣劳动者工资可以下降到360元,从而仍然相当于40件生活资料商品。于是,生产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40元。
根据我们的假设,这里雇佣劳动者的劳动量不变,从而这100件商品中所包含的雇佣劳动者劳动量显然不变,而价格的下降又使得没有其他任何人为生产者获得更大利润而多支付一文钱——因为这些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并没有减少;雇佣劳动者的工资虽然是货币工资减少了,但实物工资不变。由此我们看到,这里自然生产力似乎成为了生活资料便宜的唯一因素,尽管马克思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这却是按马克思的逻辑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好久不来了,这次上来就看到你的大作,不过你的思维方式依然。
关于你的例子中,我将问题的焦点用下划线标示:请你解释一下,你为什么推出价格可以下降到9元?这种推断是马克思的逻辑,还是你的逻辑?
按照马克思资本利润趋同的观点,如果资本利润率是你例子中的25%,自然力无租金,不考虑其他变化,则自然力导致的结果应该是价格下降到8.75元,工人得到的仍然是400元(你的其他条件不变其实已经暗含了这一点:即可变投入不变),资方得到175元利润。
当然,马克思不仅仅有利润趋同的观点,还有资本有机构成等理论,如果考虑这些因素,你就更不能无端说价格下降到9元。
你并不按照马克思的逻辑推断引入自然力之后的价格水平,而是不负责任地说价格下降到9元,然后以此为基础说马克思存在逻辑问题。很早以前我就说过,这不是马克思的逻辑问题,而是你自己存在逻辑问题。
上面的例子可见,你的分析方法非常粗糙,连最起码的静态分析所应具备的严谨程度都没有达到。但愿你有这个能力,懂得我说的是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2 6:56:13编辑过]
好久不来了,这次上来就看到你的大作,不过你的思维方式依然。
关于你的例子中,我将问题的焦点用下划线标示:请你解释一下,你为什么推出价格可以下降到9元?这种推断是马克思的逻辑,还是你的逻辑?
按照马克思资本利润趋同的观点,如果资本利润率是你例子中的25%,自然力无租金,不考虑其他变化,则自然力导致的结果应该是价格下降到8.75元,工人得到的仍然是400元(你的其他条件不变其实已经暗含了这一点:即可变投入不变),资方得到175元利润。
当然,马克思不仅仅有利润趋同的观点,还有资本有机构成等理论,如果考虑这些因素,你就更不能无端说价格下降到9元。
你并不按照马克思的逻辑推断引入自然力之后的价格水平,而是不负责任地说价格下降到9元,然后以此为基础说马克思存在逻辑问题。很早以前我就说过,这不是马克思的逻辑问题,而是你自己存在逻辑问题。
上面的例子可见,你的分析方法非常粗糙,连最起码的静态分析所应具备的严谨程度都没有达到。但愿你有这个能力,懂得我说的是什么。
好久不来了,这次上来就看到你的大作,不过你的思维方式依然。
关于你的例子中,我将问题的焦点用下划线标示:请你解释一下,你为什么推出价格可以下降到9元?这种推断是马克思的逻辑,还是你的逻辑?
按照马克思资本利润趋同的观点,如果资本利润率是你例子中的25%,自然力无租金,不考虑其他变化,则自然力导致的结果应该是价格下降到8.75元,工人得到的仍然是400元(你的其他条件不变其实已经暗含了这一点:即可变投入不变),资方得到175元利润。
当然,马克思不仅仅有利润趋同的观点,还有资本有机构成等理论,如果考虑这些因素,你就更不能无端说价格下降到9元。
你并不按照马克思的逻辑推断引入自然力之后的价格水平,而是不负责任地说价格下降到9元,然后以此为基础说马克思存在逻辑问题。很早以前我就说过,这不是马克思的逻辑问题,而是你自己存在逻辑问题。
上面的例子可见,你的分析方法非常粗糙,连最起码的静态分析所应具备的严谨程度都没有达到。但愿你有这个能力,懂得我说的是什么。
嗬!出息了,知道讲点卫生了——不过还得努力。
有鉴于此,就说几句。
一, 好久不来就别提了——如果你的好久不是仅仅指几天的话,大概前几天还见了呢。 2 2 2
二, 这回你终于起了点积极作用。你让我又看了几眼我的贴了——从发完,再未瞅过,确实有“问题”。看来你是很有把握了,不然,这“萧瑟秋”要再出来,多少有些难为情罢?不过不要高兴太早,你的作用仅仅是让我多看了几眼,而不是你说的是正确的。原因在于:
三, 可变投入不变是指什么不变?对于马克思而言难道是指货币工资吗?文章中引文中马克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工资下降。
四, 既然这种自然力使成本节约,价格当然可以下降。你问为什么是9元。我告诉你:如果我愿意,我说它是9.5元也没问题。请注意马克思这句话:“垄断可以增加代表剩余价值的劳动产品的部分,而相对减少转化为工资的劳动产品部分.只要它发生这样的作用于,它就会提高一般利润率,可是不会创造出超额利润”。你以为这种自然力必然是一切生产者共有的吗(这是我的叙述疏忽之一。然而,读者要是对我引文中马克思相关观点有所了解,我不提示也不会产生误解。更何况,引文中垄断二字在那里明摆着呀。难道马克思说东,我要说西不成)?由此而进一步地,你是把我的假设理解成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了?如果是短期的,当这种自然力的使用处于垄断状态并产量不曾增加时,你作为生产者,会把价格下降到使所获得的利润额低于原有水平的地步吗?——事实上,如果不是竞争的压力,生产者根本就不会降低价格;如果是长期的,你用既定的25%进行你那样的考虑同样不合逻辑——长期,对于我们不曾假设它有新的生产手段或创新的行业而言,利润率是什么趋势啊?你至少应当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事情,或在某种价格或利润水平上情况是怎样。什么叫“现在……可以……”呢?粗糙?显而易见呢!那几句话送还与你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五, 在此例中,我为了在既无企业内部雇佣劳动者劳动量的增加,也无外部支付更多价值时简单明了地说明超额利润来源问题(关于超额利润与相对剩余价值,对于不甚了解马克思原意的读者而言,我同样是存在疏忽),而说其可以下降至9元——其实,。正如前述的意思一样,我可以在符合市场逻辑的范围内任意确定之。现在这里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下降到这个价格,而在于我应该进一步地设定某种情境,否则这9元有些说得太突兀。你如果这么问我:既然其他条件不变,你怎能说价格下降这种话?也算你是看到点儿问题——尽管这在于我疏于详解——可惜。至于想推翻我整个论证的逻辑框架,马克思来了也未必!我的问题在于想尽量简化而存在疏漏,而你的问题在于对马克思观点并不了解而仅是就表面的东西去考虑——形而上学呢。所以,你根本就置疑不到点子上。我也很久前就说过,我的文章中应该会有问题——谁是圣人?但是,那要看这问题是被什么人发现。你若仅仅了解几个马克思的教条甚至说几个名词,就根本找不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你得把他的理论联系起来看。
六, 顺便要说的是,用算术是不能为马克思进行有效的置疑乃至辩护的,这已经有一些人做了,但毫无意义。争来争去,不过是对不存在的东西放空炮。因为马克思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于他的假设(以及很可能是立场的改变而造成的前后矛盾)。他把本来需要证明存在的东西,当成已经存在的东西看待了。
七, 我会抽空把原例子重弄一下。不过,原文我不会动的——在前面加上修改过的便得。
八, 有人到我的责任田来指导工作这很好,可是,他总是认识什么是麦子什么是草罢?明明有草,他就是没看见;明明是麦子——也许长得不怎么样,他却楞说是草。唉,摇头晃脑。
九,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这么说萧瑟秋的四则运算你认为是很深奥的了?当然,你一定是认为自己很看懂了.如此说来,你与之至少是半斤对八两.而鉴于他存在的问题你却暗含着吹捧,可见,你甚至是----不,是完全是---等而下之的.
二,你来此讨论问题,是为了从中获得幸福和成就感了?或者说你已经很获得这种感觉了?再或者是你认为别人正在获得着这种感觉了?你如此浅薄的想法,也只有浅薄之人才有.正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腑也.
三,阴阳怪气,令人作呕!-------呸!
一, 好久不来就别提了——如果你的好久不是仅仅指几天的话,大概前几天还见了呢。 2 2 2
你惯会无中生有,这点小节你都不放过——你找个我在前面回贴发表前几天还来过的证据!真是活见鬼了,难道我在旅途中的某地梦游上网了?既然你后面说“大概”,前面又怎么确凿地让我“别提”?你这种乱七八糟的逻辑,是不是你本人的真实写照?
二, 这回你终于起了点积极作用。你让我又看了几眼我的贴了——从发完,再未瞅过,确实有“问题”。看来你是很有把握了,不然,这“萧瑟秋”要再出来,多少有些难为情罢?不过不要高兴太早,你的作用仅仅是让我多看了几眼,而不是你说的是正确的。原因在于:
你惯会评价别人,怎么“李冬会”钻出来一点都不难为情?你太看得起你自己了,我的作用根本就不是针对你的,你自作多情干什么?——我仅仅是让其他看到此贴的人看到我的话,至于你,我担心你看不懂因而根本就不考虑——看来我的担心一点没错!
三, 可变投入不变是指什么不变?对于马克思而言难道是指货币工资吗?文章中引文中马克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工资下降。
我们不知道指的是什么,但是你告诉了我们是什么:你说其他条件不变,则至少意味着货币工资不变。莫非你的其他条件不包括货币工资?呵呵,没有什么奇怪的,如果你潜意识已经意识到要包括的话,你的逻辑能力就不至于此了。
四, 既然这种自然力使成本节约,价格当然可以下降。你问为什么是9元。我告诉你:如果我愿意,我说它是9.5元也没问题。请注意马克思这句话:“垄断可以增加代表剩余价值的劳动产品的部分,而相对减少转化为工资的劳动产品部分.只要它发生这样的作用于,它就会提高一般利润率,可是不会创造出超额利润”。你以为这种自然力必然是一切生产者共有的吗(这是我的叙述疏忽之一。然而,读者要是对我引文中马克思相关观点有所了解,我不提示也不会产生误解。更何况,引文中垄断二字在那里明摆着呀。难道马克思说东,我要说西不成)?由此而进一步地,你是把我的假设理解成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了?如果是短期的,当这种自然力的使用处于垄断状态并产量不曾增加时,你作为生产者,会把价格下降到使所获得的利润额低于原有水平的地步吗?——事实上,如果不是竞争的压力,生产者根本就不会降低价格;如果是长期的,你用既定的25%进行你那样的考虑同样不合逻辑——长期,对于我们不曾假设它有新的生产手段或创新的行业而言,利润率是什么趋势啊?你至少应当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事情,或在某种价格或利润水平上情况是怎样。什么叫“现在……可以……”呢?粗糙?显而易见呢!那几句话送还与你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五, 在此例中,我为了在既无企业内部雇佣劳动者劳动量的增加,也无外部支付更多价值时简单明了地说明超额利润来源问题(关于超额利润与相对剩余价值,对于不甚了解马克思原意的读者而言,我同样是存在疏忽),而说其可以下降至9元——其实,。正如前述的意思一样,我可以在符合市场逻辑的范围内任意确定之。现在这里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下降到这个价格,而在于我应该进一步地设定某种情境,否则这9元有些说得太突兀。你如果这么问我:既然其他条件不变,你怎能说价格下降这种话?也算你是看到点儿问题——尽管这在于我疏于详解——可惜。至于想推翻我整个论证的逻辑框架,马克思来了也未必!我的问题在于想尽量简化而存在疏漏,而你的问题在于对马克思观点并不了解而仅是就表面的东西去考虑——形而上学呢。所以,你根本就置疑不到点子上。我也很久前就说过,我的文章中应该会有问题——谁是圣人?但是,那要看这问题是被什么人发现。你若仅仅了解几个马克思的教条甚至说几个名词,就根本找不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你得把他的理论联系起来看。
你的水平太高了,上面的论述,除了教导我的,我是没有能力看懂了。呵呵,虚心接受教导,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谢谢你夸我看到点儿问题,不过老实说,被你夸我就要该反思了:究竟是因为你进步到我们可以交流的程度呢,还是我堕落到你的水平?
六, 顺便要说的是,用算术是不能为马克思进行有效的置疑乃至辩护的,这已经有一些人做了,但毫无意义。争来争去,不过是对不存在的东西放空炮。因为马克思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于他的假设(以及很可能是立场的改变而造成的前后矛盾)。他把本来需要证明存在的东西,当成已经存在的东西看待了。
你总是大家的口吻。很怀疑你这句话同样是无中生有,你就举几个例子,说说当代有哪些人将马克思理论进行数学化的工作就行了——我直接怀疑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个领域的工作,对于你不能看懂他们的工作,我更不会质疑了。
七, 我会抽空把原例子重弄一下。不过,原文我不会动的——在前面加上修改过的便得。
八, 有人到我的责任田来指导工作这很好,可是,他总是认识什么是麦子什么是草罢?明明有草,他就是没看见;明明是麦子——也许长得不怎么样,他却楞说是草。唉,摇头晃脑。
呵呵,劝你别打比方,免得我们不知所云啊。你的逻辑总是自相矛盾——前面还说我看到点儿问题,这会儿我连麦子和草都没有搞清楚——你究竟想说我处在一个设么样的水平?
九,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5 20:08:23编辑过]
=========
一,之前说过,养熟的东西,一叫唤,就能听出来—更何况去年就已听到过叫声。谁管你驴途不驴途的,能不能上网与之无关。知道你不会承认,比如,谁见哪个傻瓜会承认自己的傻瓜。阿Q还忌亮字呢
二,你的行为已令人感到臭不可闻了,难道自己不自知吗?翻翻以前的贴子罢,那个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了。
三,你已经愚蠢的不可救药了。预备着你的一向技俩,所以我说原贴我不会删掉的,还在。这是原话:“现在假设因为利用自然力从而使不变资本节省四分之一,这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就可以下降到9元/件,我们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相应地雇佣劳动者工资可以下降到360元,从而仍然相当于40件生活资料商品。于是,生产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40元。”现在是在讲价值的来源问题,那么这不变是指什么呢?难道你一点也看不懂吗?你怎不说商品价格也不应变呢?看来你真是个木头脑袋;再,既然假设其他不变,那么工资的变化是这里的原因,还是条件?你真是蠢到家了。对此,你既然不知道马克思关于实物工资的观点,也不至于如此啊。
三,既然自以为有能力反驳之前的,之后的有问题还是照旧罢了。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对你的臭味,我已经适应了。
哼,你以为这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吗?别自以为是了,也许更新情况的我不知道---因为我既然认为无用,自然兴趣不大。不过,对付你,倒可随便提几个,国外的;斯蒂德曼(由斯拉法而来);萨缪尔森……,国内的,如白暴力,晏智杰。其中以前者涉及最多。他有一本书专门讲这个问题的。并介绍了一些作家的观点。他们二人出的相关的书一个是02年,一个01年,显然不是最新了——如果果然有不同与以往观点的新的的话。
四,另外,不要随便安名词。用算术置疑与辩护并不等于把马克思理论数学化,我用的是算术二字,数学二字?哼,还是莫用这上面的好。呸!
五,弄不明白就闭咀,弄明白再出言……
七.在哪扒来的二个词在这里瞎用上了,驴唇不对马嘴。你一向是生吞活剥。由此也可见一斑。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嗑瓜子出个臭虫也不算稀奇。言辞有些刻薄更是小菜一碟,问题是不在于言辞有些刻薄,而在于你一张嘴,空气立刻有一股二氧化硫的味道。“夸”你二句,你倒颇不受用,看来,狗是改不了吃屎的----刚用了点干净的,马上就受不了了!!
至于回那贴,哼,那是自找的。我最讨厌舌头长的……会说人话你就说,不会说人话,就闭上那臭嘴滚一边凉快去!
八,最后,废了一大堆话,没有一句与原问题有关。你也就这样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6 7:04:09编辑过]
朋友,真巧了,在光明我也曾这样问过另一个人,结果不了了之.唉,很愁人呢.
问候你.
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含量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成反比,企业价值实现的总量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是一个加权平均值."个别劳动"是指该企业产品中实际耗费的劳动.
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含量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成反比,企业价值实现的总量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是一个加权平均值."个别劳动"是指该企业产品中实际耗费的劳动.
=========
一,之前说过,养熟的东西,一叫唤,就能听出来—更何况去年就已听到过叫声。谁管你驴途不驴途的,能不能上网与之无关。知道你不会承认,比如,谁见哪个傻瓜会承认自己的傻瓜。阿Q还忌亮字呢
二,你的行为已令人感到臭不可闻了,难道自己不自知吗?翻翻以前的贴子罢,那个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了。
三,你已经愚蠢的不可救药了。预备着你的一向技俩,所以我说原贴我不会删掉的,还在。这是原话:“现在假设因为利用自然力从而使不变资本节省四分之一,这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就可以下降到9元/件,我们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相应地雇佣劳动者工资可以下降到360元,从而仍然相当于40件生活资料商品。于是,生产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40元。”现在是在讲价值的来源问题,那么这不变是指什么呢?难道你一点也看不懂吗?你怎不说商品价格也不应变呢?看来你真是个木头脑袋;再,既然假设其他不变,那么工资的变化是这里的原因,还是条件?你真是蠢到家了。对此,你既然不知道马克思关于实物工资的观点,也不至于如此啊。
三,既然自以为有能力反驳之前的,之后的有问题还是照旧罢了。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对你的臭味,我已经适应了。
哼,你以为这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吗?别自以为是了,也许更新情况的我不知道---因为我既然认为无用,自然兴趣不大。不过,对付你,倒可随便提几个,国外的;斯蒂德曼(由斯拉法而来);萨缪尔森……,国内的,如白暴力,晏智杰。其中以前者涉及最多。他有一本书专门讲这个问题的。并介绍了一些作家的观点。他们二人出的相关的书一个是02年,一个01年,显然不是最新了——如果果然有不同与以往观点的新的的话。
四,另外,不要随便安名词。用算术置疑与辩护并不等于把马克思理论数学化,我用的是算术二字,数学二字?哼,还是莫用这上面的好。呸!
五,弄不明白就闭咀,弄明白再出言……
七.在哪扒来的二个词在这里瞎用上了,驴唇不对马嘴。你一向是生吞活剥。由此也可见一斑。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嗑瓜子出个臭虫也不算稀奇。言辞有些刻薄更是小菜一碟,问题是不在于言辞有些刻薄,而在于你一张嘴,空气立刻有一股二氧化硫的味道。“夸”你二句,你倒颇不受用,看来,狗是改不了吃屎的----刚用了点干净的,马上就受不了了!!
至于回那贴,哼,那是自找的。我最讨厌舌头长的……会说人话你就说,不会说人话,就闭上那臭嘴滚一边凉快去!
八,最后,废了一大堆话,没有一句与原问题有关。你也就这样了。
李冬会说: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呵呵,不爱护环境的,肯定不是人!
李冬会说:这是原话:“现在假设因为利用自然力从而使不变资本节省四分之一,这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就可以下降到9元/件,我们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相应地雇佣劳动者工资可以下降到360元,从而仍然相当于40件生活资料商品。于是,生产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40元。”现在是在讲价值的来源问题,那么这不变是指什么呢?难道你一点也看不懂吗?你怎不说商品价格也不应变呢?
呵呵,你连条件和结果都没有弄清楚,你说的是其他条件不变,没有说作为结果的价格不变啊?你为什么给我这样栽赃?呵呵,你本来就不可能懂得条件和结果的,和你这样说也是白搭。
还是破口大骂了。劝你还是不要激动,我说过,我写的东西不是让你看的,你上蹿下跳干什么呢?
至于算术和数学,呵呵,你举个不属于算术的数学我们看看?算了,也不难为你了,免得你又破口大骂
呵呵,怎么想起向我请教此问题呢?我说过,我写的是为了李冬会之外的人看的,既然你发话,我该思考了,问题是,我该怎么理解你的问题呢?
李冬会说: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呵呵,不爱护环境的,肯定不是人!
李冬会说:这是原话:“现在假设因为利用自然力从而使不变资本节省四分之一,这样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就可以下降到9元/件,我们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相应地雇佣劳动者工资可以下降到360元,从而仍然相当于40件生活资料商品。于是,生产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40元。”现在是在讲价值的来源问题,那么这不变是指什么呢?难道你一点也看不懂吗?你怎不说商品价格也不应变呢?
呵呵,你连条件和结果都没有弄清楚,你说的是其他条件不变,没有说作为结果的价格不变啊?你为什么给我这样栽赃?呵呵,你本来就不可能懂得条件和结果的,和你这样说也是白搭。
还是破口大骂了。劝你还是不要激动,我说过,我写的东西不是让你看的,你上蹿下跳干什么呢?
至于算术和数学,呵呵,你举个不属于算术的数学我们看看?算了,也不难为你了,免得你又破口大骂
呵呵,不爱护环境的,肯定不是人!
一,尔自己都承认自己说话难听---这是我对骂人的委婉的说法,.你自己把它叫做"刻薄"-----呵,你都糟蹋了"刻薄"这二字了.对我来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孔子曰:始作甬者,----?
呵,你连条件和结果都没有弄清楚,你说的是其他条件不变,没有说作为结果的价格不变啊?你为什么给我这样栽赃?呵呵,你本来就不可能懂得条件和结果的,和你这样说也是白搭。
二,你不觉得你这话说得不些不知所云吗?净说蠢话,那有结果先于条件变的?那用我说吗?再说了,你把我说的工资的货币价格下降当条件来找问题来了.现在倒弄出这么一套嗑.真是驴唇不对马嘴.你自己说啥呢你自己知道不?栽赃?真恶心.白屏黑字,这是哪跟哪呀?有那必要吗?求求你,别老说糊话,
还是破口大骂了。劝你还是不要激动,我说过,我写的东西不是让你看的,你上蹿下跳干什么呢?
三,激动?哈,净提拨自己,你配我与你激动吗?挥手轰下苍蝇而已.大骂?这一点你是我的师付呢,?还得向你学习.
后三句话,我可真是迟钝了,看不懂.你是说你的什么在别处的贴子吗?未见过,也无必要在此提这个罢?那么你是说在这里的贴子吗?那就更奇怪了,你找我贴子的问题不是让我看?并且我在我主贴里回与我内容有关的东东,与上蹿下跳何干?黑,你没病罢你?
至于算术和数学,呵呵,你举个不属于算术的数学我们看看?算了,也不难为你了,免得你又破口大骂.
.哈,你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算是真正明白了,原来我实在是与一个傻瓜在对话.有二点原因有此说:
1,用最为通俗的话讲,我们最早接触你的所谓"数学"时是什么时候,那时候称什么?学什么?你不会不懂罢?
二,要是还不懂,那我就随便上网找几个专门解释这个问题的贴子罢.说你是傻瓜一点也不屈你,你很有把握吗?这么问,你怎不查一下,现在这么发达?这方便?
二个贴子,后一个长点,不过,对你这个的,也只能这样了:
第一个:
算术是数学的分支,或者说是数学的最初形式,它是关于数的一些运算的基本属性的研究。常用的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有时候,更复杂的运算如指数和平方根,也包括在算术运算的范畴内。算术运算要按照特定规则来进行。
数学最早是研究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的学科。在现代,数学又是利用逻辑形式研究现实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简单说来,数学是运算的科学,包括数量运算和图形运算。
图形运算就是几何,又包括平面图形运算即平面几何和立体图形运算即立体几何。
数量运算,又包括具体数字的运算和代数运算。
代数,是指不确定的数,或称未知数,或称符号。代数运算就是符号运算。它是任何具体数字都适用的运算,是具体数字运算的一般化和延伸。
具体数字的运算,就是算术。
第二个:
昨天在一本介绍天才教育的书上看到这么一个例子,觉得它很有意思,值得深思。“数学”和“算术”的区别在哪儿?我们的“数学课”是在传播数学呢?还是在传授“算术”呢?
首先来一个小学5年级的简单数学题如何?
一个老头看见狗和鸭子的头是5个,脚共有14只,请问狗和鸭子分别是多少只?
老师: 请同学们怎么解决?
学生甲: 狗数(X)+鸭数(Y)=5 X×4+Y×2=14
老师: 嗯,列出的式子不错,不过请大家先别算出答案。
学生们: 不用算?
老师: 是的,先别急着算答案。我来问大家,我们能肯定小狗的数目不会是5只,对吧?
学生们: 是的。
老师: 为什么呢?
学生乙: 因为小狗加上鸭子的总数目是5只,生活中暂时没有长2个头的狗或者不长头的狗狗。所以,小狗肯定没有5只。
老师: 那好,我们就从5只以下算起了。那么小狗是4只,鸭子是1只,对不对?
学生丙: 不对。
老师: 为什么呢?
学生丙: 小狗是4只的话,它的腿就是16条了,超过了总数14条腿,肯定不对。
老师: 回答的真好!那么小狗数目是3只,鸭子是2只,对不?
学生甲: 不对,因为小狗是3只的话,腿有12条;而鸭子是2只,腿有4条,加起来是16条腿,也不对。
老师: 嗯,回答的好!那么小狗是1只,鸭子是4只时,对吗?
学生丁:这样的话,腿数4+8变成12条也不对。
老师:那么这时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们:所以小狗的数目只能是大于1只,小于3只,是2只!鸭子是3只,它们的腿加起来是8+6=14只;
老师:你们算的真好!现在你们在计算一下方程式,看看答案是否符合。
……
各位,不知道看了此文会有何感想?
我们这样一步步解决问题,叫“数学”,如果单独解方程式,就叫“算术”。
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是列出方程式,计算出答案,那么他还是不知道为什么答案是对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其他的答案错了。
有人会说:“方程式是规律,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但是我们教会孩子只走一条不明白的路,那么我们教了什么给他呢?走捷径的人往往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了。解了方程式也不知道这些为什么是对的,另一些错的为什么错了。那么解这个方程式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回顾现实,现在的教育恰恰只教你“列出办法”来,算出答案来,表面看好像是解决了问题。而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了?为什么其他答案错了,将来在真正的实践中,我们依然不知道如何找出、鉴别各种可能性的关系。
在我们心理学界一样,比如:我们教会学生“情绪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对世界的反应而产生的”,但是为什么呢?我们始终不明白。
如果我们不知道一样事物为什么这样,而不为什么那样,我们知道了什么呢?
=========
这最后一句话,你值得你消受一下哈!
_-------就此而言,以后我的贴子你"本人"还是少回罢,实在是浪费我的时间,求你了哈.这是谋财害命呢---按鲁迅的说法.我总不能总与傻瓜扯闲淡----你又要说我骂人了,随你吧,我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7 4:54:59编辑过]
=========
这最后一句话,你值得你消受一下哈!
_-------就此而言,以后我的贴子你"本人"还是少回罢,实在是浪费我的时间,求你了哈.这是谋财害命呢---按鲁迅的说法.我总不能总与傻瓜扯闲淡----你又要说我骂人了,随你吧,我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hehe,怎么只顾自说自话啊。我早就一再申明:我写的不是为了让李冬会看的,难道李冬会是求我“浪费”他的时间?什么叫自找的,地球人都知道。至于“刻薄”,李冬会也神经过敏过了头,居然将其和“骂人”等同——小人难惹啊!
闲话少说,还是让大伙看看李冬会的逻辑:自然力导致固定投入省1/4即100元,其他条件不变。我现在是明白了,这里的其他条件不变是最终资方和劳方获得的分配比例不变——资方仍然得到60件衬衫,劳方40件。呵呵,分配应该是结果啊,怎么突然到了李冬会那儿就成了条件?
逻辑混乱如斯……
hehe,怎么只顾自说自话啊。我早就一再申明:我写的不是为了让李冬会看的,难道李冬会是求我“浪费”他的时间?什么叫自找的,地球人都知道。至于“刻薄”,李冬会也神经过敏过了头,居然将其和“骂人”等同——小人难惹啊!
闲话少说,还是让大伙看看李冬会的逻辑:自然力导致固定投入省1/4即100元,其他条件不变。我现在是明白了,这里的其他条件不变是最终资方和劳方获得的分配比例不变——资方仍然得到60件衬衫,劳方40件。呵呵,分配应该是结果啊,怎么突然到了李冬会那儿就成了条件?
逻辑混乱如斯……
---------------------
真是病得不轻,自恋?你跑到我的主贴中评价我的观点,或单独开贴评价我的观点,却不是给我看的,呵,神经错乱了罢你?那么说,我的文章是请你看的了?一个掉在屡坑里的人,怎么洗,他身上的臭气也很难一时除净,你即属此类.
闲话少说?我看你颇有好呢.
那就说淡的,
你真是不可救药了,文章读这个份上,难为你了:
我那例子有这一句话:"我们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相应地雇佣劳动者工资可以下降到360元,从而仍然相当于40件生活资料商品。于是,生产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40元。"
什么叫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蠢才,自己想想罢.你不想根据马克思的观点,那是你的问题.懂吗?笨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8 5:17: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