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学者奈格里的早期著作《〈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孟丹、王巍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主要文本基础,结合20世纪60-70年代意大利自治运动的生动实践,将《大纲》解读成为一部“具有开放性品格的‘展望性’著作”(张梧、王巍 )。
  在此姑且不详谈这部著作本身的内容与观点。从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这部著作最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性之处,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马克思思想的方法:即“用现实问题激活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张梧、王巍),而不是试图一味运用马克思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个别论断来修正新鲜生动的社会实践,这样做只会窒息马克思思想的理论生命力,而这也恰恰违背了马克思的理论精神的。
  事实上,马克思晚年(1879、1880)在书信中表示,由于自己掌握了更多的关于俄国、澳大利亚和美洲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打算对迟迟没有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进行“重新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马克思的《资本论》本质上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一部历史性的著作,是一部与时俱进的著作,而绝不能将其作为什么不容讨论的“圣书”,绝不能将其中的个别论断作为不变的教条。因此,学习马克思的理论、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更要学习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弘扬马克思的理论精神。
  正如列宁所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