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243 3
2012-08-01
1.起因:近期方舟子接连对厦门大学和北化工等学校的造假教授进行揭发,引起了国内乃至世界的注意。
2.个人声明:本人坚决支持方舟子的打假行为,以净化学术环境。
3.问题:被打假者确实如《中青报》所言,他们确实人才。如果被打死的话,确实有点可惜。
            大家或许还记得方舟子揭发唐骏学历造假一事,但是在唐骏的学历门事件后,唐骏一是承认了假学历事实,二是唐骏依然   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他的管理才能。我认为这样的结局很好,造假者即承认了错误,又不影响其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唐骏的学历门事件的结局正如社会对待那些作奸犯科者一样,在对其进行出发之后,尽量将其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律处死。
           傅颖和陆骏事件的结局是被开除。
           请问: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可能被人雇用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应该是社会的一大损失。这样说不是同情造假者,而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老看这个问题。
4.对策:让造假者向聘用单位和公众道歉,并施以经济处罚,但允许其工作,继续服务社会。
     管窥之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 17:35:37
欺骗大众的人才即使真有真才实学,也是品德和道德败坏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 17:53:59
打假之后应做的事:

1、继续打假事业;
2、监督执行;
3、劝造假者早日自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 18:44:14
这其实涉及到《中青报》提到的制度建设问题,可惜不少人将其视为替造假者伸冤的文章。

对造假的处罚力度,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争论时正常的,而且应当鼓励争论。

比如说,对于造假者,禁止学术机构聘用(终身或者一定年限内),而且因为其造假经历,其学术论文的发表也必然受到更严格的对待,等等。

唐骏的问题不一样,他的职位是市场决定的,只能由道德调控,很难制定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