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599 11
2007-04-19
<P >用语言文字表述,其口语意义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这种说法被我们理解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这种表达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是看得到的;马克思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分析价值概念的。</P>
<P >但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这种说法是否就是唯一的说法?有没有可能代表这样的意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P>
<P >这后一种说法的可能性是不被人们注意的。因为这种物物交换的形式只存在于古代,很久以来就基本看不到了。因此,我们不再知道货币出现之前,古代人是不是把这种交换形式称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P>
<P >但是,我们现在不知道古人是否这样称谓,并不等于古人就不曾这样表达过。</P>
<P >现在我们假设,古人在口语交往中,就是这样表达的:</P>
<P >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格是多少?”</P>
<P >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P>
<P >这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就不仅代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而且也代表另外的一种解释,这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对于我们要说明的价值形式,就有了重要的区别了。</P>
<P >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值形式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值。一个使用价值的价值只能用另一个使用价值表示。</P>
<P >而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中,价值形式则同时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只羊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把斧子表示同一的、等量的价值。一个使用价值的价值并非只能用另一个使用价值表示。</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20 14:23:00
正确的意思应该是:一只羊的价格是两把斧子。养一只羊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可能正好与做两把斧子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14:24: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0 14:34:00
同意二楼的,这里主要是社会劳动时间的问题。
亚当·斯密《国富论》有提到过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0 14:57:00

呵呵,大家重复这种片面的东东有什么用吗?

现实生活中的交换是不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打死你都不会去做。比如,既然1只羊价值两把斧头,为什么牧羊人不把所有的羊都换成斧头?或者马克思为什么不把他的收入全部换成斧头?

——因为斧头对他来没有任何价值!

现实生活中的交换是不等价交换,比如生产绵羊的,他的羊很多,所以羊的效用价值较低;他的谷物、酒类、肉类、服务产品类很少,所以效用价值高。于是他拿自己价值低的产品去交换价值高的产品。

由于交换的双方都是拿低价值的产品去交换高价值的产品,最后市场达成的妥协是:买方的边际利益等于卖方的边际成本,交易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0 15:01:00

亚当斯密时代,人类已经隐约地看到了效用价值的不可超越性。在《国富论》第一章中已经赫然指出:价值有时候取决于劳动,有时候取决于效用。

而马克思在学习时,摒弃了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走入了一个古老的迷阵,沿袭了一个片面的体系,从而导致了他崇高智慧的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0 15:02:00

政经的所谓“价值规律”认为,商品交换是按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价交换”,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人是这样交换的,哪怕是马克思本人。这种按劳动来等价交换的规律,只是一种“书桌上的规律”,跟事实无关。

比如,人类拿劳动产品跟自然产品如矿藏、土地、阳光、水、宝石、时间、信息、情感、性。。。等进行交换已经数十亿年了。比如你走进一个超市,看到有人卖和氏璧,你就大喝一声:呔!马克思说了,和氏璧是自然品,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有胆敢交易者,杀头!

哈哈,可惜了,可惜了您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15:13: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