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价值等式是:
单位时间A种简单劳动价值=单位时间B种简单劳动价值
这个等式表明,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他的劳动可能有多种选择,不考虑其工作爱好,以及其工作条件与工作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其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产品价值相等。从理性人假设的角度出发,如果两个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产品价值不等的话,那么劳动者就会选择生产价值高的产品。假设这个劳动者是非理性的话,那么其产品价值就无法最大化,从而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力,最终被社会淘汰。当然,还存在一些人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强于普通人,但其由于选择的错误,或因社会制度的影响,最终无法发挥其潜能,从于限制了其发展能力,而只能与普通人一样进行同样的生产劳动,这时我们只能将其劳动能力等同于普通人的劳动能力,其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产品价值与普通所创造的无异。这就是“财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因此,无论是从理性人假设,还是从“适者生存”原则出发,一个人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产品价值相同。
以上等式是从最简单的劳动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同样的,这个等式还适用于在相同劳动条件下(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劳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劳动价值论的影子。
第二个价值等式是:
A途径获得的某单位产品价值=B途径获得的某单位产品价值
这个等式表明,对于同一个人来说,他对某产品的选择可能有多种,他可以自己生产,也可以选择购买本地产的产品,还可以选择购买其他地方生产的产品。当他选择对他效用一样的产品时,总是选择市场价格最小(或者所花费劳动最少)的那种,以期达到其所拥有的价值最大化。当存在两种以上途径可以获得效用相同的选择且这个人愿意选择任何一种时,对于这个人来说这两种以上途径所获得的同种产品(使用价值)的价值相等。
上式是为了说明,对于一个理性消费者来说,使用价值完全相同的产品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其中包含了多少劳动,这些产品的价值相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效用论的影子。
由于以上两个等式都正确,而劳动价值论和效用论都忽视了其中一个等式,都有失偏颇。正确的价值应该是都符合以上两个等式,我经多年研究得出价值是可私有产权化(可独占)的生存能力,这种定义使以上两个等式都同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