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806 18
2005-05-13

剩余价值一定要属于劳动者而不是资本拥有者,这可能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最大分歧。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完全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而资本拥有者已经得到了合理的补偿,因此剩余价值应该属于劳动者。但是从逻辑上,这是不能完全成立的。资本和劳动为剩余价值的产生都做出了贡献,马克思也认为资本应该得到合理的补偿,那么为什么剩余价值只能归于劳动者,而不是在资本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呢?西方经济学的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价值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并不是完全合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资本的所有者从资本中所能得到的收益会越来越少。在资本家产生之前,借贷资本的利率更高,资本家和资产阶级的出现,使得资本的收益逐渐趋向合理,但并不完全合理。

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不平等,在于机会的不平等,而不在于谁剥削了谁!如果社会创造合适的机会给劳动者,他们可以选择不被剥削,而选择创业,利用借贷资本来获取资本的收益。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才能赋予所有人更加公平的机会,也才能彻底的根除剥削。如果没有平等的机会,劳动者不管在哪里都要被剥削,因此,需要改变的是社会,而不是消除资本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13 20:23:00
问题倒是不错,不过。你要改变的社会包不包括资本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4 08:06:00

有人要做资本家,

有人要做被剥削的劳动阶级.

这是我就自己所看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4 17:00:00

劳动是财富的父,土地是财富的母。马克思大男子主义,把果实都归父亲了。

但是也要看到,凭土地(生产资料物的资源要素)获取财富与仅凭劳动获取财富在获得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劳动付出比物资付出更有痛苦感觉。因此,以劳动作为财富的终极原因似乎更“人本”些。

纯粹从因果考虑,劳动与资本是具有互补性的要素,缺一不可。如同水与阳光对于植物生长的关系一样。哪个因素应当获得成果的更大份额,决定于哪个因素更为稀缺,在市场机制下表现为哪个因素的价格更高。

物质财富无论归谁所有,只要作为资本的比例较大,就会给劳动者带来好处——增加就业,因为资本与劳动是互补的。

好象庞巴维克论述过要素互补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4 17:06:00
劳动创造价值这也是GDP的实质,当然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资本家也是劳动者。商品的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资本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5-14 17:22:00

个人认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基础问题上错了。交换等式两边的比较对象错了。

马克思的逻辑是:

交换者甲的X量的商品A=交换者乙的Y量的商品B,既然相等,就只能同质,而能够相等的只能是甲乙付出的无差别劳动。

这里的问题在哪里?

在于相比较的不一定是甲的A与乙的B。还可以是甲的A与甲的B;同时乙的A与乙的B。而当这样比较时,甲的A与B之间相等的未必是劳动,还可以是别的。当甲的A与B的数量比X/Y正好使得甲满足、均衡,而同时使乙满足的A与B的数量比也是X/Y时,双方就达到了共同的均衡状态。于是呈现出开始时“交换者甲的X量的商品A=交换者乙的Y量的商品B”的等式状态。

马克思没有提及这样的比较,排除了这样的可能性,但这是致命的忽略。

只要指出,存在着非劳动物品相交换这样的事实,就否证了马克思的抽象劳动等式。

而如上所述的“自家比较”观点中,比较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比较的是“稀缺程度”或“需要程度”或“即时效用”或“边际效用”,都是同一个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