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把“一种商品,尽管是最复杂的劳动的生产物,它的价值也会使它和简单劳动的生产物相等”给漏掉。马克思什么时候说过雕刻家的一天等于矿工的五天?一天24小时,五天是120小时。论小时数,24怎么可能等于120?
在价值上,雕刻家的一天的劳动完全可以和矿工五天的劳动相等。当庞巴维克说:“一个雕刻家一天的劳动在某些方面一→例如在货币价值上一一相当于一个矿工五天的劳动,这句话还可以说得通。”的时候,他看见了马克思指出了“价值”在这里的限定。但当他突然想到要攻击马克思的时候,他就要故意把“它的价值也会……”给刻意遗漏掉,于是添加成了“如果我们硬说雕刻家十二小时的劳动实际就是普通工人六十小时的劳动”。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把已经解释清楚的东西,再用省略关键要点的方式偷换表述的添加,用一句成语叫做“画蛇添足”。
实际很好分析:
如果我们硬说雕刻家十二小时的劳动实际就是普通工人六十小时的劳动
这句话实际是可以被歧义地来理解的:
一种浮躁的理解就是,认为这句话表达了:雕刻家的十二小时等于普工的六十小时。五岁的小孩子都能分清十二小时绝对不等于六十小时。
故意进行这种“遗漏”原有量纲的表述,无外乎就是为了把原先明晰的东西模糊化,好混水摸鱼,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种劳动的价值和另一种劳动完全相等,但这两种劳动完全可以需要耗费迥然不同的时间。
庞巴维克没有办法擦掉“的价值也会使”中的价值二字,因为原文如此,于是他只好在自己的叙述中偷偷抹掉“价值”一词,然后用其它方式复述一遍,这一抽掉原有关键点的复述,使得意思模糊了,他就开始钻空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