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54 7
2013-11-24
得闲,想到一个问题。不等价交换时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比如一把斧头劳动价值6元,而某段时间市场价格是7元。按马克思的理论,这是不等价交换。问题是,这7元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不是其他?
这算是灌水,或者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25 00:44:46
劳动价值论是不屑于回答这类问题的,因为它认为无论劳动力耗费价值是6元还是7元的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受市场影响”,劳动力耗费价值没有变化。劳动价值论的“等价”是指商品中劳动力耗费价值的价值量相等,而“不等价”交换说的是“受市场因素影响”所致,可能1天劳动量的商品能换得2天劳动量的商品,或者一定的商品量换得不同的货币,或反之,总之一方面可以商品量的“不等量”为表现形式,一方面又可以货币的“不等价”为表现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5 01:15:32
  这个问题的思考很有意义。

  它实际上关系到马克思商品二重性分析法的谬误性。也是对马克思价值体系的质疑。

  马克思把商品的研究重点集中到价值上,而很少去谈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只注重商品的生产性问题,由此割裂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那里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是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这个问题对生产者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否则的话,有很大意义的话马克思不可能不谈。

  商品的使用价值对生产来说,确实不太重要。因为使用该商品的人不是生产该商品的工人。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消费者来说却是最重要的。对价值体系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才是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桥梁。而马克思不深入谈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就割裂了生产者与消费之间的联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由生产者来评定,消费者也是认定的另一方。因为,顾名思义,使用价值是使用者一方的具体感受和认定。正是由于消费者不同于生产者认定,两者之间的差异,才会造成波动。(可能有人会为马克思辩护,说是价格波动,但此说无效。货币是交换媒介,媒介的波动仍代表了价值的波动。)


  对使用价值缺少深入分析,自然中断了价值体系逻辑链条的完整。中断了生产者消费之间的联系。很多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人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只是商品生产成本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5 09:50:16
七元这个价格生产这个斧头的厂家制定的并且能够在交换中实现的,对于斧头来说这个是不等价交换;社会上的其他厂家看到这个现象,就会有更多人来生产斧头,随着斧头越来越多,斧头的价格就有可能卖到六元甚至五元。
这个应该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大概意思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6 16:08:23
霸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6 21:28:36
1)劳动价值论里面从来没有说等价交换就是价格和价值相等的交换。
2)所谓等价交换原则仅仅是指标称的价格和支付的价格相等而已。
3)实际价值为某一个单位的物品或者对象可以以完全不同且偏离很大的另一个单位的价格来成交只显示价格对价值背离。即便在那个背离的价格上,也是等价交换,因为标价和支付是相等的。
4)当价格完全脱离社会必要劳动,从而交换的对象之间所付出的劳动时间背离极大,那么即便是物物交换或者易货贸易,也一定出现“泡沫”——这个这里某个ID最喜欢用,但却始终不能解释得自圆其说的名词。
5)只要不采用劳动价值论,哪怕是这个世界顶尖的诺奖得主,他也没有办法对“泡沫”一词进行定义,事实也确实是没有定义过。
6)劳动价值论解释了一切经济学概念中的本质问题和属性的规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