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1667 140
2014-04-13
在这里,我们的qi509说嘛,“货币:元。无论是中国货币还是哪国货币。元所体现的金量时间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人民币10元所体现的劳动时间是相等的。”,我想他大概想说的是:每一作为货币单位的"元",其所代笔的劳动时间必然相等,否则,这个计价单位就无法实现等值交换的媒介功能。大家都知道交换中绝对不产生价值,当然也就不产生剩余价值。
为了惊醒世人,这个qi509提出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论断呢?我们来看:
在国家法律规定的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无论你是白领,你的工资是:10000元。日薪=340元。还是:清洁工:2000元。日薪=70元。这:340元和70元,都是工人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估计他是在说:8小时是一个受雇用者必须的劳动时间。然后他说:
他们的工资必须是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且这个时间=半日劳动。
半日劳动?我们知道所谓一个工作日的劳动就是法定的工作时间长度。如果只是半个工作日的劳动,那么在这里就是8*1/2=4小时。换句话说,既然他们的工资必须是“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时间”,那么就是说,受雇用者必须取得满足其生活必须的工资。而这个工资按照qi509在这里的规定是“半日劳动”,即:前面我们所算得的4小时。
为了核实qi509的说法,我们看到他特地指出:
你要将你的工资换算为:半日的劳动时间=4小时。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
但是qi509告诉我们以上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qi509没有告诉我们。因为在qi509看来,不论一个受雇用者其得到工资的数字是多少,都是这个受雇者整个工作日的报酬。换句话说,任何工资额Ψ都是8小时的报酬而不是4小时的报酬。所以qi509理解中:“剩余价值论的芯核是——工作时间=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工资=半日)+剩余劳动时间(半日)”是错误的。
我们很奇怪的是,如果一个农民耕种8小时,所得恰好等于其当日的口粮,那么这当中当然没有任何剩余价值。这里我们先扣除工具(假设只是随手得到的石器作为工具)。如果是这样,人类将永远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换句话说,一定有剩余产品出现,使得自耕农可以有闲暇来进行其它劳动。这个剩余产品必然只能是超过其原本等于当日口粮的量,而且必须在当日生产出来。
在qi509看来,劳动者无论获取多少工资 ,都是取得了其全部的劳动报酬。这一点我们当然可以认可,但是有条件的,即:生产是在生产资料归劳动所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不分离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否则,生产资料所有权必然要求分割出一个超过劳动产出的量来通过所有权而取得之。换句话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如果工人拿走了全部的劳动产出,那么资本家都要饿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4-13 16:33:51
记住:不是我说,是马克思说的。我批判的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现在给你引用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
       “假设在劳动力的售卖上一日劳动力的价值等于3先令,在3先令中有6劳动小时体现着,因此这个劳动量就是劳动者每日平均必需生活资料的生产所必需罢。现在,我们的纺纱工人劳动一小时把......所以在6小时中棉花吸收了6小时劳动时间。在3先令的金量中体现着同样多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本身,不属于劳动力的卖者,正如油的使用价值,卖出以后,不属于油商。货币所有者已经支付劳动力的日价值,所以,一日劳动力的使用,一日的劳动,也是属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日只费半日劳动,但是劳动力仍然能够全日工作,能够全日劳动,以致劳动力使用一日所创造的价值二倍于它本身一日的价值这件事,对买者来说,固然是一个特别幸运,但对卖者来说,也并不是什么有害的事情。

我们的资本家预先知道了这件事。这正是他发笑的原因。所以,劳动者在工场中发现的,不是6小时而是12小时劳动过程的必要生产资料。如果6小时劳动吸收10磅棉花,使它转化为10棉纱,12小时劳动就会吸收20磅棉花,使它转化为20磅棉纱。”53版,63第10次印刷。 P186-190


“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它也随着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的改变而改变。一部分生活资料,如食品、燃料等等,每天都有新的消耗,因而每天都必须有新的补充。另一些生活资料,如衣服、家具等等,可以使用较长的时期,因而只是经过较长的时期才需要补充。有些商品要每天购买或支付,有些商品要每星期购买或支付,还有些商品要每季度购买或支付,如此等等。但不管这些支出的总和在例如一年当中怎样分配,都必须由每天的平均收入来担负。假如生产劳动力每天所需要的商品量=A,每星期所需要的商品量=B,每季度所需要的商品量=C,其他等等,那末这些商品每天的平均需要量=(365A+52B+4C+其他等等)/365。假定平均每天所需要的这个商品量包含6小时社会劳动,那末每天物化在劳动力中的就是半天的社会平均劳动,或者说,每天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是半假定平均每天所需要的这个商品量包含6小时社会劳动,那末每天物化在劳动力中的就是半天的社会平均劳动,或者说,每天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是半个工作日。”P163。


如果你不懂请到我的这个帖子里来讨论:https://bbs.pinggu.org/thread-2200695-1-1.html



真是秀才遇到兵,有了说不清。跟没看过《资本论》人说“剩余价值”真是对牛弹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3 17:11:39
在给你摘抄一段: “......前面已经指出,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括该商品的价值量的量的规定。即使我们知道金是货币,因而可以同其它一切商品直接交换,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知道例如10磅金的价值是多少。......它本身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是通过每个含有同样多劳动时间的别种商品量表现出来的。”



非常感谢你替我完善了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的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3 17:21:36
qi509 发表于 2014-4-13 17:11
在给你摘抄一段: “......前面已经指出,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括该商品的价值量的量的规定。即使我们知 ...
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含该商品的价值量的量的规定。即使我们知道金是货币,因而可以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我们并不因此就知道例如10磅金的价值是多少。货币同任何商品一样,只能相对地通过别的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量。它本身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是通过每个含有同样多劳动时间的别种商品的量表现出来的。金的相对价值量是在金的产地通过直接的物物交换确定的。当它作为货币进入流通时,它的价值已经是既定的了。还在十七世纪最后几十年,人们已经知道货币是商品,这在货币分析上是跨出很大一步的开端,但终究只是开端而已。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
凭你的大脑,恐怕你真的觉得很难理解这一段文字,即便你感觉你理解了,到头来也是歪曲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3 17:24:22
qi509 发表于 2014-4-13 16:33
记住:不是我说,是马克思说的。我批判的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现在给你引用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
   ...
你到处抄录《资本论》是想说明你读了一遍又一遍该书,结果还是和大多数学者理解得完全相反。恐怕你应该研究的不是《资本论》而是你自己大脑的结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3 17:26:37
Rousseau 发表于 2014-4-13 17:21
凭你的大脑,恐怕你真的觉得很难理解这一段文字,即便你感觉你理解了,到头来也是歪曲理解。
“金的相对价值量是在金的产地通过直接的物物交换确定的。当它作为货币进入流通时,它的价值已经是既定的了。”——————你能读懂这句吗?

“.所以在6小时中棉花吸收了6小时劳动时间。在3先令的金量中体现着同样多的劳动时间。.......”————你能读懂这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