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86 0
2014-09-02

利润平均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实现货币的过程!

——我对《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看法(30)

资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目的,是为了把剩余价值变成资本,要把剩余价值变成资本,就要把剩余价值变成货币。作为剩余价值的利润的平均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实现货币的过程!

在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同,它们的可变部分也就不同,因而它们所推动的活劳动量也就不同,它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从而利润的实际的量也就不同。因此,用百分比计算的不等量资本在工作日相等时,会产生极不相同的利润量。由此可见,不同生产部门的不等量资本的利润,不可能和这些资本的各自大小成比例,也就是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不和各部门分别使用的资本量成比例。

除了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外,利润率不等还有另外一个源泉,即不同生产部门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在资本构成相同,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利润率和周转时间成反比。如果同一可变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它生产的年剩余价值量就会不等。所以周转时间的差别是等量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在相等时间内生产出不等量利润的另一个原因,因而也是这些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不等的另一个原因。但是不论资本有机构成如何不同,只要为生产所予付的资本额相等,不同生产部门的产品的成本价格总是相等的。不管所生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多么不同,成本价格对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来说总是一样的。成本价格的这种等同性,形成不同投资竞争的基础,而平均利润就是通过这种竞争确定的。一个商品的价格如果等于成本价格加上按一般利润率计算,按百分比应加到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或者说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就是商品的生产价格。

如果资本家按商品生产价格出售,他就取回与他在生产上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量一致的货币,并且取得与他的只是作为社会总资本的一定部分的予付资本成比例的利润。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在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收回了生产这些商品所使用的资本价值,但是他们不是得到了本部门生产的这些商品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而只是取得了社会总资本在所有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剩余价值或总利润的均衡分配时归于总资本的每个相应部分的剩余价值。就利润来说,不同资本家在这里彼此只是作为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发生作用的。在这个公司中,按每100 元资本均衡地分配一份利润。

把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加以平均就得到社会平均资本。和这个平均资本相比,不变资本占的百分比高,可变资本占的百分比低的资本叫高构成资本,相反叫低构成资本。和社会平均资本构成相同的资本叫平均构成资本。在具有平均构成资本的生产部门中,生产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同这些商品的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在这些生产部门中利润和剩余价值完全一致,因此,平均利润就和这些部门的利润率是一致的。具有不同构成的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平均化,总是力求使这些部门同那些具有中等构成的部门相等。一切其他资本,不管它们的构成如何,在竞争的压力下都力求和中等构成的资本拉平。这样结果就形成了一般利润率。

当一般利润率形成后,如果一个特殊生产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同商品出售价格中包含的利润相一致,那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现在,不仅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而且利润和剩余价值通常都是实际不同的量。现在在剩余价值率已定时,一个特殊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量对社会资本的平均利润,从而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比直接对每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更重要。它对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所以重要,只是由于他那里生产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作为决定因素之一参与平均利润的调节。但是,这是一个在他背后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他看不见的、不理解的、实际上是不关心的。现在,在各特殊生产部门内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实际的量的差别,把利润的真正性质和起源完全掩盖起来,这不仅对资本家是这样,而且对工人来说也是这样。如果在剩余价值单纯转化为利润时形成利润的商品价值部分作为商品成本价格的另一部分相对立,以致对资本家来说,价值概念在这里已经消失。因而在他看来,利润是某种存在于商品的内在价值以外的东西。当一般利润率形成后,这种看法得到确认。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剩余价值率向利润率的转化,特别是利润率向一般利润率的转化,完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本性,这也就是,一切资产阶级,一切经济学家不承认剩余价值也就是不承认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原因!

劳动者2014年9月2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