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212 13
2015-02-21

古代,当个体生产者的产品出现剩余时,就自动产生了商品交换。例如,甲农民用20斤小麦换了乙农民一件衣服。



出现商品交换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商品的交换比例(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现在的交换比例合理吗?交换双方谁吃亏了,谁占便宜了?理论上的交换比例究竟应该是多少才能使双方都不吃亏,都不占便宜?



这些问题就交给经济学家来解决了。



英国古典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231687)研究了上面的问题之后,首次用劳动时间作为商品交换比例的衡量标准。他认为,商品的交换比例应该由创造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交换双方的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应该相等。这就是等价交换。这样,交换的双方才都不吃亏,都不占便宜。



后来,这一理论经过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还有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人的发展,就成了今天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因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发现的,并主要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发展的,所以这一理论一直受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肯定。



可是,当马克思用这一理论作为工具发现了剥削之后,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经济学家就开始不喜欢这个理论了——承认劳动价值论,就等于承认了剥削。配第和他的继承者们都没想到他们能给资产阶级捅这样的大漏子。



所以,自《资本论》出现之后,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经济学家就开始诋毁劳动价值论,并且新发明了许多价值论来补窝,例如资本价值论、技术价值论、效用价值论。这些新发明的价值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抛开劳动,不承认劳动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掩盖住剥削了。




现在的许多年青人不知道经济学的历史,以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发现的,是马克思的东西,恨屋及乌,所以批判马克思的时候必然批判劳动价值论,他们不知道他们批判的恰恰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成果,也不知道他们正给资产阶级当自干五。

由于劳动价值论是因为商品交换而产生的,所以这一理论只适用于市场经济,不适用于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里,一切产品都没有价值。虽然它们都消耗了劳动时间,但是它们都没有价值,因为它们不用于交换。



比方说,拳击比赛时,为了防止一些拳击手在体重上吃亏或占便宜,就划分了体重级别,有70公斤级、80公斤级的等。参加比赛的拳击手体重级别必须相等。而我们普通人,因为不参加比赛,所以虽然我们都有体重,但是也不给我们划分体重级别,即使划分也没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21 20:48:43
批判马克思的“剥削论”等于不知道价值学说的来源,如此自以为是,令人笑掉大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1 21:11:56
“古代,当个体生产者的产品出现剩余时,就自动产生了商品交换。”————-胡扯!不是出现剩余后采取交换。而是为了自己的缺少才去交换。


“英国古典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不要照搬书本!要用自己的脑子?!我用半天缝制的一条裤衩换你半天淘到的黄金,你换吗?

“就成了今天的劳动价值论。”——————这个就一定对吗?


“当马克思用这一理论作为工具发现了剥削之后,”——————怎么发现的“剥削”?何为“剥削”?

“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经济学家就开始诋毁劳动价值论”————不管谁诋毁。人类几千年来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马克思一“发现”,世界就改变了?

“由于劳动价值论是因为商品交换而产生的”——————你纯粹是胡说八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通过商品的交换而产生的,是通过商品的交换而实现的。你看过《资本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1 22:30:00

古代,当个体生产者的产品出现剩余时,就自动产生了商品交换。例如,甲农民用20斤小麦换了乙农民一件衣服。——无稽之谈,甲不缺乏衣服,乙不缺乏小麦,何交换之有,交换的必要条件是互通有无,而不是剩余。没有剩余同样可以产生交换,你想吃小麦,但更想吃苹果,但并不是你的小麦吃不了,而是想换换口味。

出现商品交换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商品的交换比例(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现在的交换比例合理吗?交换双方谁吃亏了,谁占便宜了?理论上的交换比例究竟应该是多少才能使双方都不吃亏,都不占便宜?——所谓的等价交换其实是缺乏思考的结果:

1.最简单而又明确的逻辑是:如果交换是等劳动量的,那么,人们就没有必要去交换。借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话说:交换需要消耗很大的交易费用。特别是在市场不发达的过去,“你提供小麦而需要大米,碰巧我能提供大米而需要小麦;你提供牛羊而需要骡马,碰巧我能提供骡马而需要牛羊等等,只有这样,交换才有可能进行”,[20]靠双方“碰巧”交换是很困难的,有时不知要等待多长时间。等待的时间也同样是劳动量。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等量劳动真的能够捕杀等量的鹿或海狸,算上交易费用人们远远不如自己去直接捕杀鹿或海狸,何来交换。可见,即使在“初期野蛮社会”等劳动量交换也不会存在。

2.等价交换应当是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如果信息不完备,交换双方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底价,谈何等价交换?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社会里,生产的技术信息含量大幅度提高,导致市场交换中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根本不知道生产者的生产信息,而生产者也不知道消费者的购买信息,他们只能根据商品的市场状况来调整估价。“诚然,在交换不同劳动的不同生产物时,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上述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进行这种交换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这虽不很准确,但对日常买卖也就够了。”[21]其实,真正的交换不是“大体上两不相亏”,而是“议价”成交,只知道自己亏赚多少,根本不知道对方亏赚多少。

3.斯密的等价交换源于其鹿和海狸交换的例子,在该例中斯密的假设——人们的劳动是同质的,不同的人总是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而他在分工和绝对优势理论中却排除劳动同质的假设,认为人的能力特别是后天能力,及其资源禀赋存在差别,“善于制造弓矢的人”和“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人劳动并不同质,因此并不等价,相同的劳动,其劳动报酬相差可能很大,“苏格兰也能栽种极好的葡萄,并酿造极好的葡萄酒,其费用大约三十倍于能由外国购买的至少是同样好品质的葡萄酒。……使用比购买所需的多三十倍的资本和劳动来自己制造,显然是不合理。”[22]一只鹿交换时可能同另一只鹿相同,但三天猎捕一只鹿与三小时猎捕一只鹿的劳动量迥然不同。这种不同质的劳动,其交换的劳动量很难相等。其实“它们交换的量的比例起初完全是偶然的”。[23]

4.任何交换,都不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东西,恰恰相反,其能够交换就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东西,是“互通有无”。其实,并不只是“简单流通的关系,双方互相交换的,实际上只是使用价值”[24];现代化交换的本质也没有摆脱使用价值的交换,毋庸置疑,消费者购买的是使用价值,供给者似乎看重的是价值,但远不如说他们看重的是商品的一般形式——货币的的使用价值,价值只不过是人们交换的结果而已。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则是具体个人的估价形式,取决于人们需要该物的欲望强度,人们需要该物的欲望强度大那么该物的使用价值就大,人们对该物的需要欲望强度小该物的使用价值就小,而如果人们根本不需要该物,那么该物对人们就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因此,该使用价值因各人的主观评价而异。交换同样很难等价。




如果交换天然等价,我们没有必要对价格实行管理、审核、限定,没有必要反垄断、反倾销;如果交换天然等价,人们也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进行价格谈判,对待商品价格上的针锋相对、锱铢必较,本身就反映了商品交换的双方在维护自身利益时的你争我夺;如果交换天然等价,人们也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进行道德说教——等价交换,人们对等价交换的追求恰恰说明交换在现实中不等价。


由于劳动价值论是因为商品交换而产生的,所以这一理论只适用于市场经济,不适用于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自给自足及计划经济里,一切产品都没有价值。虽然它们都消耗了劳动时间,但是它们都没有价值,因为它们不用于交换。——商品交换产生劳动价值论???


红字为谢永侠所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1 22:59:54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2-21 22:30
古代,当个体生产者的产品出现剩余时,就自动产生了商品交换。例如,甲农民用20斤小麦换了乙农民一件衣服。 ...
最早的交换是战俘的交换。简单明了的1:1交换。交换是有许多的前提条件要产生后,才是可能发生的。强盗碰到商人,你认为交换会发生吗?黑人奴隶贸易是怎么产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1 23:15:55
戴小年 发表于 2015-2-21 22:59
最早的交换是战俘的交换。简单明了的1:1交换。交换是有许多的前提条件要产生后,才是可能发生的。强盗碰 ...
战浮交换,你就那么自信,证据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