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话题原创
TPP——所有分析全都错了
汪涛
一、中国的发展经济学
一切后发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因素,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在落后经济体起飞的初期,后发优势会起更大作用。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劣势又会开始起主要作用。中国目前正处于后一个阶段,因此,更多关注后发劣势,或面临的后发困难危机,以及如何解决它们就成为主要问题。这种困难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先发达国家的竞争性压制。先发达国家在面对后发国家时,在不同阶段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在后发国家差距还较远时,经济上主要是互补的,因此会以合作和支持的态度为主。而当后发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竞争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很可能形成先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的压制和竞争不断加大的局面。
二是后发国家经济起飞的初期,主要利用劳动力价格以及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低廉来吸引海外投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劳动力以及其他要素价格都开始上升,单纯的成本吸引力持续下降。如果不能在这个阶段大幅度提升劳动生产率,投资吸引力就会不断下降。
本文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2008年我曾写过一篇影响非常广的博客: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精确时间。在该文中,我在全球范围首次预测中国以GDP计算的经济总量将在2016年左右超过美国。随后,“2016”这个年份在全球范围引起巨大影响。随后在2011年IMF提出中国GDP2016年超美。在此之前,所有国际机构预测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时间都远在此时间点之后,有的甚至到2050年。并且采用的时间点大多数是非常粗略估计的值,如2035年、2025年、2030年等。但我是第一次预测如此之近,数值如此之精确。
由于该文的影响如此之广,甚至引发了一个乌龙事件。商务部的一本杂志误将该文当作和我完全同名的瑞银首席经济学家的另一个女汪涛的文章发表,参见关于“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精确时间”版权声明,后经确认是杂志工作人员从网上摘下来,两个“汪涛”都未确认就发表了。我也接受了这个说法,后通过也登载我的一篇文章并作说明而处理过去。参见《中国商界》正式承认“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精确时间”版权归属差错,以及我在《中国商界》发表文章原文。
当然,读者可能会有疑问,按今天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2014年中国GDP如以6.2的汇率计算为10.26万亿美元(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而美国GDP为17.3481万亿美元(该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网站)。2016年中国GDP超过美国可能会有些困难,这是因为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过去显著下降,就是所谓的“进入新常态”。这是否意味着当时这个预测的方法并不准确?事实上,我在该文中强调的并不是简单的何时超过美国的精确时间,而是该文的第三部分:
“三、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表面看来,以上数据分析似乎会给中国人一个非常乐观的前景。但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却是正好相反的。因为这个前景事实上全世界的人都眼睁睁看着的。从2007年到2011年的5年间,中国的GDP数据看起来都刚好是美国的零头。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GDP数据将迅猛地接近、并呼啸而过地把美国抛在后面。这种局面将使中国在未来9年内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特别是从现在起到2012年左右:对手会不断地想尽各种办法对中国经济进行休克性的打击。”
这一预测与事实高度准确地吻合。随后在2009年,美国即提出“重返亚洲”战略,5年多之后,又推 出TPP。这5年多时间中国遇到的空前巨大的麻烦可以说是接连不断。
“只要中国认真地挺过这9年,中国的经济和各项实力就会无可阻挡地领先世界。
而如果在这9年内中国不小心中了对手经济、金融战的圈套,或者因轻易发生战争使中国经济建设步伐转向,或者因遇到环境、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限制等因素使中国经济不得不停下来,或者因处理不好台湾问题而发生极大的民族灾难,后果都将非常严重。一旦停下来,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就会开始,使中国像日本一样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如此之重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后发国家的两个最重要的劣势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我在2012年8、9月间发表过关于舆论战的文章,针对中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如果没有这个理论和总体背景的认识,人们根本不可能全面准确理解TPP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先分析当前正在媒体上热烈讨论的TPP,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的问题。
二、又一个舆论战
TPP作为一个区域合作协议本身是一回事情,而针对TPP的炒作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情。这种炒作本质上只是一个舆论战。
应当说,中国政府在这一次应对TPP的舆论战中所采用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与我在2012年8月至9月间在新浪及网易博客上所写的关于舆论战的系列博文中所提出的整套战略战术完全相符。有兴趣的读者可重点看下“重返亚洲”的实质是“撤离亚洲”:舆论战(12)。此次美国借TPP对中国发起的舆论战与“重返亚洲”的手法几乎如出一辙。首先制造一个针对中国的题材,然后最高层的官方正式说法“不是针对中国”,而少数低层官员和媒体大肆炒作“就是针对中国”。在“重返亚洲”的舆论战中,中国可以说是完全上当,政府、官方媒体和一大波所谓的战略家和分析家们,一个个自作聪明地分析美国这样做“就是针对中国”。
为什么我要说这是一个“舆论战”?对此问题有如下几个层面:
1. 美国所做出的动作对中国实质性的影响多少。
2. 中国人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3. 周边其他国家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从第1个方面说,无论是上次“重返亚洲”,还是这次的TPP,对中国实质性的影响都有限到可列入“忽略不计”的程度。美国本来就有50%军力在亚洲,通过10年时间增长到60%比例,增长20%(不考虑基数的很小变化)。而当2009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时,中国军费每年的实际增长率持续多年都在17%左右的幅度,近年来虽有一定下降,但也依然保持在10%以上。10年时间中国军备的增长会是3到4倍的概念,美国仅将其亚洲军力增加20%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此次TPP协议更为隐秘和复杂一些,但这种变化相比于中国的经济变化和市场建设,同样属于可完全忽略不计的程度。道理很简单,现在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全球贸易各种模式在今天已经风起云涌,TPP怎么可能一手遮天呢?况且中国也是在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变化的。TPP针对今天中国情况设计的规则,等它自己慢慢开始运作时,中国情况早已经不是今天的状况了。
现在因为TPP刚刚达成协议,尤其很多协议文本高度保密,因此大多数人只是瞎猜而已。但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5年之间先后抛出的这两个舆论战的差别,就知道这次TPP的力度该作什么样的客观评价了。重返亚洲不管怎么说是美国要把军力调到中国家门口,这是一个进攻性的姿态;但TPP呢?美国总统的一句话竟然会让很多人感到恐慌——“不能让中国等国家书写全球贸易规则”,听起来很让人害怕是吗?但请读者仔细品味一下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奥巴马这句话无意中透露出了美国人都已经认可,现在中国的实力已经发展到在大量制定全球贸易规则程度。10年前如果有人说“不能让中国制定全球贸易规则”,所有人只会感到完全莫明其妙,如同说“坚决不能让索马里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都哪儿跟哪儿啊!那时候中国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者的地位不仅完全不沾边,而且没有任何人会想象中国还能拥有国际贸易制定者的地位。但今天为什么美国总统说这句话最多只是胆子小点的人感觉惊慌,而不会认为莫明其妙呢?因为中国真的是已经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了,最大的真相其实在这里。
从现在起5年以后美国总统能说出的最重的狠话和豪言壮语会是什么呢?那可能就是:
“美国决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
“决不能让中国企业在美国为所欲为”
“美国决不能成为二流国家”
......
因此,TPP尽管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甚至有些人竟然认为会让中国面临灭顶之灾,实际在本质上说,奥巴马这句看似让人担忧的话透露出的真实现实含义是:中国已经在大量制定全球贸易规则,但美国“不能这么快就让中国单独来制定”,却没有美国什么事情。因此,这个舆论战在本质上只是一个防御性质的东西,它标志的是中美之间战略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中国战略守势,美国战略攻势”,正式转入“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接二楼)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http://weibo.com/u/1338327164)
作者简介:汪涛,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曾任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副总裁,现任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投资总裁。曾出版《通播网宣言》,《生态社会人口论》,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注:本文是作者首发于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论坛经管之家论坛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
李攀 发表于 2015-10-12 10:41
优秀原创帖第一期名录(10月上)以飨读者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3256 ...
从2007年到2011年的5年间,中国的GDP数据看起来都刚好是美国的零头。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GDP数据将迅猛地接近、并呼啸而过地把美国抛在后面。这种局面将使中国在未来9年内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特别是从现在起到2012年左右:对手会不断地想尽各种办法对中国经济进行休克性的打击。”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