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8603 13
2015-11-03
      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需求定律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参战高手之多,讨论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极为罕见。而今,尘埃似将落尽,但这场争端并无结果,对于广大读者或经济学界人士而言,还是一头雾水: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吉芬商品”?
  张五常和薛兆丰等坚持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例如在某大学的演讲中,张五常表示:“我知道汪丁丁对这个需求曲线的说法,我知道黄有光对它的说法。可是,你们听我说:第一,需求曲线和需求定律是不一样的,曲线走哪个方向都可以。需求定律呢,也就是说需求曲线一定是向下倾斜,这是第一点。第二,这条需求曲线可不可以向右上升,逻辑上,可以,绝对可以。但是呢,那就不是需求定律了。”  黄有光、汪丁丁等则认为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例如,汪丁丁认为,在特定的成本分摊方式和激励机制下,确实可以出现“越贵越买”的现象,如对“文凭”的需求,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以出现“向上倾斜”的情况。
  到底谁对谁错?似乎很难判断,一是双方都有似乎很有说服力的论证;二是双方的学术背景都不容小觑,如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开创人物之一,而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钦等也赞同这个观点;黄有光在国外很有名气,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之一,汪丁丁是北京天则经济所的学术委员会主席。
  其实,吉芬商品是否存在,一直是经济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即使在美国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如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就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但依然没有定论。在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吉芬商品”都是作为需求定律的例外存在的。
  现实世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学者研究问题越深入,浅显的问题越难把握。实际上,上述双方乃至古今中外所有学者所争论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容易——他们在处理逻辑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陷入泥潭,所以都出现了偏差。
  从标准教科书看,需求定律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用坐标图表示,若用横座标表示需求量,纵座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就是“向右下倾斜”。这个定律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但出问题的往往在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那个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这很关键,只所以说“需求定律”,而不说是“需求公理”,就在于“定律”是有条件的,“公理”是无条件的。比如,几何上有个公理,说的是“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个描述之所以是“公理”,就是因为无论我们在北京还是纽约,在地球还是月球,这个规律都是成立的,不必去证明了。但定律就不一样,必须依托一定的前提条件,没有前提条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的,比如牛顿定律,如果在极微观和极宏观的条件下,都不成立。所以,《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一书的第一章,反复强调注重前提条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过头来分析“需求定律之争”。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则该定律100%成立(鉴于各种教科书论证得很详尽了,此不赘述)。但是,应用在实践中,则需要考虑“其他条件”了。比如,用张五常在其连载的《经济解释》中的一个例子:如果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从现象看,这显然是与需求定律不容,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定律是错的?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其他条件”。张的解释是:“雨伞的需求量上升,不是因为其价格上升,而是因为连天大雨”。汪丁丁的观点,其实也没有推翻需求定律,他说的是考虑了“质量”这个“其他条件”后的情形。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其他条件不变,则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2)如果考虑其他条件,则需求曲线不一定向右下倾斜。雨伞的例子就是铁证。依次类推,股票价格上涨,买的人反而多了,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如投资者预期该股票的价格还会上涨,有钱可赚(有人用数学公式推导,计算结果是每股价格实际上是降低的,纯粹属于异想天开)。同理,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其实,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就存在商品价格上涨,百姓抢购的事实。在抢购这些事例中,也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在变化的事实。文凭问题,同理。从以上事例看,如果剔除“其他条件”,则这些产品的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但考虑“其他条件”后,需求曲线就向右上倾斜了。而考虑了“其他条件”,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分析到这里,那些学者们所争论的问题的答案再也清楚不过了。黄有光、汪丁丁等所说的情况,是考虑了“其他条件”的,但错将这些情况当“定律”或者说,是把“事实”当“理论”了。张五常等坚持认为不存在的“吉芬商品”,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存在),是因为张五常等人将“其他条件”忘记了,将“定律”当成了“公理”,极端化了。但既然张五常教授承认“雨伞问题”的存在性,为什么就不承认“吉芬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3 22:57:18
拜读了,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学习……例外总是存在的,这是啥定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4 08:14:44
还是在啃老外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4 09:31:27
百家争鸣,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争论越多越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4 12:05:04
首先提法就不对
需求曲线本来就是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曲线
你把所有条件都放进去,那是在n维空间里做的图,请问在你的n维空间里,你怎么定义“向下”
至于需求定律之争,如果再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交锋点
张五常说需求定律认为需求曲线必然向下倾斜,恰是因为他认为需求定律就是经济学中公理性的假定。这也是他认为需求曲线逻辑上可以向上倾斜但需求定律必须武断地认为需求曲线必然向下倾斜的原因。还有,你说张五常不知道什么是“其他条件”,那就真是贻笑大方了。张五常恰恰是知道其它条件的重要性并且探讨过其它条件到底应该包括什么条件,建议去读一下他的经济解释第一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4 12:11:22
最重要的是,就算其它条件不变,需求曲线仍然有可能向下倾斜,土豆就是很好的例子
吉芬商品的存在是因为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且绝对值较大,而根本不是因为你所谓的什么没有控制其它条件
吉芬商品本身指的就是,在控制了所有其它条件之后,需求量和价格(至少在某个区间)仍然呈现出同向变化的关系
请你在指点江山品评各大学者之前,先把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补补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