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535 34
2015-11-20
这要从斯密给出的“交换价值”概念说起。
斯密说,一事物的交换价值,是指这事物的购买力。这个说法符合我们日常的认知。某A有一块糖,他自己不吃,而用来跟小盆友们换烟盒纸,那么,他能够换来的烟盒纸越多,他那一块糖的交换价值就越大,也就是说购买力越强。反之反是。这里要说清楚的是,在有货币的经济中,一事物的可成交的销售价格,就是货币经济中的交换价值(两者一回事)。价格越高,交换价值越高,购买力越强,反之反是。
那么,劳价论的问题是什么呢?
按斯密及以后的劳动价值论者的价值定义和“等价交换原则”,就有:生产一定量某种事物的劳动量越高,即劳价论的价值越高,则一定量该事物的交换价值应当越高、购买力越强这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正显示了劳价论的自相矛盾。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入进来,也是一样的悖论,不过是把个别生产者的悖论放到生产者群体看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20 23:13:16
马克思用“价格偏离价值”修补这个漏洞,结果产生了更大的漏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0 23:52:16
hj58 发表于 2015-11-20 23:13
马克思用“价格偏离价值”修补这个漏洞,结果产生了更大的漏洞。
嗯,这是对马氏“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补缺,不过如此一来,劳动价值论就嗝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0 23:58: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1 00:13:10
leijy 发表于 2015-11-20 23:58
唉。中国人越来越没有文化了。这些个大侠,无知无畏。
甭玩虚的,你正面证明劳价论不自相矛盾试试。
如果你同意劳价论,你就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结论:生产一种商品的技术水平及其效率越低,生产该一单位该商品的劳动量或社会必要劳动量越高,按劳价论,就是该商品的价值越高,其交换价值、购买力或可换回的货币就越多。故,追求低技术、低效率的生产,是提高商品交换价值、购买力的最佳手段。这就是劳价论的自相矛盾之处。
你试着解开这个悖论吧,玩虚的、搞复读,只能说明你不是没文化,而是根本不可能有文化,音轨嘛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1 00:49:52
罗鹏 发表于 2015-11-20 23:52
嗯,这是对马氏“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补缺,不过如此一来,劳动价值论就嗝屁了。
大鹏鹏还会做梦呢,真了不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