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集的性质
下面引入并介绍通常假定生产集具有的性质的一份很详尽的清单。(我认为,这部分写的非常棒!)
每一个假定的恰当与否取决于相应的具体环境(事实上,它们中有一些是相互排斥的)。
前四个比较简单,用大土话说明就好。
生产集是:
1、非空的。
此假定是说企业总是有计划可做的事情。否则,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企业的行为了。
(最简单的,不用多解释,不过空集和只有0的生产集不是一回事,请注意。)
2、闭的。
集合Y包括它的边界。因此,技术可行的投人——产出向量序列的极限也是存在的,而且,这个条件应被看成主要是技术性的。(不知道最后这句应该怎么理解?)
3、没有免费的午餐。
向量y不使用任何投人,那么这种生产向量y也不能生产任何产出。
(很简单吧,如果有这样的生产集,只需要坐吃山空好了。)
这个内涵如下图:
4、不作为的可能性。
这条性质是说0属于生产集。完全关闭工厂是可能的。
分析生产可能性的时点对这条假设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考虑的企业虽然能够进入一个技术可能性集合但还没有实际组织起来,那么无为显然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某些生产决策已经作出或者不可撤销的投入品购买合同已经签订,那么无为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称成本已经沉淀了。(又一个概念诞生了。)
后面几个就比较费劲了:
5、自由处置。
如果能够增加任意数量的投入,而能够不减少产出,那么自由处置的性质成立。
就是说,多余的投入至少不会造成产量下降,“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不存在的。
关于这一点的书面解释是:额外数量的投人(或产出)可以被无成本地处置或毁掉。
6、不可逆性。
不可逆性是说,将技术可行的生产向量反过来,
用某种数量的产出去生产与原来投人数量相同的投入品是不可能的。
例如,如果商品的描述包括可获得该商品的时间,
那么,根据投入品必须在产出品出现之前被使用的要求,便可得不可逆性。
我忽然想到一个笑话(老笑话了,根据论坛帖子做点儿更新):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在联合国碰上了,谁也不服谁。
美国人说:我们的工业生产太牛了,生产线上,一开电源,一头头的猪进去,
一批批火腿肠就出来了。(听说了没,我们马上就要买下中国的猪肉产业链了。^_^)
中国人说:我们的工业生产,那才叫牛。
生产线上,一头头的猪进去,一开电源,一批批火腿肠就出来了。
一看没搞好(有三聚氰胺),一关电源,一批批火腿肠进去,一头头猪又从那边出来了。
(你还来买产业链吗?)

7、非递增的规模报酬。
∀y∈Y, a<=1: ay∈Y
该生产技术Y具有非递增的规模报酬的性质。
换句话说,任何可行的投人——产出向量都可以按比例缩减
(注意非递增的规模报酬暗含着不作为是可能的,a可趋向于0。)
8、非递减的规模报酬。
和上面的情况相对照,如果:
∀y∈Y, a>=1: ay∈Y
成立,那么该生产过程显示了非递减的规模报酬。
换句话说,任何可行的投入——产出向量可以按比例放大。
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图中表明,除非生产需要某种固定的起动成本,否则单位产出(物品2)总是可以使用常数成本的投入(物品1}。非递减的规模报酬的存在与否与固定成本是沉淀的,或不是沉淀的。
9、不变的规模报酬。
这个性质是上面两个合在一起了,呵呵。
∀y∈Y, a>=0: ay∈Y
生产集Y就具有不变的规模报酬。几何化表述为,Y是锥形的(个人感觉,这地方翻译的不是很对劲儿。)
专门提到这个问题,我感觉是为了分析一次齐次和规模递增递减不变的各种具体函数铺个路。
看下面:
对于单一产出的生产技术,生产集的性质很容易转换为生产函数f()的性质。
习题:
假设生产函数f()和一种单一产出的生产技术相联系,令Y为此技术的生产集。
证明:
当且仅当f()是一次齐次时,Y满足不变的规模报酬。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C——D生产函数何时规模报酬不变?何时规模模报酬递增?
10、可加性(或自由进入)
可加性的经济学解释是,如果y和Y都是可行的,那么可以建立两家工厂,相互之间不影响并独立地执行生产计划y和Y,结果是生产向量y+Y。
(个人理解,欢迎批评)只有在∀y∈Y, a>=0: ay∈Y的前提下,才有可加性。
可加性也和进入的概念相联系。如果一家企业生产y,另一家企业进入,并生产了Y,那么净结果是向量y+Y。因此,只要进入不受限制或(经济学文献中常称的)自由进入是可能的时,总生产集(描述整个经济的可行的生产计划的生产集)必须满足可加性。
这就是说明了当存在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或者递减之时,不存在可加性的可能。
(参见:关于可加性和可分性问题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04022-1-1.html)
11、凸性。
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想必大家都了如指掌了,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两点^_^)
凸性假设可以解释为关于生产可能性的两个概念的结合。
第一,非递增的规模报酬。特别地,如果不作为是可能的,那么凸性隐含着Y是规模报酬非递增的。
第二,凸性体现了如下思想:“非均衡的”投人组合的生产效率总是低于“均衡的”投人组合(或对称地,“不均衡的”产出组合的生产成本总是不如“均衡的”产出组合的生产成本低)。
如果生产计划y和Y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出但使用不同的投入组合,那么使用两种生产计划的投入组合的平均水平的生产计划至少和y或Y一样好。
12、凸锥。
这是凸性和不变的规模报酬性质的结合。
(不用多说了吧,自己找个西瓜,切出个坐标系来看看就知道了。)
[em01]
总算是写完了,爽!!
那么这11个属性放在一起说明了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就是保证了生产集的“良好的可操作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5 19:25:0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