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力的来源谈组织的纷纭
2015.11.30
大自然有两种组织运行的方式,一是权力---等级服从,二是平等---协商和协同。
人类组织的主要意义是发现理性和形成理性。
组织有等级状的、扁平型的以及网络状的。前者是常见的权力组织---如狼群,后两者属于协商合作组织---如植物组织。不是任何组织都有中心,但权力组织的中心高居金字塔顶端。所以,不是任何组织都是由权力来运行的。
权力之必要性的大小在于组织的功能。
人类组织的必要性并不等于权力运行的必要性,因为人类组织各种各样---因其赋予的功能不同而不同。
人类组织的功能按其取得收入的方式区分,可以分为掠夺组织、诈骗组织、赌博组织、交易组织、生产组织、创新组织;按其所处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可以分为狩猎采集期组织---类似对自然的掠夺,种植养殖经济期组织---类似生产组织,工业革命后组织---类似创新组织,等等。
权力之必要性的来源在于理性的稀缺与资源的稀缺。如果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权力这种强制性就毫无必要;如果人类理性完全如万能的神,那么,建立于理性差异与发现理性之程序的权力也毫无必要。
权力是一种发现理性的程序,但市场更加是一种发现理性的程序---虽然复杂却往往很有效;因此,权力主要是建立于理性的差异之上---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最高权力属于哲人王(理性王)、中国古人的内圣外王之理念也同理,权力是众多发现理性的法门中最简洁的但常常不是最优有效的方式。
经济学家科斯发现了企业里的权力和市场中的协商,并发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就是权力对协商的替代,即用一种简洁的理性发现机制替代另一种理性发现机制,各有其适应面因而在合理边界上是互补的(张五常认为企业里也有协商从而试图否定科斯的定义,但张是错误的,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权力而不是什么用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
经济学家哈耶克发现了计划经济的理性缺陷---不能及时反映分散的偏好以及随时变动的偏好等等离散信息,所以,赞同灵活的理性---市场。马克思发现了早期自由市场经济的理性缺陷---无数小差乱的小资本的认知偏差与人性弱点导致的周期性破坏对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之难以承受,所以,赞同简洁的理性---计划。
总之:
越是贫穷落后,越需要权力;反之,越需要平等。
权力强度在社会进步中逐渐弱化,但是,人类的贪婪会常常使之如太阳耀斑着魔一样的辉煌一时。
军队这样的暴力机构需要绝对性强的权力,反之,科研机构这样创新的组织几乎只需要平等。
以掠夺为目的的国家必定是权力盛行的国家,如当年的希特勒德国。
人的道德从他律走向自律走向自觉的进程就是权力衰减的过程,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就要做别人的奴仆。
发现理性的权力能导致平等的产生,不能发现理性的权力导致权力的再生甚至膨胀。
理性与资源的稀缺性的减弱与平等水平的提升互相促进,因此,不同组织有不同的文化。
高校应该是一种平等与协商的组织,其文化是理性与创新。
市场垄断也是绝对性强的权力---其产生是理性的选择,但一旦形成仍阻碍创新。
农耕文明是一种介于暴力与协商之间的平等性中等的权力社会。